|
貌似看完LZ的帖子,你对奖学金评定本来就存在着偏见和曲解~(建议:好好了解下评定的政策和新规定)
我是这样解释你的疑惑的:
1、关于测评小组:
组成人员是:班长、团支书、2名班委和2名同学
首先,班长、团支书是统管,必须参加测评和最后审定,如果你怀疑这两个人的公正性,那除非这两个人当初不是经过全班公选上任的。
其次,2名班委和2名同学的人选问题。不了解你们班具体如何操作。但根据我们班的情况,这4个人的名单是根据全班同学投票产生的。如果选出来的4个人在同学中没有相对的代表性的话,那除非他们事先拉票。
最后,以上就是测评小组六个人的产生过程,如果你说一次奖学金评定要全班同学参与,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就像每年的两会,如果全国16亿的人都参加,那是什么个概念?!
综上所述,测评小组的6位同学代表着全班最广大同学的利益,她们的产生是为了服务全班所有同学,是为了尽可能的把本次奖学金测评做到利益最大化,不亏待一个有可能获得奖学金的同学,也不偏好一个没有可能获得奖学金的同学。
2、关于德育分评定
如果LZ在仔细看最新版学生手册的话,那请不要断章取义的去理解什么是德育分。
测评中的德育分正如LZ所说的是由基础分+民主测评分+德育加\减分=总分,这样的公式最终得出来的。
以我班为例:基础分:全班都是满分70分,这相对于以前几年的评定方法,我个人觉得是利益最大化的绝好体现。避免了在基础分上有分差,造成个别同学不满情绪。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选择以前的评分方法,即使你德育加分再高,如果基础分和侧评分拉了后腿,那还是产生更差的后果。
民主测评分:我班的计算方法是6名测评小组成员依照学生手册标准,分别给每位同学的思想品德,集体观念,组织纪律和行为规范四个方面给出一个分数,最后汇总,取6名同学的平均分。这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因为某些原因,出现某些同学获得极高的分数,而某些同学获得极低的分数。
德育加\减分:这向来是评定工作的最艰难环节,每年都会出现各种问题,同学中意见也比较大。
就我们学院来说,学院老师考虑到这样的复杂情况,在班级具体操作中也存在缺陷,而且我们不实行红白卡制度,综合考虑决定实行无德育加\减分制度。
一方面是对测评工作减少了不少工作量,一方面也杜绝了往年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保护那些平时积极参加活动的同学的利益。
以上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班级集体组织和本论坛。
如有纰漏,请LZ见谅!! [s: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