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36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视评论〗转载关于《求求你,表扬我》影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9 1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刚看完,才看一遍,未能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又水平有限,实在无法提出太多的个人看法,不过搜索了很多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转过来与大家分享!


我对影片《求求你表扬我》的看法。(附:结尾短信内容)

导读:
第一:杨红旗一开始为什么要遮掩?
第二:杨的父亲真死还是假死?
第三:在天坛的一段。。
第四:为什么古国歌会和米依分手?


本来自己也看得不太清楚,来贴吧一看,看到了大家的一些看法和迷团,慢慢的,自己也有了自己对影片不一样的看法。
帖吧里很多朋友似乎很赞成一种说法,从头到尾,古国歌最惨,因为他一直被骗,而杨胜利和村支书们只是在上演着一场疯狂造假追求荣誉的骗局。
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下面我来阐述我的想法。
第一:大家肯定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在影片前半部分,在古国歌几次追问杨红旗强奸的细节的时候,杨红旗一开始连名字也不肯说,到很后来才告知的强奸的细节,包括光着身子抱着他。
为什么杨红旗一直不说?难道是因为害羞?显然不是。
可以反映一个问题,杨红旗一方面在渴求表扬的同时,也在非常努力的维护着这个差点被强奸的女孩子很有可能丢掉的自尊。  这也正是他几次断然拒绝去跟欧阳花对质的原因!做好事应该得到表扬 天经地义。但如果要去质问那个女孩子,你当晚是不是被强奸了?是不是我救的你?当时是不是被扒光了?  这对于杨红旗来说,打死他也不会做。 他宁可父亲含恨而终,他还是不愿意去跟欧阳花对质。  这几个细节反应的是一个杨红旗的个人品质问题,他并非为了表扬而红了眼,他是想要个表扬,他也知道不能因为为了表扬而让女孩子当着很多人的面承认曾经被人强奸未遂!去毁掉一个女孩子的下半生!
第二:杨红旗在父亲死之前和死之后,对于“表扬”一事表现出来的关注程度差别非常非常大,之前是天天缠着古国歌,而在他父亲死了之后,古国歌几乎都找不到他。为什么?如果一切真的只是一场骗局的话,那杨红旗完全可以拿着父亲的死来加速“表扬信”的出世,以达到他和他村支书的目的。 但在杨红旗在父亲死后就没出现,甚至当古国歌拿着等着“表扬”的报纸去找杨的时候,杨也已经非常不屑了。在杨的眼里,“父亲在世”和“登报表扬”缺了一个元素都没意义。这也正是说明,杨的父亲是真的死了。  
如果说这是一场骗局的话,杨根本不可能表现得如此低落——在他父亲死后。
第三:现在来讨论一下杨胜利是真死还是假死?为什么在天坛古有遇见杨的父子呢? 古国歌走在人潮涌动的大街上,恍惚间看见了一团红色的影子——影片旁白。然后他就去追赶,一边是推着轮椅,一边是在
跑。却追了很久很久也没追上? 为什么?难道古国歌跑步这么慢么? 其实,这正是导演要给我们表达的意思所在:某些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我们很难再追赶上它。  
最后终于追上了,却没说一句话,彼此相视微笑。难道古国歌真的没话想跟杨胜利或者杨红旗说么?就算没话,若他们是真的存在,那古国歌对他们的微笑又做如何解释?古国歌微笑着接受被骗的事实?
所以说,杨的父子,只是古国歌自己的一个幻觉而已,也正的他在人群中,想寻找的某些东西。
第四:为什么古国歌会跟米依分手?你们不觉得特别不可理解么?我一开始一样无法理解,觉得多好的一对,没任何征兆就分手?为什么? 其实,这是导演的一种夸张的表现手法。他想告诉我们的是:从前的古国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经过那么多事,看过了太多人性的自私,冷漠和无奈之后,古国歌已经不是当初的古国歌了。 在他被社会同化的同时,他的心离米依也渐渐变的遥远。影片也提到了——我跟米依的话越来越少。 精神上的分离,夸张得表现为现实中的分手。 这是导演的想表达给我们的意思。


