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28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文名称】巴黎野玫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8 2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7°2 Le Matin 早晨37°2

【中文名称】巴黎野玫瑰
【英文名称】Betty Blue
【导演】Jean-Jacques Beineix 让-雅克•贝奈克斯
【编剧】Philippe Djian 菲利普•迪昂
Jean-Jacques Beineix 让-雅克•贝奈克斯
【主演】Jean-Hugues Anglade 尚•雨果•安格拉德 ...... Zorg 查格
Béatrice Dalle 贝塔丽丝•达勒...... Betty 贝蒂
【配乐】Gabriel Yared 盖布瑞•雅德

情节介绍:
   回旋木马似的配乐引入字幕,影片从zorg和betty的床上激情戏开始。近两分钟的长镜头,给观者的第一印象是深刻的。演员表演的自然,镜头的直白,也许这就是导演从一开始就想给观众灌输的理念:故事是自然发生和被记录的,主人公的情绪是直接而热烈的,像37°2微微眩晕的体温,也像美丽而狂放的巴黎野玫瑰。
   zorg的旁白不多,但一直贯穿影片的始终。他是小镇上的杂工,认识了在酒吧做招待的betty。betty无疑是一个美丽的尤物,她性感火热,又不失天真。两人本保持着夜晚简单的性爱关系,但是betty在某个白天突然来投奔zorg,说无法再忍受在酒吧的低俗生活。zorg无言地把betty放在门口的包拎进屋,他接纳了betty,他也许不明白从此两个人的命运便纠缠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zorg的老板因betty故意刁难zorg,让他们给附近500栋小楼全部刷上新漆。在betty不明事实的情况下两人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生活幸福和谐。吹萨克斯的老头引出影片的主题曲,清淡绵长,像秋天早晨的一点薄云,空旷,悠远,终究不知所终。但平静只是暂时的,老板的再次出现让betty明白了工作的事实,她暴怒地将粉红油漆全泼在了老板的车上。betty的直接和激烈第一次表现出来。而zorg却连忙为betty请求老板的原谅,老板愤怒地驾车离开。两人回到木屋后开始了激烈的争吵,betty发狂乱扔东西,无意中触及到zorg的旧作,一些历史小说。这些东西让betty安静下来,她彻夜读不停地读完了zorg的作品,然后驱车离开。zorg担心地回到小楼,确定betty的衣物仍在时,才安心地松下一口气。他是爱着betty的。
   betty从此认定她面前的zorg是个天才,有着写作的天赋,她鼓励并热切希望zorg能够专心从事写作,以摆脱目前艰难庸俗的下层生活。老板的出现最终导致矛盾完全激发,betty在盛怒中把小楼的所有东西砸个精光,zorg在远处刷房子,他对她虽不理解,但仍是包容的。betty终于一把火烧掉了小楼,zorg被迫和她一起离开小镇。两个人奔跑在路上,镜头渐渐拉远,前方的路和天空都被浓烟挡住了,这是否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呢?
   两人辗转到了巴黎,投奔betty的好友lisa。betty专注于打印 zorg的小说,她要把打印稿寄给出版社。从完全不会打字开始,betty日日夜夜忙碌在打字机旁,这情形使zorg被打动了,不管自己情人的坚持是对还是错,他也开始了新的创作。可惜并不顺利。zorg只是想过两个人在一起的简单生活,也许平凡和贫穷,但是满足。可是betty的执着太强烈了,她不要zorg做水电匠,她不要和生活妥协,她偏执地相信自己的追求。Lisa认识了男友eddy,四个人开始在一起生活。
   打印稿寄出了,betty着急地等待着回信。zorg为了不让betty失望藏起来一部分退稿信。吵吵闹闹的生活调子之下难掩的是betty的失望。在到eddy餐厅帮忙的过程中,betty再次发狂,用叉刺伤了一个难以伺候的女顾客。可以看出Betty的情绪已经开始走向不由人控制的局面。很难想象是怎样一种巨大的偏执使她癫狂。betty收到一封言辞恶劣的退稿信,她带着zorg上门找到此出版社编辑,用刀割伤了他。betty的行为让人感到害怕和担忧。Betty被编辑投诉,关进警察局,zorg为她奔走,在警局遇到遭遇相似的警员——一个同样不得志的业余作家。警员告诉zorg要救betty办法只有让编辑撤诉。于是zorg有了他为betty而做出的第一次疯狂举动,到编辑家武力威胁他撤诉。Betty安然地回家了。
