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楼主: 清秋的阳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有感悟的人~~~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7-25 13:48 | 只看该作者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般若", 为梵语Prajna音译,本义为"智慧"。但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 它是一切众生本心所具有的。 有色能见, 无色也能见; 有声能闻, 无声也能闻。 它能产生一切善法。 至于凡夫的"智慧", 则由外物所引生, 必须先有色与声, 才会有能见和能闻。 若无色与声, 即不能见不能闻, 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 因而我们说, 凡夫的"智慧", 在佛家看来, 也就成了愚痴, 成了妄想。 "般若"如灯, 能照亮一切, 能达一切,度化佛所指斥的那种有漏的"分别慧"。
“波罗蜜多”, 梵文为Paramita,意为"度", "到彼岸"。 亦即意在说明"度生死苦海, 到涅槃彼岸"。 所谓"彼岸"是对于"此岸"而言的。 生死便喻"此岸"。 它指三界内的众生由于妄念邪心而造业, 因而不得不轮回于生生死死当中, 永住于烦恼苦海中。 只有修行才能摆脱轮回, 永超生死地。
“三界”, 指欲界、色界、无色界, 共有二十八重天。 下面六重为欲界。 所谓"欲", 指的是男女、饮食、睡眠三者。 中间的十八重为色界, 居于此界当中者已经离于三欲, 但又保存了"质碍色身", 仍然离不开物质元素。 是中众生, 虽然有色欲等, 但已经不必非有"物质基础"了。 至于那上面的四层属于无色界。 居于此界的众生则没有形色, 他们已经修成了"空"与"定"。 较之此一境界更高的则是所谓"涅槃"。就佛教说, 可以认为涅槃境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它仅指超出生死轮回世间, 摆脱人生有限性和相对性。 以传统说法, 指的是因修道而超出三界的圣人, 他已经处于一种不生不灭的状态, 获得了不受垢染, 永远安乐的寂灭之体。
12#
发表于 2006-7-25 13:55 | 只看该作者
我这里有首很好听的梵语心经
可是不知道怎么发
13#
发表于 2006-7-25 14:01 | 只看该作者
[s:50]  [s:50]  [s:50]
不明白。。。。。。。。。。
但感觉还不错。。。。。。。。。。。
14#
发表于 2006-7-25 14:04 | 只看该作者
偶妈每天都念 [s:64]
15#
发表于 2006-7-25 14:06 | 只看该作者
[s:43]  [s:43]  [s:43]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7-25 14:3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1楼胡若离2006-07-25 13:55发表的“”:
我这里有首很好听的梵语心经
可是不知道怎么发

告诉偶,偶来发
17#
发表于 2006-7-25 14:35 | 只看该作者
梵语心经般若波罗蜜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7-25 15:32 | 只看该作者
你那首是纯正的佛教歌曲,偶这首是齐豫唱的,帮你发了
19#
发表于 2006-7-25 15:34 | 只看该作者
偶网速8好挖 [s:34]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5 15:35 | 只看该作者
急啥,慢慢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