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0880|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厨房宝典技术要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7-2-2 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這個是導航!!! 一樓一個.. 按需要查詢
1。怎样用姜,
2。怎样用盐,
3。怎样用酒,
4。怎样用味精,
5。怎样勾芡,
6。怎样调味,
7。怎样焯水,
8。怎样配菜,
9。怎样使菜肴鲜香
10。怎样挂糊,
11。怎样淋油,
12。怎样掌握火候,
13。怎样用刀,
14。怎样掌握油温,
15。怎样盛菜装盘,
16。家庭设宴摆席的小规划
17。说说烧烤,
18。怎样使油炸食品酥香松脆,
19。刀法16种,
20。炒菜怎样保持鲜绿,
21。各种调味料的作用,
22。冷菜常见的制作方法
23。炖各种肉类的快熟法则,
24。美食与美器应如何搭配,
25。药膳禁忌,
26。调味出错补救法,
27。冷菜的31种调味汁的配制方法,
28。干货的发制方法,
29。实用烹饪秘笈72法
30。酥炸浆制法,
31。烹调加水10技巧、
32。烹饪用水3忌,
33。炒,
34。帮您选用健康的“新食器”
35。啤酒美食法,
36。烹饪技法:烧,
37。烹调酒使用的八个小窍门,
38。12种错误的食物搭配,
39。烹饪技法:煎,
40。怎样用酒,
41。家常炒菜的心得
42。烹饪技法:烹,
43。八珍,
44。猪肉各部分的名称及适宜烹饪的方法,
45。高汤(鲜汤) 一般分为毛汤、奶汤、清汤三大类,
46。烹饪技法:爆,
47。怎样烹制菜肴滑嫩,
48。烹饪技法:拌、炝、腌,
49。饮酒与酒温
50。烹饪技法:炸,
51。酒酿(米酒)制作 3 篇,

52。烹饪技法:酥与香酥,
53。家常红烧菜的心得,
54。川菜中各种著名的复合味调制秘诀,
55。烹饪技法:蒸,
56。做好“清蒸鱼”,
57。环环有秘诀,
58。性情好坏就由饮食来对付
59。烹饪技法:炖,
60。酒糟的用法与保存,
61。糟油6吃(太仓和大同的糟油都很正宗),
62。怎样勾芡,
63。烹饪技法:汆,
64。烹饪技法:烩,
65。关于家用老汤(卤汁)
66。按血型定食谱,
67。各种果汁的功效,
68。冷菜的装盘有讲究,
69。6种干货的挑选方法,
70。私房“饼”法
71。烹饪技法:熘,
72。禽蛋的加工、烹饪秘籍大全,
73。制作丸子(元子)菜肴的秘籍大全,
74。烧饭秘诀13招
75。烹饪技法:煨,
76。炸油条配方,
77。桃酥,油炸饼,油条,馒头,蛋糕,各种发酵粉,膨松剂简介,
78。油条------------做,
79。卤牛肉制作及私房心得,
80。食物的营养成分与药理作用(五大类66种)
81。中国八大菜系特点及其代表名菜,
82。烹饪技法:挂霜,
83。巧煮食品小窍门,
84。关于沙拉4篇,
85。脆皮鸡的制作方法及要领
86。烹饪技法:熬、涮、焖,
87。火锅调料4种口味的配制,
88。大豆及其制品的烹调技巧,
89。微波炉妙用七招&使用微波炉十忌,
90。猴头菇的泡发和4种做法,
91。烹饪技法:拔丝、蜜汁,
92。菜肴烹制的细微技术关键,
93。帮您看懂晦涩的菜谱:烹饪术语大观,
94。常用烹饪手法
95。常用烹饪手法
96。怎样用葱
(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56#
发表于 2007-2-14 21:3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顶上去的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15: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水水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7-2-13 09:04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7-2-9 15:56 | 只看该作者
不会吧!
