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天 蓝毗尼——祇园精舍
七世纪时,我国玄奘法师曾到过蓝毗尼。根据他的记载,他曾经看到在他之前八百多年阿育王在那里建立的石柱,标志着佛陀诞生之处,但当时石柱已被雷击破,柱头倒在地下,已经是衰落的情景了。后来由于没有人能够识得柱上的文字,因此佛陀诞生的地址久已湮没无闻。直到1897年才被人发现了阿育王的石柱,考古家认识出上面的文字,这才发掘出蓝毗尼园的遗址,在附近并且发掘出古代的市镇,其中有些可以相信是属于当时的迦毗罗城的。今天尼泊尔政府已经把这个地方作为圣地加以建设和保护。
![]()
蓝毗尼园遗址,白色建筑为保护佛陀诞生地的建筑。
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怀孕之后,按照当时释迦族的风俗,必须回娘家生产。回家的途中,在蓝毗尼园沐浴休息,摩耶夫人沐浴过后,暑气尽消,在园中悠闲的散步,看到无优树上开了美丽的花朵,伸出右手想摘花,这时,一位婴儿从她的右胁出生了。此时大地震动,放大光明,刚出生的婴儿自己站起向四方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宣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蓝毗尼原本属于印度的uttar pradesh省,在1857年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印度各地发生反抗英军的军事冲突,当时尼泊尔曾派兵协助平乱,为了表示感谢,英国将印、尼边境的部分土地划给尼泊尔,蓝毗尼因此成为尼泊尔的领土。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如今的蓝毗尼园,是一片开阔的绿茵园区,零星的散布一些建筑遗迹。阿育王石柱被栏杆围着,旁边的纪念馆里,将佛陀正确的诞生地的遗迹用玻璃保护着,馆里有摩耶夫人扶着无优树和诞生太子的雕像,旁边还有摩耶夫人的妹妹摩诃婆奢波提。在附近有一座神圣水池帕斯卡尼(puskarni),是传说中是摩耶沐浴、佛陀净身的圣地,不过真正的用途应该是给当时寺庙里僧众饮水沐浴的地方,是1931年挖掘出来的。 园里种植了许多无优树和菩提树,其中一株菩提树有百年历史,长成盘根错节,在茂盛的绿荫下,有许多人在此诵经打坐。
![]()
蓝毗尼园的阿育王石柱,被栏杆围着保护起来,柱头已经不见。
![]()
佛陀诞生地纪念馆,据考古学家考证,此地为佛陀诞生地。
![]()
园内的帕斯卡尼水池和菩提树.
![]()
园区内的佛塔遗迹.
在蓝毗尼附近,天气好的话,可以看见远处的喜玛拉雅雪山。尼泊尔政府这些年准备将蓝毗尼整理成为国际公园,让各国的信徒都来此地建庙,只见附近的整片土地都在整理,相信不久也会像菩提加耶一样了。
蓝毗尼园的门口边上,有一座萨迦派究给•企千仁波切(vajradhara chogye trichen)的寺庙,听说仁波切的安尼妹妹在此地,我们参拜时向喇嘛提出想拜见的要求,没想到年事已高的安尼接见我们,我们觉得很欢喜。
![]()
萨迦派寺庙里供奉的佛像.
