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5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上大学有面子没工作,上技校没面子有工作----谈高校大跃进祸国殃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6 0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今中国,一方面是高素质的技工人才短缺,技术学校招不来学生,很多技术学校面临破产,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高校大幅扩招,大学富的流油。
       有人说,中国的大学教育大众化时代到来。
       我不知道这种结论从何得来。如果把就业难看做大学教育的大众化时代到来的标志,我想这是愚蠢的。一个教育制度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反而不切实际的进行大学学历教育。不适合国情,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结构性失业。不去反思,反而高唱赞歌。我想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资格浪费教育资源,没有资格说自己大学教育已经大众化。
       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高度需求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培养不出。然后用这种教育制度培养的大学失业者证明 ,大学教育已经大众化,这是多么天才的逻辑啊。
       现在的高校大跃进,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大家都在盖楼,都在扩招,原来一个专业一个班,现在可以达到一个专业三个五个班。我不否认大学生不是专为了就业而培养的,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哪个大学敢说自己就是培养大学精神的。寥寥无几。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
       在现阶段,大学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
       如果一个学校培养的人才不适用,然后说大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就业者。我想这是荒谬的。任何一个就业困难的学校都 应该反思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是否对得起学生的青春。
       一个好的教育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走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反之,带给学生的损失将无法预计。任何一个教育制度,如果做不切实际的大跃进,那将是祸国殃民的
       祸国,是教育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给国家的产业发展带来阻力,阻碍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顺利实现,甚至落后于别的国家。现在一些国外的教育机构来我国设立技术教育机构,就是不满我国的技术教育层次太低,不适合外来企业所需。
       殃民,就是教育不能够达到让学生成材目的。民众在承担着相当大的教育成本,如果教育不能使自己的孩子成材,反而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我想这对民众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也使他们对教育失去了信心。
       有人说,现在不是大学培养不出人才来,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问题。我认为这是不妥的。我不反对大学生去基层工作,如果这是个人的意愿。但是如果以大学生不去基层来证明大学教育没出问题,而学生的观念出了问题,这是强词夺理的。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大学生去基层的作用还是值得商榷的。就比如当年的“上山下乡”,其意义有多大呢?
       前几天北京招聘的大学生村官,其待遇我想也是很多地方达不到的。两三千的月薪,考核合格可以有考研加分甚至保送、落户北京等等那么多的优惠。应聘的大学生自然很多,可以想像,不是大学生不去基层,而是很多地方没有北京这个财政能力。去基层不仅收入没有保障,而且其作用是很有限的,甚至很多大学生下基层也是为了锻炼自己,他们有没有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和想法,值得探讨。
       比如最先开始聘用大学生村官的河南,大学生的待遇一个月四五百块,而且农村的现实情况是,有工作能力的农民大都出外打工,河南2005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人数达到了1400多万,很多农村都是空心村。只有老人和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让一个大学生去做什么呢?而且城市提供的机会更多,很多农民的大部分收入都是打工所得。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在外能吃苦,善于学习,收入肯定比下基层的大学生高,他们的生活改善是自己改变的。况且大学生自己还朝不保夕,何以待君呢?收入不行,怎么带动农民致富?
       理想不能当饭吃。如果一个大学生到了农村不能改变农民的收入,那么他的作用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生活是现实的,农民最需要的是改善经济条件。而新农村建设显然大学生的作用有限,甚至可以这么说,作用微乎其微。因为无论是村风村貌建设,还是新型农民的培训 ,大学生的的作用也如鸡肋一般。
       那么大学生必须带领农民致富。但是如果自己都富裕不起来 ,何谈带领,况且农村的情况对于一个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如果大学生就是锻炼几年就走人,我想不出几年,农村对大学生村官的兴趣就不大了。
       因为大学生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农村里。农村生活的单调对于大学生来说,我想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最重要的是,大学生你能做什么?
       国家在提倡城镇化,让农民进城。农民进城的条件就是农民在城市里有了稳定的收入,而大学生下基层除了去那些条件好的地方也许能发展企业,带动致富,但是对于很多农村来说,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外出打工的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不会因为你的到来就停止了打工的步伐。他们在城市里获得好的发展才会成为城市居民,他们才是城镇化的主力军。
       所以,国家让大学生去基层,不如把更多的优秀教育资源提供给这些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与其让大学生去基层改变他们的命运,不如让他们自己学好技术,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下基层的大学生,还是回到城市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才是最实际的。
       而现在的情况是 ,农村青年好多上到初中就出去打工,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技术教育学费太高,而质量不一定能保障。他们的经济原因阻挡了他们学习技术的步伐。
       所以,国家实事求的改变农村的措施,就是要把教育资源多向中等技术学校倾斜,降低学费,让更多的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学到良好的技术,让他们在外面找到 好的工作,实现向城镇居民转化。而目前一些省份对农民工实行了更为灵活的政策,他们的城镇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所以,大学生下基层改变不了农村,城市才是事业起飞的地方。对于农村青年是这样,对于大学生更是这样。大学生去农村不应当作为逃避就业压力的一个借口。
       改变教育结构,停止高校的大跃进。使资金、政策投向技术教育,大力提高技术教育的质量和降低技术教育的成本,对于我国来说,是个战略性的调整。
       我国还是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工业化质量正在提高 ,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工人才做支撑。而我国的技能培训教育却大大滞后于高校的发展。有人说人们的教育观念需要转变,但是国家对技能教育的轻视造成了这些学校办学条件很差,想用这样的基础教育来培养高素质技工,那是天方夜谭。所以必须停止无科学规划的扩招,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技术教育层次上去。让中专的实力提高,让高等技术学院的实力提高,和大学教育的质量提高同步。这才是和谐发展的教育制度。
       很明显,发展技术教育应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而警惕大学学历教育的发展质量,我想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违反社会规律的发展政策,必将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
       我不希望这个社会特别是民众再次为错误的改革承担成本,特别是对于青年,是否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影响着自己的命运。
       而教育部门,显然要承担引导的责任。否则,历史只会批判这些错误的改革和制造错误改革的人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6-4-6 06:19 | 只看该作者
SHAFA
3#
发表于 2006-4-6 06:20 | 只看该作者
仔细回头来瞧瞧,一片密密麻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