真正掌握的家庭主妇有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7-2-7 19:5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 精华咯`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07-2-4 15:51 | 只看该作者
[mop002]  [mop002] 加精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7-2-3 19:06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49楼给天使看的戏2007-02-03 16:06发表的“”:
LZ真是辛苦了 [s:43]
忽忽~,.不辛苦不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7-2-3 16:06 | 只看该作者
LZ真是辛苦了 [s: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20:17 | 只看该作者
酒酿(米酒)制作 3 篇

酒酿(米酒)制作及心得
说清楚做酒酿其实是很麻烦的,几次有朋友发帖子问怎么做,我都因其麻烦而没回帖子,我宁可做好了送给您吃。做酒酿要有失败的精神准备,练几次,知道用哪些容器、在家里什么地方发酵(厨房还是暖气旁)、怎么保温,自己形成了一系列的操作规律就好办了。
前提条件:
1、 做酒酿的前提是你要买到酒曲。
2、米酒要在30摄氏度(华氏大约80度)下发酵,所以制作酒酿要选择夏天或冬天(暖
气旁)的季节。
步骤:
1、将糯米蒸熟成米饭(不要太硬)后凉至不烫手的温度(利用中温发酵,米饭太热或太凉,都会影响酒曲发酵的);
1、将糯米蒸熟成米饭(不要太硬)后凉至不烫手的温度(利用中温发酵,米饭太热或太凉,都会影响酒曲发酵的);
2、 将米饭铲出一些到用来发酵米酒的容器里(我是用有盖的陶瓷汤盆),平铺一层;
3、 将捻成粉后的酒曲,均匀地撒一些在那层米饭上
4、再铲出一些米饭平铺在刚才的酒曲粉上,再铺上一层米饭……就这样,一层米饭、一层酒曲的铺上,大约4层(随意,看您的米饭和酒曲的多少);
5、将容器盖盖严,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如果房间温度不够,可以用厚毛巾等将容器包上保温);
6、大约发酵36小时,将容器盖打开(此时已经是酒香四溢啦),加满凉开水(为的是终止发酵),再盖上盖后,放入冰箱(尽快停止发酵,早日吃到口)
心得:
1、做酒酿的关键是干净,一切东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否则就会发霉长毛。您要先把蒸米饭的容器、铲米饭的铲子和发酵米酒的容器都洗净擦干,还要把您的手洗净擦干。
2、发酵中途(12小时、24小时)可以打开盖子看看(别经常开盖),如果没有酒香味、米饭还没有结成豆腐块的趋势,可以将容器盖拿到厨房的火上加热,然后再盖上,使其中的米饭不至于因温度不足而不能继续发酵(这是我的土招)。
3、酒酿的制作过程很干净,所以,如果偶尔发现有一些长毛的现象(有时是因为发酵时间过长),除去毛毛,酒酿还是可以吃的。如果您每次做出的酒酿都长满了长毛,又是五颜六色的,估计是哪个操作环节沾生水或油而不干净了,我劝您还是别吃了,就当这回交学费了。
4、我用普通的大米也做过酒酿,效果也不错。
二、如何做米酒
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泡4-5小时, 笼屉上放干净的屉布,将米直接放在屉布上蒸熟。因米已经过浸泡,已经涨了,不需要象蒸饭那样,在饭盆里加水。蒸熟的米放在干净的盆里,待温度降到30-40度时,拌进酒药,用勺把米稍压一下,中间挖出一洞,然后在米上面稍洒一些凉白开,盖上盖,放在20多度的地方,经30小时左右即可出甜味。
现时天稍凉了,因此,如家里室温在20度,可用棉衣将盆包焐起来。中间可打开看看,可适量再加点凉白开。糯米酒做好后为防止进一步酒化,需装瓶放入冰箱存放,随时可吃。
苏州的酒药上面有用量的指示。
做糯米酒的关键是器皿干净,绝不能有半点油花。最好在做前,将要用的蒸锅、笼屉、屉布、盆、盖、拌勺等统统清洗一遍。如沾了油花,肯定做不成功,米会出绿、黑霉,要不得。如米面上有点白毛,属正常,可煮着吃。下面的可直接吃。为保证干净,我特意用了一新的屉布,这块就留着蒸糯米用了,蒸包子什么的,用玉米叶当屉布即可。
三、怎样作米酒(酒酿,甜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古人叫“醴”。南方人很喜欢吃。过年时许多人家都要做。到了国 外自己也试着做,失败几次后终于做成了。这里将自己的经验介绍一下。
 
到中国店买袋装的糯米五磅,酒麴一袋(两枚装)。
先用水将糯米泡开(半天就够了),漂洗干净。
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白布,烧水沸腾至有蒸汽。将沥干的糯米放在布上蒸熟。约 一小时。自己尝一下就知道了。没有这层布,糯米会将蒸屉的孔堵死,怎么也蒸不熟。这有失败 的经验。
将一枚酒曲研成粉末待用。
将蒸好的糯米端离蒸锅,冷却至室温。间或用筷子翻翻以加快冷却。在冷却好的糯米上洒少 许凉水,用手将糯米弄散。用水要尽量少。将酒曲撒在糯米上,边撒边拌,尽量混均匀。不要性 急,撒一层,混匀后再撒。留下一点点酒曲。
将糯米转移到发酵的容器中。大一点的电饭锅就好。泡糯米也是用它。边放边用手掌轻轻压 实。放完后将最后一点酒曲撒在上面。用少许凉水将手上的糯米冲洗到容器内,再用手将糯米压 一压,抹一抹,使表面光滑。