下午又必须赶路,前往舍卫国的祇园精舍,在印度朝圣,每天几乎过着迎接朝阳送走夕阳的日子。因为有些圣地之间距离十分遥远,北印度没有高速公路,路上又经常塞车,所以花在交通的时间很多。想当年佛陀以一双赤脚在这些地方行走,我们现今坐着有空调的大巴……….。
下午,我们还是从进尼泊尔的关卡出境,在傍晚时分到达以前舍卫城的祇园精舍。
第十二天 祇园精舍——迦毗罗卫城——勒克瑙
从蓝毗尼到舍卫城可经过迦毗罗卫城遗迹,是佛陀的父亲净饭王的国家,这个国家发生了一个悲惨的故事。桥萨弥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向邻邦迦毗罗卫国求亲,可是,释迦族人却不愿意把美丽的公主嫁于波斯匿王做王妃,但又畏其暴恶。这时城中有一长者摩诃男想出一个办法,将家中一位婢女生的女儿,装扮成公主,嫁给波斯匿王做王后,人们称她为末利夫人。
其后末利夫人生的第二个儿子名琉璃,八岁的时候,由好苦梵志带他来迦毗罗卫国探亲。那时城中新建一座极为庄严辉煌的讲堂,准备请佛陀说法。年幼无知的琉璃太子爬到狮子座上面玩,刚好被释族人发现了,把他抓下来摔在地上,都指着骂他是婢女生的下贱东西,并且有奶和水将座位洗干净。琉璃王子受到这番侮辱说:“好啊!我坐过了的席位,用奶和水洗,当我日后即位之时,将取这批家伙的喉管之血,再洗我所坐的席位。”
“琉璃太子长大后,弑父杀兄,自立为王,即率兵前来灭释迦族。释尊得知此事,三次前往劝阻未果。当琉璃王进兵之前,释尊已经知道说:“释迦族从前种下的业因,现在缘熟。此次必定难逃劫数。”果然,仅半天的工夫,所有释迦族的男女老少全被琉璃王所杀。释尊对众比丘说:“释迦族偿还1
--------------------------------------------------------------------------------
净如2005-05-12, 21:39
追寻佛陀的足迹——印度朝圣之旅(连载)
第十三天 勒克瑙—尚卡西亚—阿格拉
尚卡西亚(sankasya)现在的地名是sankisa。佛陀因为母亲摩耶夫人在他出生7天后过世,所以佛陀前往三十三天——忉利天母亲讲述佛法,“大白伞盖陀罗尼经”、“最胜佛顶陀罗尼经”等等经典,就是在这里说的。
佛陀当时从祇园精舍的香室升到忉利天,在天界的波利质多树下,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为母亲及天人们说法。当佛陀返回人间时,天神变出三部天梯(中间的阶梯为黄金、左边为琉璃、右边为白银所造),也就是三道宝阶,就是在尚卡西亚迦尸城菖蒲林伏魔树下降下,这里曾留有一个巨大的佛脚印。之后信徒们在此建造了四面有阶梯的天降佛塔。此外,尚卡西亚也曾经挖掘出阿育王时代建造的象头石柱。
如今此地仅有石柱由铁栏杆围起,遗迹则无人管理而显得破败。
![]()
传说佛陀从祇园精舍的香室升天。
![]()
尚卡西亚佛陀从天界下来的地方。
![]()
如今尚卡西亚圣地残存的石雕。
![]()
残存的石柱。
晚上到达亚格拉,蒙兀儿王朝时代的首都─阿格拉,为印度古都,游览胜地,位于亚穆纳河南边,著名的泰姬玛哈陵和红堡就在这里。
第十四天 亚格拉—德里
一早先到红堡,因为蒙兀儿人对建筑的狂热,令阿格拉拥有许多世间罕见的优美建筑物。由经历三代皇帝建造的红堡─亚格拉堡,建于1638~1648年。是蒙兀儿王朝沙贾汉大帝仿照亚格拉堡兴建的皇宫;用红色砂岩砌成,外形象城堡堂皇壮丽,故称红堡。
该建筑物呈八角形,内有宫殿、花园、军营等建筑。宫殿系用大理石和其他珍贵石料建成,著名的有觐见宫、枢密宫等。前者为一平顶宫殿,由60根红色砂岩石柱支撑;后者是国王和大臣议事的地方,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皇宫中最豪华的宫殿。四周且有护城河蜿蜒环绕,建筑相当壮观。
![]()
红堡外观
![]()
红堡内部一景
接着参观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玛哈陵,位于阿格拉城郊的亚穆纳河右岸。这座有着大理石之梦美名的陵寝以作工完美闻名于世,建筑比例角度和谐无缺总共花费了22年的时间,动用了二万人力才完成,蒙兀儿帝国也因如此庞大的开支(耗资4000多万卢比)而走向败亡之路。伫立其上,不禁令人为其一生永志不渝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画下美丽的句点。
![]()
精美绝伦的泰姬玛哈陵.
