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批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通知》(学位〔2006〕4号),浙江海洋学院名列其中,获得了开展研究生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取得了捕捞学、海洋生物学2个学科点授权资格。这是学校长期以来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龙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提升办学层次,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效的标志,是建校近半世纪以来学校发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跨越。
自1998年重新组建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全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各项基本办学条件建设,持续、稳定地扩大办学规模,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从组建时学校仅有225亩土地、5.6万平方米校舍发展到现有1500亩土地、50万平方米校舍,专任教师211名,全日制学生2400余名到现有专任教师588名,全日制学生近13000名,本科专业从13个增至31个。学校前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提前实现万人大学的奋斗目标。
长期以来,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以“人民教师”王成海烈士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毕业生。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可喜成绩,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双语戏剧等全国性竞赛中屡获嘉奖。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分别在2004、2005年浙江省属高校毕业论文抽评中取得该专业第一名。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在对学校评估意见中指出:浙江海洋学院“学生淳朴,学风优良,毕业生赢得社会的肯定。”
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历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省部级奖64项。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教材95部,公开发展论文1982篇,三大检索收录48篇;获各类科研成果奖145项,其中省部级11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5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17项,转让20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96亿元。目前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发改委等项目12项,在研经费3800余万元。
学校长期立足海岛,面向海洋,几代海院人义无返顾地挑起了浙江乃至东海海洋科学研究的重担,将海洋事业的发展作为永恒研究的主题,大批科研成果推动了浙江海洋事业的发展,铸就了学科特色和优势。捕捞学科将渔具渔法研究与渔业资源研究密切结合,体现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海洋生物学科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途径,为我国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了贡献;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适应了浙江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紧密结合东海区域文化,挖掘海岛文化特涵,在东亚海洋文化研究中形成了特色;应用数学学科承担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在粗糙集理论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发表了一批高质量论文;行政管理学科开展政府与海洋管理研究,适应了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需要。
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学校又及时提出了加快实施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过渡的口号,将以获取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开展研究生教育为新起点,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扩大学科点授权数量,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起海洋特色明显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框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