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20分,每题一分)
二、多项选择(20分,每题二分)
三、判断题(三十选二十,20分,每题一分)
1) 世界首先是存在的,所以世界统一于存在。
2) 一切运动、变化都是事物的发展。
3) 有些质变是飞跃,有些质变则不是飞跃。
4) 教条注意的错误在于不懂得矛盾的普通性。
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在社会历史领域,唯心史观占据着统治地位。(√)
6) “假象是与事物本质无关的错觉。”
7) “在次之后等于由此之故。”
8) 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四能动的反映论。
9) “一念发动处便是行,凡是情感之发动、意志之断绝、认识之真切便是行。”
10) 个别包含一般,一般并不完全包含个别。(√)
11) “各观事物本身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12) 可知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
13) 社会之所以必须有计划地多人口实行调节和控制,是因为适量的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4)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标准。(√)
15) 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绝对的,又是有限的、相对的。(√)
16) 经济基础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1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意识不可能超前于社会存在。
18)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生产力的任何发展会立即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19) 真理是具体的。(√)
20)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
21)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停顿的变革生产关系。
22) 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3) 政治法律思想是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4)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但是这种反作用并不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5)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6)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收入和社会地位的高低,所以从事行业的不同,政治态度的不同等等。
27) 现象是通过感官把握的,因而是客观的。本质需要通过理性思维把握,因而是主观的。
28)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诗句揭示了雨后彩虹的本质特征。
29) 真理面前有价值,价值背后有真理。(√)
30)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