泰姬玛哈陵,系蒙兀儿帝国的沙杰汗王爱妃泰姬玛哈的陵墓。建于公元1631年,那年国王最喜欢的妃子泰姬 38岁,在这之前已生了14个孩子,这一年她随沙杰汗出巡时,在途中生第15个孩子时难产去世。临终前她留下遗言: 1、好好抚养孩子 2、沙杰汗终身不娶 3、为她建造一座美丽的陵墓。
![]()
从另一个侧面看泰姬玛哈陵.
沙杰汗为实现泰姬的生前要求,就为她修建了这座举世无双、规模宏大、印度最美丽的建筑。继后沙杰汗决定在泰姬陵对岸用黑大理石再建一座陵墓,作为自己将来的陵墓,两陵之间,一桥相连,好让他和他的爱妃生死永远在一起。但当第二座黑色陵墓动工兴建之际,其儿子奥伦泽布(aurangzeb)便利用兄弟自相残杀的机会夺得王位,并将沙杰汗幽禁在阿格拉堡。从此他每天只能遥望泰姬陵,最后寂寞地在古堡里结束了他的一生。其后奥伦泽布将他和其爱妃并葬于泰姬陵内。
![]()
泰姬玛哈陵园中的红色建筑。
晚上来到印度首都德里,到达的时间刚好是下班高峰,只见市区堵车非常严重,因此对德里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堵车。
第十五天的行程是: 德里—波霸罗
(未完待续)
--------------------------------------------------------------------------------
净如2005-05-14, 12:05
追寻佛陀的足迹——印度朝圣之旅(连载)
第十五天 德里——波霸罗
早上在德里市区观光,印度门---建于公元1921年,彷凯旋门风格,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的印度将士而建。印度门是记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死的90000英勇士兵,于1931年luteyens设计建造完成的并在墙壁上刻13516位英军和印度军的名字,在此42公尺高拱门之下燃烧永远不灭的悲情愤怒记忆…但是时至今日,以成各种活动的热门景点.
![]()
雄伟的印度门
接着去德里国家博物馆,博物馆是一座白色廊柱的三层建筑物,座落在一条不是很热闹的街道边上。博物馆里分古印度各时代,像阿育王、孔雀王朝、笈多王朝等的展室、及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故事的石刻,佛教艺术又分为犍陀罗风格、摩菟风格、阿马瓦提风格等,按照年代以叙分类。作品都十分精美,让人赞叹印度古代工匠的杰作。
博物馆里面收藏了许国佛教文物,我们在这里逗留了许久,因此没有去其他的观光景点。博物馆内最珍贵的收藏品,就是佛陀肩胛骨舍利,这是在迦毗罗卫国旧王宫遗址发掘出来的佛陀舍利塔,佛陀舍利早由阿育王取出,供奉在印度各个圣地。只留下佛陀的肩胛骨舍利留在原址。三十多年前。由印度考古学家挖掘出来,供奉在德里的国家博物馆中。泰国国王蒲美蓬特地打造一座两米多高的泰式舍利金塔供奉。大家欢喜的在这里礼拜、绕塔。
![]()
德里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的佛陀的舍利塔.
![]()
德里国家博物馆里的收藏品.
![]() [img]
[/img]![]()
博物馆里收藏的金翅鸟.
