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出一直放在包里的那本《化工辞典》和《毛主席诗词》翻动了几页,摇了摇头又把它们放进挎包里。摸着上午走了三里地去上村代销店替本村一个孩子买的三角板和二支铅笔,想起那孩子看到钢笔时两眼放光的样子,又把衣袋上插的钢笔也放在一起。心想:“还是带着吧,万一等会碰到他顺便给了,省得专门送一趟。这支一块多钱的钢笔反正也没多少用处,一并送给他好了。”
看到桌上上午新买还没有用过的汽油打火机,摸了摸上衣口袋的火柴和香烟,觉得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把这打火机也带去的好,省得到时候火柴被水弄湿了连烟都抽不成。抓起打火机灌满了汽油,也塞进了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的挎包缝隙里。
桌上牛皮制的子弹盒装着他全部弹药——二十六发铜壳子弹,其中有十五发是装上直径二毫米铁砂的霰弹。虽然子弹里面的火药是自己配制的黑火药,底火也是自制发令纸用的红色火药,除了霰弹外,其他子弹的弹头则是花了近半个月时间做成带旋转尾翼,样子像迫击炮弹的钢制子弹头。威力虽然没有步枪子弹那样及远,可自从枪弹做好后,打了几十枪猎到七八头黄麂和半大野猪,从来没有出现死火的现象,性能好得很呢。由一米二长的枪管中打出去的子弹,在一百多二百米内,不要说是黄麂了,就是连野猪也能打死。再说了,这二十六个黄铜子弹壳可是他前二年用十五斤“石硐”(一种生长在山涧的灰褐色蛙,味极鲜美)从县农械厂“武卫”队员那儿换来的宝贝。这种子弹壳外径十二毫米,长度有九公分,收口处的直径刚好装十毫米的猎枪弹头。可惜,县农械厂自从那年县武装部的枪械库的枪枝弹药被造反派们抢了以后,就再也没有生产过这种据说能射穿三十毫米钢板的,口径十毫米的枪和子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