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宇民智斗央视主持董倩视频热传
[self]董倩简历[/self]
郑宇民简历
郑宇民视频
日,在新浪微博上,一则《浙江工商局长郑宇民“斗智”央视主持人董倩》的视频引起30余万网友点击。视频中,面对央视名嘴董倩几乎“苛刻刁钻”的问题,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郑宇民睿智、幽默,妙语连珠。几乎在一夜之间,该视频迅速蹿红,厅官郑宇民随之成为2011年的首个网络红人。
网友赞局长“不官话”
记者在这段视频中看到,董倩与郑宇民一出场,面对两个空座位,就来了一场“智斗”热身。董倩问:“以前我们是站着说话,这次是不是因为气短了,所以要坐着说话?”郑宇民答:“我不愿意站着说话,是因为我不愿意和穿高跟鞋的比高低,你代表央企,穿高跟鞋,我代表民企,穿平底鞋。我们在一起,应该坐下来,平起平坐。”
郑宇民一语双关的妙语,引来场下阵阵掌声。据了解,除了工商局长,郑宇民另一个身份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会长。 ![]()
郑宇民智斗董倩视频热传 央视主持人董倩简历及照片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郑宇民面对主持人抛出的裸捐、富二代、拉闸限电和节能减排等热点问题,诚恳作答,言谈幽默风趣,妙语连珠,令人深思,给人启迪。网友看过视频后,纷纷留言称赞:“这局长给力!”有网友称:“如此睿智的局长令人折服,不官话不套话,赞一个。”“郑局长学识渊博,思路清晰,反应迅速,机敏过人,敬佩!”
董倩简历
1971年出生 民族:满族
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1995年11月至1996年12月 《焦点访谈》国际组编辑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 《东方之子》出镜记者
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 《新闻调查》出镜记者
2003年4月至今 《央视论坛》主持人、《董倩面对面》、《新闻1+1》栏目主持
董倩自述
我出生在1971年,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八中、北京大学完成了教育。
1995年底,大学毕业后不久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考入了中央电视台,开始在《焦点访谈》国际组工作。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什么是电视,什么是记者,如何做一名记者,甚至如何面对和处理纷杂的人际关系,都要学习。本以为在北大念了4年书,应该是足够成熟了,学校里有多少小弟弟小妹妹管自己叫学姐呢,够老成了吧。于是,戴了一副故做镇定的心情去上班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到中央电视台来上班的情景。那是11月底的一天,天是铅灰 色的,天空中飘着无穷无尽的大雪花,冷得不得了。我早早地赶了4路车到东门传达室等制片人李小萍来接我进去。人家定的是9点,我恨不得8点就到了。后来才知道,我是参加招聘考试进台的,所以不象正式分配进来的同事,有完备的一套证件,每天可以目不斜视、傲然出入于把守大门的武警卫兵的眼前。我虽然被考试录取了,但一切还没有办理,所以站在东门外等,跟传达室里的一切人没有任何两样。那时候根本不懂这些,紧张兴奋地站在雪地里,紧紧地盯着东门里面出来的人,看哪一个像是接我的。哪里顾得上冷,人兴奋得直热。后来想想,当时我夹杂在一大早就来上访告状的人们中间,急迫闪亮的眼神儿和冻得紫红的脸蛋儿,还真得自己找人家,否则人家李小萍怎么可能看到我呢?我要不主动迎上去,就是一个进京上访的傻丫头。 ![]()
郑宇民智斗董倩视频热传 央视主持人董倩简历及照片
第一次的印象太深了,我甚至记得那天我穿的是什么:细格布衬衫,灰色套头毛衣,牛仔背带裤,为了上班新买的锐步运动鞋,一条灰格的宽大羊毛围巾,一件米色的毛茸茸的羽绒服,还有一顶我妈给我织的蓝白花毛线帽子。我就是以这一身的学生气面对一切去了。
但是我没有想到,迅速扑面而来的新鲜事物竟会是这样陌生。我进了电视台,可根本不懂电 视,连什么是编辑机都不懂!我所熟悉的是在自己家里看到的电视节目,而远远不是"电视" 本身!后来我才知道,在电视台,是没有人主动辅导一个新人的,不懂的就要勤着问,勤着陪笑脸去迎人家的冷漠。当时我哪懂。北大的4年养出来了清高、比别人多上几倍的自尊、还有,甚至是傲慢。而所有这一切,当我每天看着办公室里的同事出出进进忙这忙那,自己却像个木头一样傻呆呆坐在分给我的办公桌前不知所措时,轰然倒塌。取代它们的是自卑。真是小姑娘啊,那种自卑几乎要了我的命。哪里晓得在往后的日子里,自卑有可能是时时侵袭咬噬那颗稚嫩纯真的心的。
时间过得快啊。
转眼间6年了。好象什么都在变,什么都变了。我开始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去第一线采访、去现场报道。经历了不多、但是也不算少的大事报道:香港回归、抗洪抢险、政府换届、50年国庆大典、澳门回归、申奥成功、APEC会议、中国入世。我在一点一点地积累着经验,我在一点一点地向着我心中的目标靠近。也许还有一点没变吧:学生气。不采访的时候,我还是喜欢穿学生时代的衣服:套头的运动衫、各种布衬衣和宽大的裤子。仿佛总有一股力量在把我往学生时代拉,要我远离电视圈的一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习惯,要保持朴实、低调。我爸是从山东农村出来的,他经常用一些农谚教育我,有很多听起来简直是对牛弹琴,但有一句我牢记在心:稻子熟了才弯腰。
在我写下这些字句的时候,我猛然想起,就是今天吧,6年前的今天,11月20号,漫天的大雪,热烈奔放,在迎接着一个刚刚告别大学校门、朴实稚嫩的女孩子进入中央电视台的大门。她哪里知道,这一扇门就此改变了她的一生。从那天起,她开始踏上了艰苦的记者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