最后得说说影片主旨的问题:影片想表达给我们一个什么思想? 是揭露社会的荣誉造假和浮夸么?显然不是。我们离文革已经整整25年了,再来冷饭热炒根本没意义。况且现实中这个问题并不是很严重。 那影片想表达的是什么呢?我觉得,那是一种人情的冷漠,一种人性的自私,包括现实中的很多无奈(是该表扬呢?还是该维护一个女孩子所剩不多的自尊?),包括对很多即将逝去的精神的追寻。

ps:结尾的短信内容为:我父亲的生命出现了奇迹,他说做好事就应该受到表扬。
“生命出现了奇迹”是古国歌的一种愿望,因为杨胜利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
“做好事就应该受到表扬”仍然还是一个愿望,因为,他想表扬,却因为无法表扬,太多无奈,让他辞了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12:01 | 只看该作者
求求你表扬我--我之见 (转载)

看了三遍《求求你表扬我后》,总算把里面所有的情节弄懂了(当然是自己认为的,希望有不同意见的人一起探讨),黄建新依旧重复着原来和《背靠背,脸对脸》,《红灯行,绿灯停》等的一贯风格:揭露人性和社会的弱点(而且是每一个人都暴露了弱点)。只是这一部过于含蓄,典型的一小见大,一下是自己的看法(我主要是针对每一个人,然后以自己的看法解释剧情)
1、古国歌(王志文饰):面对诱惑,不知所措,本来已经有了女朋友,但是在女大学生欧阳花的诱惑下,心灵还在产生了摇摆(这应该是我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类人)
2、杨红旗(范伟饰):表面老实,内心欲望强烈,由于长期的枯燥劳动,表面上看着一切都合乎一个农村老实人的特征,但这仅仅只是表面上,其实内心已充满了某些欲望,当下雨的那日被女大学生裸抱后,内心的欲望已经在他心中表现出来了,只是一直压抑着(不敢见女大学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听到女大学生说不认识自己时就已经爆发了,最后,强奸了女大学生。
3、米依(古之女朋友):看到古和欧多次见面,心中不免产生嫉妒,为了报复女大学生欧阳花,暗中调查背后的真实事件,(为了报复她情愿毁掉一个人的将来,而且,从真强奸犯的表述可以看出,其实他根本没有主动承认2月14晚的情况,都是米依问出来的),我认为这个人应该是社会中很多女人的真实形象。
4、欧阳花(女大学生):半夜去粉巷就可以看出绝对另有别情,身上用香奈尔的香水就看出绝对是为了吸引男人而采取的手段,见到了古有诱惑的价值,便采取了一系列了方式去引诱古(女大学生的弱点是电影暴露得最多的,暴露在明处了)
5、杨红旗之父:这个人的弱点暴露得非常隐晦,一定要看到短信里面的话才能确定,短信里说的是:我爸爸说,好人就应该受到表扬。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其实杨父假死这一希,完全是杨父支的招,这个老头表面上是劳模,其实为了虚荣连自己假死都想得出来
6、主编:弱点暴露也比较清晰,写一遍报道,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自己。最可笑的是居然在杨红旗强奸了女大学生后,这篇报道才问世。
7、谈伟(古的同事):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对着领导如墙头草,对着美女,到处要电话,总之,也是社会上最正常的一种人。
通过上面七点的分析,我感觉自己完全被这部电影折服了,我认为黄导原来的电影虽然好看并且反映也深刻,但是都是把弱点完全暴露在明处,让人看完一遍之后就叫绝,但是这部《求你表扬我》却从暗处对每一个人的心灵进行了警示。太完美了,是我看到中国的所有电影之中,表现人性最完美的一部电影,我也看了原文《请你表扬》,自己感觉比电影差多了,很普通的一个社会故事,但是经过黄导改编之后,让人感觉里面人都这么真实,人的内心和表面的对比,有些时候确实让人毛骨悚然。我认为这是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黑色幽默。其余的如冯小刚之类的电影,应该说是喜剧,和黑色幽默压根不沾边,完全是媒体莫名其妙的加上这个报头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12:01 | 只看该作者
求求你表扬我》影评 (转载)
  
作者:未知   影视动态来源:CDV论坛   点击数:613   更新时间:2005-10-26




   黄建新的《求求你表扬我》与北北原著《请表扬我》比起来可以说是仅主情节相似,由于原有人物的身份改变、新人物的加入、众多细节的精心设置等因素,《求求你表扬我》比原著更加犀利和大气,如果说原著是在描写一个坚持传统理想的人在被现实打败后道德全面沦丧,那么《求求你表扬我》则把对社会浮夸风的批评扩大了全社会的各个层面,而被人诟病的原创式结尾,其实与之前的北北式结尾并列构成了开放式结局,就如同金基德在《撒马利亚少女》一片结尾所做的一样,如何选择是观众自己的事情。