下午前往莲花堂,莲花堂是印度巴哈伊信仰者做礼拜的地方,一瓣瓣花瓣拱起将开的莲花,周围置放9个水池,利用空气的对流原理和缳绕四周的冷水来维持建筑物的温度。27片大理石的莲花瓣,围绕成一朵惊喜的莲花,被称为二十世纪世界建筑奇迹,与悉尼歌剧院齐名,是和平的象征。
说是寺庙,可莲花堂却没有任何供奉的神像,因为她不是为单一的宗教而立的,无论你信仰什么,你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祈祷。
![]()
美丽的莲花堂,像极了一朵白色的莲花。
自从来到印度,一直没有机会买东西回家赠送亲友,应大家的要求,领队接着带大家购物。
晚上到德里火车站搭火车前往波霸罗,德里火车站很大也很乱,火车也不准时。据我们的领队说,他有一次等火车,居然慢了整整一天火车才来,我们算是幸运的。大概就因为如此,印度火车站许多候车的人都带着铺盖,就在月台上打着地铺边睡边等。
第十六天的行程是: 波霸罗—桑奇
(未完待续)
--------------------------------------------------------------------------------
净如2005-05-14, 12:18
追寻佛陀的足迹——印度朝圣之旅(连载)
第十六天 波霸罗—桑奇
清晨来到波霸罗(bhopal),这里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城市。在1984年,这个城市曾经发生氰化物毒气泄漏事件,造成了2500人死亡。不过,我们今天将要造访附近的桑奇佛塔。
距波霸罗67公里,桑奇(sanchi)遗迹在90米的山丘上,一共有三座塔。这里是阿育王夫人的家乡,也是阿育王儿子和女儿的出生地,因此阿育王在这里建立精舍,后来建成佛塔。佛塔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文化遗产,与印度阿姜塔、中国敦煌石窟、柬埔寨吴哥窟、印尼波罗浮屠等并列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佛塔遗迹群。
大佛塔是一座是半球形的独特建筑,球体直径32米,高12.8米,立在直径36.6米、高4.3米的圆形台基上。顶端是平的中央立着三个石伞。冢体由砖石砌成,表面镶贴着一层红色砂石。四周围绕高3.3米的石栏杆,栏杆外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座石牌坊,牌坊高约10米,牌坊的两面覆满了浮雕,这些浮雕多取材自佛陀生平故事。许多雕刻中,佛陀的形象大都用菩提树、佛塔、法轮、经行石等象征物来表现。
![]()
13世纪后,这里也随着佛教的衰退而被遗忘。600多年桑奇这一带全是丛林。19世纪被发掘,但是当时官员只关注黄金珠宝等陪葬品,反而遗失了最重要的舍利。
第二塔位于山丘下西边300米处,四个塔门及伞盖都不见,仅存栏杆,基坛15米,高8米。第三塔在大塔的东北,仅剩南门完好,基坛16.5米,高5.7米。在这里曾挖掘出舍利弗与目犍连的舍利。笈多王朝时,这里曾经有四十多座寺院,在大塔南边,可见寺院、佛塔的遗迹。
![]()
曾挖掘出舍利弗与目犍连的舍利的第三塔.
![]()
佛塔和寺院遗迹
![]()
破败的佛塔和受损的佛像,依稀可见当时精致的工艺。
晚上我们将搭乘火车到布沙瓦(bhusawa),然后前往奥兰加巴(aurangabad),参访著名的石窟阿姜塔和爱罗拉。
第十七天 波霸罗—布沙瓦—奥兰加巴
我们在火车站待了一夜,搭乘一早6点多的火车,到达布沙瓦已经中午。接着坐三、四小时的大巴到奥兰加巴,午餐在半路上的一个度假村吃的,吃完又继续赶路,到达酒店时已近黄昏,这一天没有安排任何活动。
奥兰加巴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省(maharashtra)的中部,是一个具有浓厚乡村朴素气氛的印南小镇,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约 32万。现今是游客前往印南著名石窟爱罗拉石窟(ellora caves)及阿姜塔(ajanta caves)的主要中转站。