最后用保鲜膜覆盖在糯米上,尽量不留空隙。盖上盖子。放置在保温的地方,比如衣服筐里。
我是将容器放在烤箱里。老式烤箱里面总有一点火苗,刚好可以保持温和的温度。这是偷懒的法 子。最好还是用衣服被子什么的保温,冬天室内温度不稳定。
大约过三天就好了。中间随时检查,看有无发热。发热就是好现象。第三天就可以尝尝。完 成发酵的糯米是酥的,有汁液,气味芳香,味道甜美,酒味不冲鼻,尝不到生米粒。这时就可以 揭去保鲜膜,米酒就成了。做得好的,糯米不散,可以分割成块。
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
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
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洒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一煮就散。
说起来,这种酒曲发酵技术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发明。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 物。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即酒化过程。只有这两个过程都 进行到适当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
欧洲直到上世纪才知道这种方法。在此前,欧洲艘蠢媒湍附苯臃⒔妥龀晒疲? 要么借助麦芽将淀粉糖化并结合发酵做成啤酒。中国古代的发酵技术没的说。
古人居然能利用两 种微生物的分工合作,真是厉害。其它如酱油,醋,食用色素红曲霉素,霉豆腐,泡菜,豆豉, 臭豆腐等等,都是了不起的发明,大部分是中国特有的。
  比如,同样是泡菜,美国的酸黄瓜太酸,味道也不好。这是由于他们加的是酵母菌和糖,酸 味主要来自醋酸。中国的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酸味主要来自乳酸,味道美极了,想想就流口水。 前者是有氧发酵,后者是无氧发酵。
  
言归正传,做米酒时要注意:
  1)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以后。否则,热糯米就把灰霉菌杀死了。结果要么是酸
的臭的, 要么就没动静。
  2)一定要密闭好。否则又酸又涩。
  3)温度低也不成。三十摄氏度左右最好。
  作好的米酒可以生吃。但对肠胃有些刺激。最好羼水煮来吃,味道就柔和多了,既不会甜得 发腻,酒味也不太浓。煮食也可以加汤圆和别的东西。
  没有糯米,可以蒸玉米粉,蒸的时候隔一段时间将玉米粉打散,再洒水搅拌。
  没有蒸锅,也可以用生糯米。不过我没试过。别人这么做过。一煮就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20:16 | 只看该作者
烹饪技法:炸
炸,即将油用旺火烧滚(只七、八成熟),将食物下锅。一般油比原料多数倍(俗称大烟锅)。此时,火不宜猛,应适时翻动,严防过老或不熟,炸成焦黄色即可。有的大块原料要复炸。炸食特点为香酥脆嫩,但对保持营养素不利,也不易消化,不宜多采用。常用炸法有清炸、干炸、软炸、酥炸、纸包炸及其他炸法等。
一、清炸 将生原料用酱油、盐、酒拌渍,入热油锅用旺火炸透。一般不挂糊,炸成后外酥内嫩。
例:清炸大肠
猪大肠半斤,洗净、除臭,煮熟。然后再入锅,加盐一钱及清水,旺火上烧滚,取出,每根大肠塞入葱一根。锅内放油1斤,旺火烧十成熟,下大肠,炸成红色,捞起,拔出葱,把大肠片成三分厚的片,即成。食时可蘸面酱拌蒜泥或花椒盐。
二、干炸 将生原料经过调料拌渍后,去水份,拌干团粉,炸焦。可使原料外酥脆,颜色焦黄。
清炸、干炸都必须根据原料的老嫩等性质,掌握好油温及火候,通常对嫩的、形状小的如条、块、片等原料,应在油沸时下锅,炸的时间要短,约八成熟即出锅,然后待油沸后再放入一炸捞出。对形状较大的整料,要在油热到七、八成时下锅,在锅内多停留一些时间,或问隔地炸几次,有时也可把锅端离炉火数次,以烹制成外香脆、内酥嫩的菜肴,清炸和干炸的原料一般是炸成后即戍菜肴,食时另配调味品蘸淋。
三、酥炸 将原料蒸煮熟烂,在外面挂上蛋清、团粉糊,再下锅炸(也有不挂糊的,一般挂糊的大都是拆骨原料,不挂糊的大都是不拆骨的原料)。操作时,在油沸后将原料下锅,直炸到外层深黄色发酥为止。酥炸的特点是外酥里烂、松脆异常。
四、软炸 用形状小的块、薄片、长方条之类的原料挂糊后,在锅内油烧六成沸时下锅,油的温度太高会外焦内生,温度太低会脱浆,炸时应将原料分散锅中,不使粘连,炸到外表发硬约八、丸成熟时捞出,然后将锅内油烧沸再放入,一炸即好。这种炸法时间短,其特点是外层酥脆,内香嫩。
例:软炸腰花
将猪腰1斤各片成两半,去臊,锲十字花刀再改成方块。蛋清、团粉调稠糊,腰子用盐、料酒、味精拌匀,烧上蛋糊,烧热油,逐个炸腰子,糊凝时捞出。然后,油再加热,沸时,复炸,至外脆肉熟,捞出,装盘,撒上椒盐即成。
五、纸包炸 纸包炸多数是用鲜嫩、无骨的净料,加工成片形或丁形,用蛋清调好加入配料和调味品后,用糯米纸或玻璃纸包起来,投入油中去炸,这种炸法的特点是能保持原汁,使原料特别鲜嫩。操作时应用旺火,在冷油或油至四、五成热时放人原料,待油沸,纸包浮起呈金黄色即成。
六、脆炸 将带皮的原料(一般是整只鸡、鸭之类),先用沸水略烫取出,使外皮收缩绷紧。并在表面上抹上饴糖,吹干后放入旺火热油锅内,不断翻动,并将热油灌人腹内,待全身炸至淡黄色时,再将油锅端高人口,让原料在油内浸炸酥透再上人,待油温上升时取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