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给今年参加西部计划的同学
在写《写在离开海院的日子里》这个帖子的时候,没过过多的提及到这里的志愿者工作开展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受到的一些阻力。
这几天,一直有海院的同学跟我联系,要不在QQ给我留言,要不给我发短信,提到很多关于去西部的事情。于是还是把在这里看到的一些东西,开展工作的一些想法,告诉今年有这个想法参加西部计划的同学。
首先,想参加西部计划的同学,需要明确两点:
1、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者精神的定义。志愿者是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志愿服务的人;志愿服务是通过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社会事业;我国对志愿者精神的表述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2、参加西部计划的动机。不否认,每个人参加西部计划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促成自己最后有这样一个选择。国家会提供一定的对志愿者的物质保障,但是如果,参加志愿者是为了想要得到更多的物质上的东西,那参加的同学需要重新来考虑自己的选择。人需要一些信仰的支撑,但愿,所有的志愿者们都可以做到。
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那就必须需要理会这两个定义。这是我认为需要做到的。
大多数的志愿者都会来到西部后,会出现一些思想上的波动。许多人产生这样的思想波动会,如果没有调节好,一直影响着工作情绪。个人总结,主要有下面几个:
1、对志愿者工作的不如意产生的不满的情绪。不能得到受援单位任用,工作开展上不能很自如进行。常常会有志愿者们发出这样的“英雄不用武之地”的感叹。这个主要是授援单位,志愿者服务单位对志愿者的重视程度而定的。有些单位对志愿者的态度,就是觉得,我们志愿者过来是,找不到工作,想来混经验的。并没有看重志愿者的能力,没有认识到大学生的价值,发挥的大学生志愿者本身所拥有的一种隐性资源。一些单位,就是让志愿者打打文件,拿拿报纸,收发文件,值班,做做日常工作一些比较小的事情。
2、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与在大学时候求学异乡是不一样的。这种孤独感是在毕业以后,走向社会时,自己的理想与目前的生存状况之间的一种冲突,一种撞击而引起的。是在离开亲人,远离朋友,孤独求索,艰辛跋涉后的一种孤寂。可能,许多志愿者来到西部后,最难以忍受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如果看待,对待,处理好这种感情,亦是来到这里后,非常重要的一点。
3、就业的压力。尤其是到了后半年,看着许多高校的毕业生,如洪流般涌向想招聘市场,为工作忙碌奔跑的时候,我们只能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这个时候,比较心急,常常会感觉到心闷。
4、生活上的不习惯。语言,食宿上的不便,这个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一般的人都是可以,调整过来,融入服务地生活的。
5、交际上的不如意。生活之中的一些缺少的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也会引起很多的不适应。日常交际中,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上,因为本身身份,接受的教育的不一样,总会有各种矛盾的产生,这个更多时还是需要用一个宽厚的心胸去对待。
这些思想波动的产生,是正常的。想给今年参加西部计划的同学的一些说的,到了服务地,无论如何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志愿者岁月,是历练自己的人生的一个很好的舞台。一两年时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也许还是比较短暂的。但是,留给自己的思考,这份阅历,却会影响一生。也许,到现在为止,我依然没有做了多么大的事情,但是在这里的一年,学到了很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一些东西,用心去感知去思考生活。这份成长过程中的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将使自己终生受益。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特殊问题,上面的几个都是比较客观存在,需要好好想想。西部一年, 能不能学到 什么东西,有没有所收获,完全在于自己的。
现在的志愿者工作也在进行着一些改变。受援县市的项目办一般都是比较重视我们志愿者的工作。甚至,在我这里,项目办在安排志愿者岗位的时候,并不会把我们安排在条件很艰苦的偏远乡镇。许多,都安排在一些县城的事业单位工作。我是一个一直坚持着留在乡镇的人,觉得既然选择来当志愿者,就需要去历经一些什么的。在这里,如果,觉得工作的实在不如意,亦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些重新的调动,使志愿者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为了,更好的适合志愿者,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们一起来的志愿者,在半年时间呢,有许多人都进行了服务单位的调动。此外服务期也可以申请变动。如果,服务一年的,个人提出申请的话,可以申请服务两年。服务两年的,也可以申请提前结束服务期。
付出总会有回报的,请相信,即使现在没有,在某个的角落,肯定会有的。“因为这个选择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加壮丽。…..”每当这首《到西部去》的志愿者之歌响起的时候,心底总是在说:关于生活有一种东西叫做平和、坚韧。
我看到的一些西部的现状(四川乐至)。
城市里面,挥金如土的人大量存在。这里的人好吃,好耍。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街上到处可见是好耍的人,麻将桌到处都有,烧拷摊,火锅铺,充斥着整个乐至城。其实不是乐至现象独有,基本上是整个四川的一种现象,一种文化,当地人就是这样跟我说的。那么,按理说,这样的话,餐饮业是相当的了得。只是至今的我没有去真正调查和了解,是不是真如我所想的那般。
街头乡镇上,安于现状的人也是比比皆是。观念的落后,加上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好耍懒做,是许多西部人的通病。
我很奇怪,我服务所在地乐至。虽然,这是个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没有起眼的高楼,没有大商场,没有迷人的霓虹灯。但走在乐至城里,我有回到了舟山的感觉,看不出一定是多么落后,甚至没有多少,感觉来到西部后,东西部存在强烈反差的感觉。这里,依然有着许多,东部地区有着的东西。东部城市,可以拥有的东西,这里都有着。
乐至处在成都与重庆之间,有319国道县横穿而过。我所在的回谰镇,更是被319 国道线从中间横截。如果说交通的不够便利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的话,这句话,在回澜镇只能说是失效的。但是,的的确确,这里的贫穷是肉眼看得见的,是实实在在的,不用来修饰的。这是为什么呢?或许这个问题,一直是我在努力探询着的。
农村,依然是中国最穷困的地方。一些地方的落后,想来都会是惊人的。还是住着似乎是旧中国时期,就已经出现那般的房子。也许最多的不同,便是家里通了电,多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当然,更加穷苦的地方,赤贫的连电都没通的地方,那是另当别论了。只是说农村存在这样的境况。我一直说着,西部的落后,属于农村。去农民家里走走、坐坐,真的会感受特别深刻,那昏暗的房间,昏暗的光线;散发着的股股异味的角落。厨房和猪圈没有隔开,屋顶了补了有补;不堪入目的那种破旧的家里陈设,排列……..
农村里现在有很多孩子,读书出去了,却不愿意回来,这个到是我在这里的又一个特别的感受。很多人,飞出去了,就没有回来,或者,这个才是西部落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吧。西部农村的现状,有很多都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需要自己的体味,去感受。
最后依旧还是用一个老志愿者说过的一段话结束这个文章。“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