![]()
依山而建的马蹄形石窟群
![]()
石窟洞口的石柱和雕刻
![]()
石窟中的佛塔
阿姜塔开凿始于公元前200年,至六世纪半左右长达700百年。后来佛教中落,石窟一度淹没在荒烟蔓草之中,完全被人们遗忘。直到1819年英国猎人到此猎虎,无意间闯入峡谷后,才被发现得以重见天日。石窟中有僧侣打坐修行或住所,供奉佛塔(stupa)或佛堂,洞窟中的壁画、雕刻,为印度绘画经典之作,内容有佛陀一生事迹,也有当时印度人民生活及帝王宫廷的写照;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印度的社会风貌。
当年在陡峭的悬崖上开凿洞窟时,并没有预定的计划,开凿者们只能各自在河畔沿着在岩石上凿成的石阶登上峭壁进行工作。在总共30个洞窟中(其中一些没有完成),5个(9号、1o号、19号、26号和29号窟)是佛塔殿,其余皆为寺庙。佛塔殿的特征是拱形天顶,正面为宽大的方窗;后部穹窿的中央放置着信徒们祭拜的供品。寺庙则由两部分组成:宽敞的大殿供信徒们修行礼拜;大殿四周是三排禅房,为修行人们的居所。
![]()
洞窟里雕刻的佛像
![]()
洞窟里雕刻的佛像
400年之后,笈多王朝又开凿了规模更宏大的石窟。包括三座佛塔圣殿,除一座(29号洞内)未完成外,另两座都模仿过去的式样但又有创新,即在中央佛塔雕刻了佛祖的形象。寺庙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在正门对面墙上的雕刻了巨大佛像,居高临下俯视整个大殿。
笈多王朝等于我国大唐盛世,国富民强,在文学艺术、建筑美术百花齐放,阿姜塔受到王室的资助,号召当时最顶尖的石刻、画家、诗人、名色各样一流的工匠,艺术家的投入,成就了阿姜塔的芸术殿堂。阿姜塔的石刻充分表现了笈多王朝多元华丽的特色。
[img]http://www.seach.org/news/uploadfiles/200504/2
--------------------------------------------------------------------------------
净如2005-05-14, 13:23
追寻佛陀的足迹——印度朝圣之旅(连载)
第十九天 奥兰加巴—爱罗拉—孟买
早上先去爱罗拉石窟,建在恰马德利(chamadare)小山丘,爱罗拉石窟和阿姜塔石窟一样,历经500多年方开凿而成之石窟寺院。爱罗拉石窟的石材是玄武石,共有24个洞穴,全窟延伸2公里以上,是从公元600到1000年间接连不断地开凿而成的宗教圣地。这座这遗址,充分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性创造力和不同凡响的工艺,由于石窟涵盖了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的石窟寺院,也展现当时印度人的宽容、慈悲的见证。
![]()
爱罗拉石窟的入口处,里面别有洞天。
此地的石窟群沿着山崖建造,共有34座,有佛教、印度教及耆那教三种不同建筑风格的石窟。在34座石窟中,佛教石窟有12座(第1至12窟),印度教石窟有17座(第13至29窟),耆那教有5座(第30至34窟)。其中,其中最出色的石窟,首推16窟的印度教石窟院,长60米、宽46米、高30米,是整座岩石山雕凿而成,是爱罗拉石窟群中最重要的石窟,代表印度岩凿神庙的顶峰。相传在八世纪中叶开始雕刻,历经七代雕刻师,费时150年完成。整座神庙由独块天然巨石雕刻而成,分门楼、祠堂、前殿和主殿,殿宇嵯峨,气势雄浑。神庙的装饰雕刻壮丽豪华,被视为印度艺术的杰作。
![]()
印度教神祇的雕像
![]()
第十六窟的印度教石窟,雄伟壮观。
![]()
佛教石窟建造于七~八世纪,其中以第十、十二窟最为美丽。第十窟是佛教石窟中唯一佛殿,其余11窟皆为僧舍。佛殿的半圆形后殿里,有一座高9公尺的佛塔,佛塔台基前倚坐高约3.3公尺的佛陀座像。第12窟有三层。窟殿由24根列柱支撑;第二层雕刻着成排的众佛、菩萨等群像,犹如一座佛教万神殿。
![]()
佛教洞窟门口的石柱和雕刻.
![]()
洞窟里的佛塔及佛像.