  原本不太复杂的一个故事,如何改编如何设置悬念是很考验编剧功力的一件事情,署名黄欣、一凡的黄建新把米依的身份从研究生改成了刑警;把杨红旗这个带有农民式狡猾和淳朴却又带有城市地痞习性的角色改成木讷憨厚的范伟式的民工;增加了谈伟这个具有诸多男人的人性弱点(其实也可以把谈伟看做是古国歌的阴暗一面化身,以两人对话和互动来反映古国歌内心的冲突)的配角;增加了句号扮演的派出所警察等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加了诸如欧阳花的夏奈尔香水、撒谎外面下雨来古国歌家等等细节;在这些加工之后,黄建新成功把北北原著改编成了充满黄氏特色的冷眼旁观社会怪现状的荒诞故事。


  在这个电影中,大部分人都在为了不同的原因和目的而成为撒谎者,少数的诚实者在这个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而且更可悲的是,由于看到太多谎言这些诚实者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怀疑,就象古国歌对女友米依说的抓捕犯人事情也充满怀疑一样,随后影片中却以一个片头被抓获犯人被审问的镜头来侧面证实了米依的话是真实的。可是不知道这些的古国歌对忽然找上门要求表扬的杨红旗还是抱着同样的态度——不信任,可是他没有想到看似简单的调查过程却使他陷入了无法解脱的道德陷阱。


  在求证救人事件真实性的过程中,欧阳花为了自己的未来和工作不受影响先是撒谎,随后是当面对质时在气势上压倒杨红旗,后来又意图情挑古国歌摆平此事,即使未遂后(这一段的台词被剪辑的不太合理,其实该保留“同学们都让我报警”之后的“但是我怕他被抓进去没人照顾他爸爸”这句)还没忘记给米依和古国歌制造点矛盾,但是最后却由于西区惯犯的落网和招供而鸡飞蛋打,随身使用的夏奈尔香水和小巷追车一段也足以说明欧阳花绝不象她自己说的那么单纯,但是毕竟她因为古国歌和米依的求证过程而前途尽毁,坚持新闻真实性而伤害了当事人,这自然不是古国歌想做的。


  为了证明自己确实救过人,为了给患有肺癌时日无多的爸爸一个交代,杨红旗拼命的在证实自己,但是他也清楚知道这个证明对欧阳花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一直挣扎在孝道和道义之间,也因此他才一直避免去见欧阳花,但是那个雨夜里欧阳花裸露的身体对年近38尚未结婚的他来说是致命的诱惑,所以后来才会有一个他观察米依目光凝聚在裸露小腿上的镜头,如果他不能战胜自己,那么在看似得不到表扬而父亲又去世的后来,他完全可能对欧阳花做出他说的事情,一个见义勇为者在一系列不信任和冷遇后堕落成一个强奸者,而此时却得到了想得到却未得到的表扬,这岂不是巨大的讽刺?不过黄建新显然不想仅仅以残酷和反差作为结局,所以他布设了村支书的笑容、葬礼的仪式等一系列不合理的细节,就是为了铺垫出了第二个结局“杨胜利没死并且和儿子一起去了北京”,在这个结局中,杨红旗自然没有为了报复而强奸欧阳花,因为他本身也为了村里的利益默许了村支书的谎言,并且还参加了虚假的葬礼,村支书自然会告诉他这一切是为了村里的利益,自然可以得到村里的奖状表扬,于是杨红旗得到了村里和报纸的双份表扬、村里免费打开了知名度、杨胜利老汉因为儿子得到表扬而心情愉快病情好转,大家似乎都皆大欢喜,但是古国歌却无法理解自己做了什么把一个诚实的见义勇为逼成了一个撒谎者,他依然无法原谅自己。


