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有个李宇春,今年来了个师洋。如果说李宇春给文化娱乐圈带来的空气仅仅是“不够好”,那师洋的出现本人以为是“非常坏”。
首先得说,本人对师洋没什么特别的意见,但听说师洋已经构成了“师洋现象”,这就值得重视起来。
选秀节目不是“打有狗那年就有这个”,但确实是从有这个那天开始就“诓骗”人民群众——诓着观众看广告,骗歌迷的短信钱。电视台老是标榜培养有实力的歌手,做真正的音乐,至于什么是真正的音乐,我还真不知道。电视台:“真不懂?”观众:“真不懂。”电视台:“那就好办了。”电视台真没把观众当外人,什么样的“歌手”都好意思往外拿。有的歌手真不“行”,还特别“锈”,莫名其妙就晋级了。这我们都忍了——你爱让谁进让谁进,反正我们也不懂音乐,也不专业,你说好就好,我们不抬杠。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现在参加选秀的男女都很难分辨了,这就太拿观众不当回事儿了。这事儿真不是我们不专业,“一人台上走,安能辨他是雄雌”,老这么着,观众的身心健康严重受损呐。
“中性”是一种性格,在我看来等同于爱吃炸酱面,爱吃炸酱面你管得着吗?肥肉放二斤——一斤挑出来扔了,一斤喂狗,自个儿吃光根儿面——人乐意。中性是个性,没有人有权利反对,但是你要是专门把这个事情拿到电视上,并且以一种“偶像”的形象推到全国人民面前,这就是电视台的不对了。去年李宇春的出现,我以为苗头不对了,今年再看选秀——果真满眼“拧巴”。
师洋同学在“我行我秀”的舞台上把全国观众“秀”一瓷实,不能说他在台上搔首弄姿吧,也不能说撒泼打滚,反正大家领会精神,就是这么个意思(具体情况大家最好还是亲眼看一下他的表演,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状态)。
是到了媒体、电视台该严格一下电视形象性别角色的时候了。戴军曾开玩笑说师洋是“芙蓉姐姐附身了”,遭到了师洋迷的猛烈攻击。在某种程度上,师洋对于社会的影响或许还不如芙蓉姐姐。所谓芙蓉姐姐,不过是一个外形不够漂亮但又敢于“秀”自己的女人,至少还有很明确的性别角色,人们笑她,仅仅是笑她不自量力,而师洋呢?说句题外话,可爱的奥运吉祥物福娃的性别应该明确一下,五个宝贝谁是男的谁是女的应该弄清。
对于师洋能够在舞台上疯狂地“秀”自己,我不太理解他是怎么想的,如果这个人是因为自己的声音不够好,而又急于成功,于是靠疯狂的表演赢得人气和大量的短信,所谓,“得小女生者得天下”,那这个人有点狡猾。
电视媒体对少年儿童的影响那是相当的大。现在的小朋友多半不知道“卧虎藏龙”以前叫“藏龙卧虎”,这倒不是什么大事;我认识的一个小朋友把鲁迅和周迅弄混了,而且鲁迅本姓周,这事儿就乱了。
谁家孩子拿着家里所有的手机给偶像投票,这都算是好的,要是碰巧哪家儿子看见师洋的表演,觉得特别妩媚特别有味道,然后从内心到气质进行学习,我不能说你是“家门不幸”,但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事情。几十年前,沈从文先生提出过“阉寺性”人格,提出“雄身而雌声的人特别多,不祥之至”,祥不祥的没那么严重,不过男孩子们要全这样确实不值得庆幸。
想象一下,有朝一日师洋像西红柿一样红了,被外国人民给知道了,从此之后,中国面孔除了章子怡,还有师洋,以至于连冰岛观众都知道中国的小花骨朵儿都在“熟悉并喜欢”着这样一个人物,我想这个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光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