耆那教石窟建于八~十世纪,以第三十二窟最引人侧目,形制类似kailasa神庙。在双层列柱大殿的壁龛中,供奉着耆那教祖师大雄等人的雕像。窟殿的天顶上残存珍贵的壁画。入口处有高达10公尺的立柱。
下午先去小泰姬玛哈陵,是一座模仿泰姬玛哈陵的小规模建筑,门口的售票员见我们是外宾,要收我们一人2美元的门票,因为去过亚格拉的泰姬玛哈陵,觉得花这个钱不值,在外面看了一会儿就走了。接着前往安贝卡先生的佛教大学。
![]()
小泰姬玛哈陵
![]()
宾劳.安贝卡博士塑像
宾劳.安贝卡博士(dr. bhim rao ambedkar)出生于1891年,他原是印度种姓制度中最下层的“贱民”,他的父亲设法让他入学读书。由于贱民身份,他只能坐在教室外面上课,老师甚至不愿意碰到他所坐过的石板,以免受到“污染”。虽然遭到很多困难与偏见,幸而在一些开明人士的资助下,他终于完成了学业。他是第一位被准许入学,并前往美国和欧洲大学就读的“贱民”。最后他获得律师的资格,并得到科学和哲学的博士学位。回到印度后,他致力于提升他的同胞的工作 。他创立了教育机构、政党,并成为印度独立后的首任司法部长。他起草印度宪法,其中包括废除贱民制度。
1956年10月,在印度中部的龙城 (nagpur),安贝卡博士率领50万追随者脱离了印度教,转而皈依佛教。他们原是印度的「贱民」 ,从此以后更多的「贱民」也都跟着皈依了佛教,使得印度的佛教徒 在短短一年之间多达八百万人。渐渐地,佛教在它的母国复苏了。三十几年后的今天,印度佛教徒已经增加到六千万人以上。
这所佛教大学占地十分广阔,有许多印度各地来的老师和学生,规模庞大。在这所大学的后山,还有一座规模比较小的石窟。参观完毕之后,我们又搭乘好几小时的车前往火车站,搭夜车去孟买。
![]()
佛教大学的学生们,所有开支由学校供应。
![]()
大学后山上的小型石窟和洞窟里的佛像.
![]()
火车站里候车的人们.
第二十天的行程是---孟买
(未完待续)
--------------------------------------------------------------------------------
净如2005-05-14, 13:30
追寻佛陀的足迹——印度朝圣之旅(连载)
第二十天 孟买
一早,火车来到孟买.这个城市位于印度半岛西岸,濒临阿拉伯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第二大城市,有“印度的西大门”之称。面积603平方公里,人口800余万。最繁华区在孟买岛南部,东海岬是海军基地。巴克湾(back bay)地带及其腹地一带集中着许多大商店、公司、银行和旅馆。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地方,除繁华地区外,还有建于1861年的维多利亚花园、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建筑风格融合为一的“印度门”(其顶部的4座塔楼,为孟买市的象征),该市是印度各民族艺术与宗教的荟萃之地,居住着国内各族人民和数十个国家的侨民。
![]()
孟买的街头景色.
我们先去滨海大道,是一条沿着印度洋巴克湾的环海道路,于 1920年填海筑成。大道旁高楼大厦林立,反映出孟买市经济发展的现况。这里亦是欣赏孟买市著名夜景的好地方,每当夕阳西下,落日余晖射向阿拉伯海面,渐渐消失在水平线下时,颇富诗情画意。夜晚景色旖旎,格外迷人。
接着去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建于 1881年,其设计是让人有如置身于空中的感觉。花园内摆放着不同种类的花卉,供游人欣赏。
下午前往坎赫里石窟(kanheri cave),印度佛教遗址,距离孟买城40公里。2世纪到10世纪期间开凿,属于佛教石窟中第二大石窟群,由109个石窟组成。第三窟最大,长26.4米,宽12米,达317平方十,里面有34根15.2米高的石柱和一座5米高的佛塔,以及一系列佛龛。它们都是从公元180年开凿,到5世纪完成的作品。一些信徒曾在走廊两端镌刻了近7米高的佛像,在墙上画了观音像和佛陀立像,它们属于2世纪的作品。
![]()
坎赫里石窟
![]()
俯看坎赫里石窟
是在巨大的岩石上开凿出的石窟.
![]()
石窟的入口里面巨大的佛像雕刻.