  片中出现的其他看似无关紧要的配角也都在不同侧面表现着社会的种种怪现状,浮夸和谎言成为风尚,而诚信和传统却成为笑谈。村支书决定撒谎,因为他知道撒谎可以给村子和村民带来更大的利益,可以得到上级单位的表扬,所以这种谎言不得不说;句号扮演的警察决定撒谎,因为如果说出了粉巷曾经发生过恶性治安事件的事情,派出所的社会秩序综合治理标兵单位的表扬就会泡汤;这些人都在为了得到表扬而撒谎,唯一说真话要求得到表扬的杨红旗也被归于其中得不到信任,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由于道德沦丧而造成“我们不敢去相信别人”的悲哀。巩汉林扮演的杂货店主也是个有趣的人物,他不会去为帮助别人说一句实话或谎话,因为明哲保身是正理,但是事关自己的雨衣问题记忆力却好的要命,不过之后说起巷子里曾发生什么事情时他又一问三不知,其实可以大胆设想一下,那天晚上他即使听到呼救声也不会出去的,因为安全第一是他的基本原则;再反观主编,当年文革时曾经报道过类似“亩产十万斤”类新闻的人,即使他天天读四书五经,也不过是把文革时代的浮夸风改变一下形式在现在表现而已,至于那些可以麻木的在自家报纸上踩过去的记者小编们,对自家的报纸可以如此不尊重的原因就是——他们知道那上面的东西说穿了一文不值全属谎言。与这些人生活在一起却又不能摆脱其影响,是使古国歌感到窒息、无奈直到最终选择逃离的重要原因,至于欧阳花挑拨造成的他与米依之间的罅隙,倒不是重要的事情了。


  在演员的表现方面,身为老戏骨的王志文表现可以说中规中矩,不过以剧情来说,他的年纪确实大了一点,一个会因为陷入道德陷阱而痛苦无奈甚至去辞职离开的人,多半不会是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家;范伟的表演绝对是亮点,不管是平时的略为口吃和着急时流利的语调还是木讷的神情都表演的非常漂亮,缺点是作为一个民工来说他的营养确实过剩了点;陈好即使洗尽铅华也不能摆脱万人迷的本色偶尔一闪现,但是情挑古国歌和结尾部分的痛苦愤怒混合表现的还算不错,如果说这部戏里她是花瓶确实委屈了;至于苗圃绝对是本片最大惊喜了,好在没让赵薇去扮演米依,虽然她比较符合北北的原版米依形象——喜欢拈酸的小女人,但是我更喜欢黄建新版的这个可爱、健康、大咧咧却有聪慧无比的刑警米依,古国歌与她分手,绝对是一件将来会抱憾终生的事情,嘿嘿。


  音乐虽然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而且民谣歌手小河的歌曲不能算是广为传唱的大众音乐,但是在有些场景中还是很好的烘托了气氛,例如古国歌第一次见杨胜利时,音乐很有某个年代歌曲中特有的朝圣心绪,而画面配合的是主席像、满墙红奖状和斜阳中大红被子下的枯瘦老汉(文革年代的劳模),这些红色的画面与整个看起来青灰色的南京相比充满象征意义,或许老劳模杨胜利“不自量力”去捐助别人还有教育自己儿子“要得到表扬”的想法在这个多元价值观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可笑,但是,他确实真心实意的执着于自己的理念,这样的人值得尊重,而且最终他的病愈,也可以看做是黄建新对某个年代“精神就是决定一切的力量”的一种善意的调侃,对这样的人来说去北京不仅是一次旅游,而是一次虔诚无比的朝圣、一次对自身价值的全面肯定或者简单说叫做“表扬”。


  最后部分对一些细节进行有限说明,仅供各位参考,仅代表个人看法。


1、米依讲述追捕逃犯的过程被古国歌认为是不太可靠的,这一段也曾经被人认为是黄建新对某些类型片的嘲讽,可是后来却看到此犯人正被审问,这其实就是第一个暗示“说实话者往往不被信任”,给杨红旗事件做出了铺垫。


2、杨红旗的一段“肉包子与幸福”理论被认为是一种社会下层仇富情绪的反映其实冤枉他了,因为这段心理活动原本是古国歌的,而结尾一句是“同事没被杨红旗缠着而我被缠着,所以他们就比我幸福”


3、欧阳花去游泳馆一段,换好衣服出来后就使用了夏奈尔香水,这说明她把香水放在了随身的包里,作为一个学生能随意使用这么贵的香水,难怪米依会凭借“直觉”说欧阳花有问题,这是对其个人生活产生怀疑后对其道德全面产生怀疑。


