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59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早点 南言之瘾富国强“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9 0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朋友聊天,可以谈英超、 NBA、姚明、中国女排,一谈到中国足球,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我现在都不看中国队的比赛了。”

  哀莫大于心死,那是在世界杯外围赛一再遭遇“黑色三分钟”、“逢韩(国)不胜”之后的绝望,恨铁不成钢。

  原本还有曾夺世界亚军和奥运银牌的女足,捍卫中国足球的尊严,但在高红、孙雯等世界级名将退役,尤其上届奥运会以零比八输给德国队,中国女足沦为世界二流水平已是不争的事实。

  1980年代初,重开国门的中国大陆,经济落后使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抬不起头,在国际体坛争金夺银,成为维系民族自尊心于不坠的精神源泉。

  当时中国体育界喊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男女篮球、男女排球,连女足都做到了,唯有男足一再折戟沉沙,令人扼腕叹息。

  穷极思变,中国足协想变法图强,一是率先实行联赛职业化、商品化,二是聘请外籍教练。 1994年起步的职业联赛很快让男足较其他中国运动员“先富起来”,虽说是体育市场因素的使然,更反映中国人对男足过高期望。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职业足球联赛获充沛财力支撑。荷包鼓了,球员的意志力却远不如80年代的前辈。“黑哨”、打假球的腐败行为腐蚀着竞技水平,像辽宁队门将刘建生吸毒、国家队门将安琦惹出嫖妓纠纷,更让人摇头不已。

  1997年再次无缘世界杯后,中国男足召开记者会向全国球迷道歉。同一天,运动饮料企业健力宝宣布赞助国家青年队赴巴西留学三年,颇有1872年清朝派出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的悲壮。

  这批学童原定留学15年,但清政府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回国后他们协助近代中国开创矿山、铁路和电报等新兴事业,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和外交舞台上有卓越表现,但无力改变中国长期积弱不振的局面。

  同样的,当年留学巴西的小将,除了李铁仍在国家队效力,其他人已被人遗忘。中国在世界青年赛不乏李华筠、曲波这样的才俊,但他们进入成年国家队就失去锋芒,只留给球迷昙花一现的记忆。

  中国队在80年代与韩国队的实力在伯仲之间,也多次击败日本队和美国队。上届世界杯,韩、日、美都成功打入正赛16强,中国队不单小组赛止步,而且一球未进。有刻薄的中国媒体挖苦说,四年前是圆了世界杯的“初夜”,但未能给国人带来“高潮”,“过把瘾就死”。反观昔日手下败将日本,与中国几乎同一时候开展职业足球,十年内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冠军和世界二流强队,夺得世青赛亚军和进入世界杯16强,甚至击败过世界冠军巴西队。

  日本人充分尊重“洋教头”和外援球员,从少年训练系统开始全心学习巴西球风。中国人对施拉普纳、霍顿、米卢、阿里汉等洋教头总是充满猜忌迟疑,在欧陆和拉丁美洲打法之间不停摇摆。

  清朝寻求富国强兵,今日中国人追求足球强国梦,在时空上竟有相似之处。

  本届世界杯明天就要开幕,中国人是准备一边享受啤酒下肚的畅快淋漓,一边看着别国球队的热闹?还是拿起冰块放在额头想想:重金礼聘荷兰神奇教练希丁克执教国家队,邀请前世界足球先生齐达内加入中超球会,就能让中国足球脱胎换骨?

  难不成又要靠庞大人口装扮起来的市场魅力,换取世界杯主办权,从而获得中国男足在下一届世界杯正赛亮相资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6-6-9 00: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足球
心已灰
意已冷
3#
发表于 2006-6-9 05:0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啦
4#
发表于 2006-6-9 05:5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楼胡若离2006-06-08 16:15发表的“”:
中国足球
心已灰
意已冷
 
深有感触~
5#
发表于 2006-6-9 06:3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足球的根是烂的
再怎么装饰都是徒劳的,本质就是那个字: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