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化考试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的学习规律
引用清华大学前副教务长在文章中讲到的一件事:两位中国外交官常年在美国工作,任满后带自己的孩子回国,插班上大二,这位长期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做了一张现行的标准化英语试卷,竟然没考及格。
另一个例子是,北京一份著名期刊登载,有6位外教参加2005年高考的英语考试,平均得分71分(满分150分)。考后他们问媒体:“你们这是考英语吗?”
每年,当孙复初的“科技英语”课程结束,打完成绩之后,他会对学生作一次问卷调查,请他们对孙复初本人、对英语教学提意见。没想到,这些写着班号、学号、真名实姓的意见,竟有相当一部分针对四六级考试。
意见说,四六级考试对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没什么帮助,“过了六级,不等于掌握了真本领;写的英文论文,外国人看不懂;学了一些日常口语,但老外来的电话不敢接。”孙复初回忆说,“学生明确讲,四六级考试培养的就是应试能力。”
他将上千名学生的意见装订成册,一份不落地交到教务处。教务处一位处长用了两个星期时间看完,写了一份长达11页的简报,摘录的全是有名有姓学生的原话,送给教务处正副处长,正副教务长和正副校长。
教务处还委托由各系主管高年级英语学习的教师组成的“英语教学委员会”,命题进行了一次考试,结果发现,“学生英语掌握程度很不理想”。
各系教师反应强烈:学生们四六级考试倒是过关了,可是英文文献读不了,英文论文写得错误百出。
最后,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综合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讨论,一致同意清华同四六级考试脱钩,四六级考试不再计入清华成绩。并从1996年起,代之以清华英语水平I、水平II级考试。
当时的主管副校长,曾打电话给孙复初叮嘱说,外语系干部到校外参加教学会议,一定要明确表示学校不同意四六级考试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