4、古国歌在看谈伟拍摄的照片时表现的欲删又罢还要看几眼的表现,说明老古其实对欧阳花这样的女孩子并不是没有“绮丽”的幻想,但是所以能拒绝情挑依靠的不仅是对米依的爱,还应该有个人道德底线在起作用。


5、欧阳花来古国歌家一场戏里,由于台词的有头无尾,使我感觉这段剪去了部分镜头,因为按照台词对原著的忠诚度,这一部分没理由把表现欧阳花性格的“但是我怕他被抓进去没人照顾他爸爸”这句台词去掉。


6、欧阳花所以会对米依示威式的一笑,自然是出于之前对质时察觉出米依走嘴说出“犯罪嫌疑人”的破绽的一种报复,这使米依之后坚决要查出那个惯犯是谁并去学校找欧阳花核实情况的举动看起来有几分报复的意味,自然,这是女人对女人的报复,合理的很,不过这却造成了古国歌的离开。


7、杨胜利的葬礼上按照官方说法有许多破绽,例如“葬礼在山坡而不在家”“参加葬礼的只有村干部没有村民”不过所谓的“烧复印奖状”一点我并未发现,但是村支书的笑容确实在众人中非常突兀,而杨红旗的赶古国歌走与其说愤怒,不如说一种心虚的表现(因为这大概是他第一次撒谎)和对逼他撒谎的村干部们的愤怒,而且供桌上用红烛也确实很诡异,另外奖状类的东西不该是陪葬而应该是焚烧的,因为按照农村说法不烧的东西到不了地府(不过如果真烧了杨胜利会找人拼命的),外加作为独子杨红旗没有按照农村规则披麻戴孝,不过这些事情,古国歌和主编都不会注意的。


8、最终结尾,杨胜利面对古国歌的笑容没有愧疚,因为他只有他乡遇故知的欣喜和儿子被表扬的自豪;杨红旗的笑容憨厚中带着羞愧,因为他终于从诚实者滑向了说谎者,为了避免古国歌说什么揭穿整件事情,他尽快的离开了,之后发了一条短信给古国歌,不过这其实是个败笔,因为按照之前杨红旗的自行车被城管拉走一段看来,此人貌似大字不识几个,发短信这事儿对他有点高难了,发一个“我”字估计还要用拼音“呜哦”的拼个不停呢。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12:02 | 只看该作者
看《求求你表扬我》后直接感受是先前对演员的期待实是见面不如闻名,王志文依旧完美的中音联袂范伟那张硬塞入荧屏的大饼脸,这种另类强强联手给我的感觉总像是某些靠脸蛋混出位的偶像歌手;前者除了偶然的间歇性爆发包括本次在内已经连续几部电影令人扼腕叹息;后者虽然拿过影帝,但是这种路数从五年前的《卖拐》一路踏来,观众遭赵本山调戏了二十年,不知这位方面大耳的范师傅能折腾几年。青年演员陈好最近被期待的值数越发高攀,但是,一个不错的卖脸明星和真正的演技派并无裙带关系,看本片陈好被物化痕迹之重,除了掌握装纯与凄楚两种面部肌肉转换之外,随便找个青春貌美的表演学院小娘儿就懂如何处理婚丧嫁娶那几套。

  电影的好坏决不仅仅取决于影片本身,《有话好好说》拿故事深度说事是在侮辱观众智力,但是就两个演员顾盼神飞的演技,这电影就值得喝彩;《求求你表扬我》仅范伟驾轻就熟的表演还算自然;可叹王志文一向是我拿来与姜文,陈道明,李保田,葛优并称的大陆实力派演员,只是就最近一段时期的发展态势,总感觉其他几位都在浮沉默化中浴火涅磐;王志文给我的峰顶却依然是起初的方言(《过把瘾》),也许方言被他诠释的太过出色;也许他本身气质比较适合书生看剑,而这一次狷狂的书生被导演四平八稳的镜头算是彻底磨的平铺直叙到只剩下端不起放不下的深沉愁苦。当然,演员的表演很可能受到剧本和镜头本身的限制,就像门楣干净的妓院往往比乌烟瘴气的更容易勾引主顾临门,虽然我们实际上并不清楚里面女妓是何种货色。