   eddy突然接到电话告诉母亲逝世的噩耗,他失声痛哭,其他三人决定一起陪同eddy回乡下奔丧。eddy找遍衣柜,唯一的一条黑色领带上面却有个肥硕的女人裸体,看着eddy流泪失意的模样,betty忍不住笑出声来。也许这时的betty神志已经不如正常人一样了。四人一起回到乡下。eddy母亲的住房下面是一间钢琴店,zorg在钢琴旁弹出旖旎的旋律,betty坐在另一边胡乱敲出几个音,竟与zorg的旋律是那么地和谐。二人默默无语,只用旋律和目光交流,空气里充满着难得的平静和爱意。
   zorg仍希望能和betty过安稳的生活,他想和betty留在这个风景怡人的小镇。于是在eddy的好心帮助下,他们留下来照料钢琴店的生意。Betty也相当开心。但平静永远是暂时的。betty不愿睡去世的人睡过的床,半夜起来折腾不休。Betty讨厌屋内一堵挡阳光的墙,zorg为她挥锤拆墙,过程中又谈到zorg的作家身份,这已经是betty的一块硬伤,她的情绪再次波动起来。练瑜珈的神经质动作和音乐都是具有暗示性的,betty不安的情绪在小镇的宁静生活中并不能得到平抚。betty又一次发狂,弄伤手,半夜穿着内衣狂奔于大街上。zorg追到betty,一面安抚她,一面对警察解释。抱着发泄完情绪的betty回家,熄灯之后,阴影里是zorg寂寞的身影。
   一波三折,新的矛盾也总是不断在的孕育之中。betty迎来了自己20岁的生日。zorg载着betty到了郊区,在那美好的风景中对她做下盟誓。betty深深感动。两人享受着难得的温情。钢琴店的生意平平淡淡,但好歹也能卖出几台,betty在zorg出门送琴的时候告诉他自己可能怀孕了。这巨大的喜悦笼罩着两人,尤其是betty,对她来说这是对zorg作家梦遥不可及的一种补偿。她在新生命的到来中感觉到了新的人生希望。zorg因此高兴,因为他的正常的活泼美丽的betty仿佛又回来了,他追求的平静生活也有了希望。可是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两个人,betty没有怀孕,这打击简直是致命的。zorg买着鲜花回家,看到的是一屋被剪碎的婴儿服装,betty不见了。zorg疯似地满街寻找betty,终于,回家后看到betty面目全非的骇人模样。zorg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痛苦,哽咽着把桌上的番茄酱抹了一脸。他明白,自己的心爱的betty渐渐在离他而去了。
   “生命总是在阻挡我,我若是要一件东西,它一定会拒绝我。”betty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她的眼神时而呆滞,时而涣散。betty以不可挽回的姿态走向了自我毁灭。zorg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他要拯救爱人,一向谨慎的他竟化装成女人打劫了警局。他把钱捧到betty面前。他无力地希望以此唤醒betty。游乐场里,betty拐走了陌生人的小孩,她的病态心理已成定局。两人在躲避追逐的奔跑中,zorg神色凝重,betty却是微笑的。音乐响起,沉重的弦乐似命运一下又一下扣击在心上。betty疯了。她挖掉了自己的右眼。巨大的悲痛朝zorg袭来。躺在医院病床上的betty已变成了一巨没有思想的躯体,不会动不会笑,不会说话也不会发脾气。zorg再次化装成女人,这一次,他用自己的双手让betty停止了呼吸。
   zorg回到家,全心投身于写作,betty的灵魂仿佛附在了白猫身上,陪伴着zorg。最具有讽刺性的是,就在之前的某一天,zorg接到电话被告知自己的小说出版了。可是betty永远也未能知道这个结局。

背景和讨论:
1.关于“37°2”
   通常被理解为“爱情的温度,徘徊在病态和正常人理性边缘的温度,比37°度高一点,比38°低一点,微微发烧的眩晕,孕含着即将喷薄而出的热烈与疯狂”。在一篇关于小说原著作者菲利普•迪昂的访谈中,他谈到37°2原意是指妇女怀孕的体温。
2.关于导演让-雅克•贝奈克斯
