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发哥
在朋友家看碟。重温《纵横四海》。两人为发哥洒脱俊逸的风采所倾倒。朋友的妹妹探头过来瞟了一眼,很不屑的说:真是老土,现在谁还看周润发啊。我与朋友都是将发哥奉若神明的人,自然要与她争辩一番:周润发代表了香港电影的一个时代!她撇一下嘴:可是如今早就不是他的时代了。
我与朋友哑口无言。是啊,如今早已不是他的时代了,想必发哥自己也发出过\"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感慨吧。那个英姿雄发的周润发哪里去了?昨日的小马哥仿似仍未走远,那句\"我失去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回来\"的豪言犹在耳畔,可只一低首的刹那,人间就已换了芳华。
如今早已不是他的时代了,这句话并不陌生。《防弹武僧》的结束,发哥对威廉·斯科特说:我的时间结束了,你的刚刚开始。这是句意味深长的对白,中年发福的发哥和锐气逼人的威廉·斯科特正好代表了两个时代的明星,而发哥,毫无疑问的属于已经逝去的那个年代。
《纵横四海》里,张国荣和钟楚红为坐在轮椅上的发哥过生日,发哥吃惊的问:\"我今年多大了?\"当得知已\"三十有六\"时,他一边拿出手帕做擦眼泪状一边用戏文的语气调侃道:\"岁月催人老啊--\"发哥是以戏谑的语气说这句话的。若干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又无比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耳边。这次,轮到我来感叹岁月无情了。
周润发。这个名字一度带有一种奇异的魔力,这个名字曾经等同于华人影坛最伟大的硬汉。他在银幕上塑造出了所有男人的自尊与梦想!有那么一段日子,痴迷的喜欢这个男人,为他的一切着魔,似乎他会永远是那个潇洒的高进,那个酷酷的小马哥。然而时间究竟公平,红颜虽然曾如暗夜春花,静悄的绽放在青春的年头,可岁月的抚摸也慢慢掠过眉头,细密的纹路终于也在眼边鬓角出现。
常常在想,究竟是在什么时候,那个曾经的发哥就不动声色的离我们而去了?也许便是在他告别香港的那一刻罢。那一年,他对着东方之珠挥了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那一年,好莱坞正向他暧昧的招手。好莱坞,这个诱惑了无数人又葬送了无数人梦想的地方,这个中国影人的坟冢:成龙、李连杰、徐克……这里埋葬了多少我们曾经的牵挂?
发哥在香港影坛的封刀之作是韦家辉的《和平饭店》,即使韶华不在,霸气逼人的发哥依然可让我们感觉血仍未冷。但他在好莱坞的处女作《替身杀手》就难以恭维了,那个叫李强的中国杀手一出场,面部就显出一种中年人的浮肿和疲惫。虽然发哥的身手依旧敏捷,动作依旧利落,玩枪的动作依旧很酷,可他在片中阴郁沉默的表现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这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周润发了。
下一部电影《再战边缘》依然未能改变颓势。片中有一个镜头,发哥扮演的警探在痛扁一个古惑仔后,作出一个很酷的表情。多么熟悉的表情啊!在《英雄本色》里,在《夕阳之歌》里,在《侠盗高飞》里,在他痛打贪婪的越南警察的时候,在他驾着船开着枪义无返顾的冲向岸边的时候……这同一个表情曾让多少人为之心折,又曾撩动过多少热血男儿的心弦!可是此刻,我只感到欲哭无泪。
陪着发哥一路走到今日,风越来越冷,心越来越痛。这个昔日香港影坛无可争议的电影皇帝,竟日渐显露出英雄末路的悲凉!《卧虎藏龙》里,在正值妙龄的章子怡的衬托下,不管是李慕白还是俞秀莲,都显出掩饰不住的衰老;《安娜与国王》中,无论在海报上还是在电影里,发哥都只能是朱迪·福斯特背后的一个阴影;还有那部实在不忍提起的《防弹武僧》,发哥拖着发福的躯体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镜头,让人看了难过的想落泪!片中依然有发哥手拿双枪的摆酷镜头,可那更像是对一个时代的告别。
一直觉得,发哥的贸然西进是他演艺生涯由盛转衰的全部原因。美国人只能看到吴宇森\"暴力美学\"的外在表现:绚丽的镜头运用,划过教堂的白鸽,三百六十度的双枪转身射击……可不管是吴宇森还是周润发的东方侠义精神、男人间古典的铁血情谊、英雄内在的浪漫和纯美,是他们看不出和理解不了的。所以杂烩了吴宇森多数电影桥段的《变脸》虽然是由两个美国演员主演的,可在好莱坞依然叫好叫座;所以离开了吴宇森的周润发,同时也就失去了东方精神的载体,所以在他西行道路的开始就已注定了最终失败的结局。
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发哥执著的去向远方,只收获了虚无。
《喋血双雄》里,发哥站在山巅俯视着光怪陆离的都市,无比伤感的说:这个世界变了,我们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若干年后,这个预言终于实现。再执著的牵绊与记挂,也敌不过岁月的反复冲刷,终究会飘落在旧时梦里笑里,凋落在回忆中的一朵朵浪花中。
古龙曾说: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都是世上最无可奈何的悲哀。这种悲哀是最令人同情,也最令人惋惜的。时光对英雄和美人,是同样的不留情面。那些曾经萦绕心头的爱与思念,就永远收进锦囊里,永远尘封在回忆中罢。逝去的终究无法追回,当那个身披风衣、手持双枪、用美钞点烟的小马哥已成为昨天一点模糊的影子,那个意气风发的周润发同样也只能存在于我们对往昔似水流年的缅怀与祭奠中。
[p: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