  《求求你表扬我》瞧导演的架势似乎想拍成一部外观与内延齐飞的野心之作,以王志文扮演的记者串起范伟与陈好之间的矛盾结点,在爆发的一刻探讨促成这循环的两难;关于二人并不能单纯以对错区分,但是却造成了王志文两方受过的事实,“作为普通人的良知”与“作为记者的责任”之间相互冲撞更深层面的指向应在社会。是社会的普遍认知造成了他们沉痛的悲剧;导演在立意上虽然稍觉老套,但是如是主题即便拍多少都不可能有多少新鲜出炉的地方,重点看编导在架设故事框架的功力如何。

  小学老师教课文讲分段和归纳中心思想。本片希望呈现出的中心思想不外我上段所谈,但是想表达成什么和能表达成什么之间的距离究竟很大,有心无力毕竟是件挺遗憾的事儿,一如这部前工后拙的电影一样,前面热闹排铺,不死不休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似乎范伟与陈好之间营造的紧张气氛的确有些非同一般的诡异。直到二人被拉到一块当面对质,这电影也如戳漏的气球,一泄千万里了。拿解扣比喻一部电影的流畅性:这里不仅仅是单纯的松开那么简单,还要松的一气呵成,《求求你表扬我》就像是因手势笨拙不小心误缚了个死扣,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刀剪加上,慌里慌张的只管咔嚓,至于横切纵砍掉的还能残存几分最初的构造,都乱的不管不顾了。这也造成了本片多处的莫名其妙,而根据这部电影的后半段提示,前面四十多分钟的伏笔陡然变成了无关痛痒的呻吟。毕竟你把前戏做的再叫人有冲动,撩拨的火烧火燎后总得给个象样的雷霆一击不是?

  本片最大的问题正在于:后面的叙述对于前面的铺垫不但无法遥相呼应,反倒成了《求求你表扬我》最大的赘笔。就像一个拳手打输后对着裁判老拳相向,打不过对手倒也罢了,把野胡乱撒开可有些利令智昏。

  譬如陈好情绪的波动之剧烈真是极尽大呼大扇之能事,却并不能为她的歇斯底里提供更好的证据;倒是范伟的“此时无声”更能反衬其内心的痛苦与煎熬。而充当“眼睛”的王志文,身为被动者或第三视角的他们的行动步骤是由不受范伟、陈好的影响,到后来整个观念上产生深刻转化的这么一个演变过程的,只可惜导演拙劣的能力令他没有很好的把握住这发展中的心态变化,造成这一形象在转变上很是突兀,就凭陈好几声凄厉,几下抽泣就叫王志文霍然迷失自我了?而更令人费解的是,在本片中的所有出场人物全都恍若剑毛倒竖的豪猪,过于亢奋的情绪反应给人的错觉是整个电影都充斥苦难深重的阶级仇恨。

  电影结局则更使人一头雾水,之前的一些败笔还可以说成是导演控制力不足,但是在故事接近尾声部分范伟他爹忽而棠梨叶落,忽而荞麦花开已经不能以漏洞形容了,那简直就是公然的胡扯和直接把观众当智力低下。要做到结尾出采恐怕并非有多少个目光交错的千言万语;《有话好好说》收的那般闲庭信步,可有谁会将平淡与平庸划上等号?我反倒认为是一种反璞归真的境界;而《和你在一起》的结尾尽管全世界似乎都沉浸在泪水和笑靥的海洋里,但是却让人困惑这导演为了升华父子之情有必要夸张若此么。其实很多时候煽情恰到好处了叫动情,把肉麻当有趣的狂煽就是滥情了;《求求你表扬我》恐怕连滥情都算不上,它充其量是一个毫无动人之处的重逢被老掉牙的形式再糟践一遍罢了。

  究竟嫖妓是选择技术一流或是选择长相一流的小姐,这是个问题。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自然是以可观性为要。但是看电影不同于召妓,后者是用来温暖小头的,而前者则是可供给大头一些问题思索。令人遗憾的是,本片在激励大头奋起、小头昂扬实在不见成效,看这片子基本只能以吃药硬挺之。当然,如果非要挤出深埋于黑暗中的朝露是啥——我只好说我记住了解说员王志文和小品演员范伟。
5#
发表于 2005-11-9 13: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发贴
6#
发表于 2005-11-10 12:39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
看完楼主的帖子终于解开心中疑惑了
确实是部好片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