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茄和蛋,到底谁是更主要的主料?
番茄炒蛋。
按照我们的语言习惯,是把主要的事物放在后面说的。
比方说“香菇炖鸡”,就是在炖鸡的时候放上香菇,然后炖啊炖,让香菇的香味渗透到鸡肉之中,我们主要吃的就是这个渗透了香菇香味的鸡肉,虽然我们不会把香菇扔掉,(炖过肉的香菇是很好吃的),但是我们更不会把鸡肉扔掉。
这就是“香菇炖鸡”,但是如果后面再加一个字,变成“香菇炖鸡面”,那么我们的脑子里出现的就不是鸡肉和香菇了,而是盛在大碗里的那碗冒着热气的面了,最多上面漂一点黄油(黄颜色的油),据说是“鸡油”。“香菇”和“鸡”都是用来形容“面”的。
这是我们的语言习惯,前词修饰后词,后词作中心。当然“倒置”的情况也有,但是一般都出现在古汉语中。比如陕西的“肉夹馍”,实际上是“馍夹肉”,馍馍里面夹着肉,而不是肉里面夹着馍,但是由于古汉语的“倒置”习惯,就变成了“肉夹馍”。
忽然发觉,番茄和蛋到底谁是更主要主料的这个问题,似乎可以转变成考究“番茄炒蛋”的发源历史的问题了。如果“番茄炒蛋”出现时,用的还是古汉语,那么就是倒置,现代汉语就是“蛋炒番茄”;如果它出现的时候不用古汉语了,那就确实是“番茄炒蛋”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考究方式,野猫对“番茄炒蛋”的发源也没有研究,所以这种推察方式要得出结果在这个帖子里是不可能了,也许以后有想法的时候会发出来。
那么就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这个问题,理论上主料的质量、数量会优于辅料或者次主料,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番茄和蛋,到底谁是更主要的主料的这个问题了。
点一盘番茄炒蛋,无论在学校食堂还是在外面吃炒菜,总会发觉好象最后剩下的番茄占多数。一来可以说明番茄的量多,二来可以说明番茄的难吃部位多,三来可以说明番茄较蛋便宜,四来番茄较蛋更不易炒熟,以及等等。
如果说番茄炒蛋中蛋是更主要的主料,那么蛋就应该明显比番茄多。可是事实往往不是如此,只有看到番茄炒蛋里面番茄比较多的时候,从来没有看到过蛋有比较多的时候。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番茄和蛋的密度差别是很大的,所以不能用质量来比较,也不能用体积,那用什么来衡量呢?感觉!感觉?对,只有感觉。喜欢吃番茄的人会感觉番茄炒蛋里蛋太多了,喜欢吃蛋的人会感觉番茄炒蛋里番茄太多了,像野猫就是后者,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番茄炒得好吃实在不容易。
看来这个方法也是行不通了,从量的角度来考量主次料的程度的方法,带入的个人主观意识太强了。
那么不妨让我们的主观更强烈一点。再直接凭感觉来判断下番茄和蛋,到底谁是更主要的主料?试想一下以下情形,来到饭馆,点了一盘番茄炒蛋,或者,回到家里,番茄和蛋都有,于是决定要做一盘番茄炒蛋。然后想一下,到底是想吃番茄了呢还是想吃蛋了呢才点了番茄炒蛋的?或者自己烧的时候,是想番茄多放一点呢还是蛋多放一点?想到的那一个就是主料了,不会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