第十窟是最大的佛殿,被当作会议厅使用。 窟的东墙和南墙有12个大房间,对面入口处立有一尊坐佛,两边是肋侍菩萨,集里面的会议厅长22.3米,宽9.8米,十分宽敞。第二十三个窟开凿于八、九世纪,有一尊11面观音像。第三十五窟也是最大的石窟之一,长14米,宽12米;里面没有一根柱子,三面有位子围绕。墙上面有大乘佛教内容的壁画,佛陀端坐于莲花座上,手施无畏印。第六十窟有一尊雕刻精美的救苦观音像,两边是多罗像。第九十窟有大量佛陀像,还有一尊八难拯救者的救苦观音像。坎赫里石窟纵横交错,石梯蜿蜒。当年僧人们在全窟建造了很好的排水系统。它还是全印度唯一的一处连续凿刻时间最久的石窟。
![]()
石窟里的佛塔,和阿姜塔及爱罗拉石窟的十分近似。
![]()
石窟里的佛像雕刻
![]()
第十窟是最大的佛殿,被当作会议厅使用。 窟的东墙和南墙有12个大房间,对面入口处立有一尊坐佛,两边是肋侍菩萨,集里面的会议厅长22.3米,宽9.8米,十分宽敞。第二十三个窟开凿于八、九世纪,有一尊11面观音像。第三十五窟也是最大的石窟之一,长14米,宽12米;里面没有一根柱子。墙上面有大乘佛教内容的壁画,佛陀端坐于莲花座上,手施无畏印。第六十窟有一尊雕刻精美的救苦观音像,两边是多罗像。第九十窟有大量佛陀像,还有一尊八难拯救者的救苦观音像。坎赫里石窟纵横交错,石梯蜿蜒。当年僧人们在全窟建造了很好的排水系统。它还是全印度唯一的一处连续凿刻时间最久的石窟。
第二十一天 孟买—自由活动
这一天,我们脱队自由活动,听说麦当劳有素汉堡,我们首先去尝鲜。在印度的20天我们全都吃素的印度餐,领队告诉我们,印度吃素的人很多,连麦当劳和必胜客都因应市场需求,也提供了一些素的快餐
![]()
孟买的麦当劳,工作人员不让拍价目表,上面可以看到素汉堡的种类。
(什么时候咱们国内各大连锁快餐都竟相推出素食套餐的时候,就可想而知素食理念已经多么的深入人心了.盼望中....编注)
接着在孟买的市区逛街购物。这里和北印度的贫富差距实在太大了,大街上看到许多珠光宝气的妇人,金器店里全都是买金器的妇女,一套十几、二十万卢比的黄金首饰,买得不眨眼睛。高级餐厅里,也有许多家庭来用餐。
晚上,旅行团就要回国了,而我们将去南印度的科技大城——班加罗尔(banglore),再转车到位于美索(mysore)的白玉南卓林寺
![]()
孟买的印度门,与德里的印度门迥然而异。
--------------------------------------------------------------------------------
净如2005-05-14, 13:39
追寻佛陀的足迹——印度朝圣之旅(连载)
第二十二天 孟买—班加罗尔—白玉南卓林寺
这一天,我们搭乘一大早的航班,到班加罗尔(banglore),事先约好的喇嘛在机场出口等我们,吃完午餐就直接去南卓林寺。南卓林寺片区是印度政府为了安顿从西藏解放时期来到印度的大批藏人,而专门划定的区域。这里的交通不是那么方便,从班加罗尔必须再坐5小时的车程的时间。
![]()
这是南卓林寺大大门,可以看见远处新建的莲师殿。
![]()
第一张莲师殿提到,莲师殿的四面分别为蓝、红、白、绿四个颜色,这是另外三面的照片。
![]()
16座各不相同的舍利塔。
![]()
这里是寺庙大门进来的广场,四周也是喇嘛的宿舍。有小卖铺卖些生活用品、学习用具、哈达、香等,还能打长途电话
![]()
贝诺法王正坐在法座上传法
10月28日在南卓林寺,贝诺法王举行文武百尊灌顶法会。
![]()
法会场景
自一开始打算去印度朝圣,我就在网络上和书店里找寻这方面的材料,发现可以参考的材料非常有限,连关于印度旅游的都不多。
在朝圣的路上,经常遇到各国来的信徒,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泰国、斯里兰卡、越南、缅甸、日本、韩国,来自锡金和尼泊尔的喇嘛,甚至旅居海外的华侨,中国人则以台湾人居多,内地的少之又少。希望这个帖能为大家提供一些资讯。