   他与吕克•贝松被并称为法国80年代后“新浪潮”电影“双杰”。在这部影片中导演采用的是一种常规的电影语言,也就是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在处理情节上非常自然。我看的是导演剪辑版,整片长达三个半小时,会感觉情节稍微有点松散。影片的色彩相当浓郁,故事虽不乏暴烈,但格调却是抒情的。全片笼罩在一层淡雅的田园风情下,充斥着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
3.关于betty以及zorg
   betty的形象是丰满的,她的偏执的个性以及最终毁灭式的结局很容易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细想一下, betty如此强烈性格的女子在中国是不常见的,这种爱情故事也不可能发生在中国,只有在法国这样特定的人文环境和气息下才可能发生这种故事。betty到临死也不过21岁,她心智必然是不成熟的。也正是年轻,才使得她的偏执能达到极至的境界。如果说betty的心理单纯,那么zorg就是一个心理更为丰富的人物。他一直是命运的承担者,不单要承担自己的命运,还要承担betty的命运。所以他隐忍,他包容。他稳重但是他不迟钝,他隐忍但不是他就没有坚持和追求。在我看来,zorg是一个更值得被分析的人物。他了解生活的困难和现实的残酷,所以他选择平静祥和的生活。这就是他的追求。他爱betty,不管是出于肉体的需要还是心灵的共鸣还是精神的安慰,他爱她爱得深刻。所以在betty可以肆无忌惮地狂乱发泄的时候,他必须小心翼翼把伤害减到最小。他要维系两人的爱情,要维持生活,要维护betty的理想,他不得不低调知性。他一再努力试图唤回betty渐渐远离的心,这就是他的坚持。因为betty,zorg甚至都有了超常的举动。想必“红装女郎”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可以去抢警局,也可以闷死betty。这一切,又有谁会责怪他呢?他是无奈的。
4.关于影片配乐
   担任本片配乐的是电影配乐大师盖布瑞•雅德。法国人,1949 年生于黎巴嫩,最初写些流行歌曲,1973年开始为电影配乐,1979年,为戈达尔的影片《人人为自己》作曲,使他的事业进了一个新天地,1986年的《巴黎野玫瑰》则令他声名大振,而为由杜拉斯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的配乐为他赢得了法国恺撒奖。1996年,《英国病人》中的配乐则让他得到了的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他是那种能大雅又能大俗的音乐家,适应性极强,作品风格多样,但又清新而有灵性,是电影音乐最需要的那类人才。
在本片中,盖布瑞•雅德采用了萨克斯、口琴、吉他、钢琴、弦乐和电子音乐等多种乐器和音乐形式。盖布瑞的配乐并不宏大,往往是用朴素简单的旋律来展示人物内心,或用静态的音乐来表现动态的场景。这样的形式有时会让人感觉枯燥,但却是值得细细咀嚼的。
c'est le vent betty
   隔着一个枕头,Betty在zorg那双曾经无数次抚过她身体的手中失去呼吸。记忆中的钢琴孤单地响起,在那充满爱情气息的钢琴店里,像一束蓝光散开,以电吉他效果器进行变奏,口琴独领,贝斯与鼓和应出热烈的气氛,悲伤不再明显......
cargo voyage
   betty亲手燃起一场烈火,让过去彻底成为过去。音乐并没有因为激烈的举动而变得狂躁不安,口琴与民俗乐器的协奏,依然是细水长流式的缓慢而柔软,带着感恩般的和谐与细腻。
5.关于爱情
   虽然一直被影片中两人的爱情所打动,但是却很难给这样的爱情下定义。我觉得困惑。影片把二人爱情的表现展现地淋漓尽致,但是对于二人为什么如此相爱,却介绍得相当模糊。肉体上的情爱是多次被渲染的,这应该是二人爱情的出发点,但是如果仅因为肉体的需要就产生强大的爱情,未免太不现实也不崇高了。最后,除开肉欲,我只能认为betty爱zorg,一部分是因为zorg确实对她相当好。再,就是在zorg身上她已经寄托了自己人生的全部希望,zorg实际上变成她生活的全部支柱。这种爱情是强烈依赖的,具有侵蚀性。所以,在谈zorg对betty的爱情时,我感觉zorg也是由于一贯承担,被betty的依赖侵蚀到内心,进而不自觉地对betty的命运产生责任感。这样形成的爱情,正因为扭曲,所以凛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