在印度朝圣,每一个圣地的距离都不近,甚至十分遥远。几乎每天迎着朝阳出发,直到夕阳沉落在地平线下,才回到下榻的酒店。北印度没有高速公路,道路上除了各种车辆之外,还有牛车、马车等,牛只们也在路上溜达,所以车行的速度快不了,平均时速约30-40公里,只要不堵车就算顺利了。想当年佛陀赤着一双脚,在我们今天朝圣的地方游化传法,而我们却坐着有空调的大巴,福报简直太大了。
这是各个圣地的距离:
第一天 曼谷——加尔各答 飞行时间1小时
第二天 加尔各答——巴特那 533公里(火车10小时35分)
第三天 巴特那——吠舍离——巴特那——王舍城 55公里+55公里+90公里
第四天 王舍城——菩提加耶 80公里
第六天 菩提加耶——瓦拉纳西 243公里
第七天 瓦拉纳西——鹿野苑——瓦拉纳西 10公里+10公里
第八天 瓦拉纳西——拘尸那罗 280公里
第十天 拘尸那罗——蓝毗尼 130公里
第十一天 蓝毗尼——迦毗罗卫城——祇园精舍 86公里+147公里
第十二天 祇园精舍——勒克瑙 150公里
第十三天 勒克瑙——尚卡西亚——亚格拉 300公里+170公里
第十四天 亚格拉——德里 203公里
第十五天 德里——波霸罗 701公里(火车10小时05分)
第十六天 波霸罗——桑奇——波霸罗 25公里+25公里
第十七天 波霸罗——布沙瓦——奥兰加巴 400公里(火车6小时)+219公里
第十八天 奥兰加巴——阿姜塔——奥兰加巴 102公里+102公里
第十九天 奥兰加巴——爱罗拉——奥兰加巴——布沙瓦 28公里+28公里+219公里
第二十天 布沙瓦——孟买 244公里(火车6小时)
第二十一天 孟买——坎赫里石窟——孟买 42公里+42公里
有时我们必需搭一整天车,中途没有地方可以停车休息,领队会准备盒饭,大家中午在车上吃。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方便”问题,之前的帖子里也提到印度人随地大小便,很难找到公厕。我们的领队和导游都有一套对付的方法,当找不到厕所的时候,就找路边树丛茂密的地方,在路的两旁男左女右各行方便。最怕的是遇到肠胃不适的时候,我们团里部分团员,可能因为水土不服或不习惯印度食物,有拉肚子的现象,这就比较麻烦一些。
非常感谢论坛给我一个空间,让朝圣之旅能与大家分享。因为这是以朝圣为标题的帖,所以在印度其他方面,像在印度的见闻、印度的食物、印度的乞丐等等,都没有着墨太多,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找时间慢慢写出来。
谢谢每一位看过帖子的朋友,希望你们也能亲身走一趟朝圣之旅。我在一本介绍朝圣的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据<大般涅盘经>释尊指示慈悲第一的阿难,具信心的善男女应参观巡拜的四个胜地:“巡礼这些地方的人,必得大功德。如果死于巡礼途中,必升天界。”
(全文完)
佛陀出生在人间,成佛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
以前曾搜索过印度佛教圣地的图片,就是想一看究竟佛陀曾经弘化说法的圣地,找到的是一些班驳不很清晰的图片.一种岁月的沧桑,没有通常想象中的壮观.但也就因为那些残留的建筑嶙峋的岩层历经岁月的洗礼显的那样质朴无华,耐人寻味.佛陀!您是位伟大的觉者!伟大的教育家!您走的每一步都将穿越时空,直到今天
0------------------------------------------------------
由于文章实在太长了,所以不转载图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