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近年来就业难题逐渐凸显,大学生们的就业期望值也在降低。而记者采访发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开始在高校抬头,不少女大学生或“相亲找对象”,或在网上发帖征婚,有的甚至走进了婚姻介绍所。“急嫁族”群体的渐趋庞大正引起各方关注。
女大学生:不忙就业忙相亲
近半年来,在父母安排下,山西大学大四学生李丽已经历了三次相亲。三个相亲对象分别为公务员、民营企业家之子、个体老板。李丽的父母认为,家境殷实、有房有车等“硬件”是他们为女儿物色人选的主要“指标”。目前,他们正在联系第四个相亲对象,为的是“要优中择优”。
据李丽的同学高毓敏介绍,像李丽这样忙着相亲,准备毕业即结婚的大学“急嫁族”并不鲜见。“急嫁族”人数虽仍不庞大,但 “嫁个好老公,少奋斗20年”等口号正在抬头,“男靠家,女靠嫁”成为了很多学生的共识。
高毓敏说,“刚上大学的时候,和男生一样,女生同样对未来充满憧憬,”高毓敏说,“可读了四年大学,反倒感觉没什么追求了,只想找对人,把自己给嫁了。”同宿舍就有三人曾相亲,其中一位室友自大三以来已“相”了五个人。
据了解,大学“急嫁族”并非山西独有。家在山西的浙江大学学生昝多娇说,与太原的父母安排相比,浙江的急嫁学生们更富“独立自主精神”。如浙江大学校园网“缥缈水云间”论坛上常有“急嫁族”们贴出“征婚贴”,对对方自身及家庭条件要求颇高,跟帖者众,却很少有人能符合要求。
山西财经大学一些女生告诉记者,和急嫁族们一心扑在“找对象”上相比,更多的大四女生奉行“两手抓”:一手抓学业工作,一手抓找对象。
记者发现,婚姻介绍所已成为高校“急嫁族”寻嫁的重要途径。在记者走访的几家婚介所中,都有在校大学生登记在册,年龄普遍在21到23岁之间。太原爱语婚介的有关负责人坦言,许多未婚的成功人士都希望能找大学生,因为“女大学生年轻有知识,且相对单纯”,而前来征婚的大学生则直言目标是“事业有成者”。
三大压力让女大学生求“嫁”若渴
“最近几年,知识女性的自信出现了大幅度的滑坡,成就意识明显减弱,以婚姻家庭为中心的传统价值取向则在回归,”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邢媛说,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受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所“迫”。
首先是就业时的性别歧视。尽管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向女大学生打开大门,但由于人才供应仍远大于需求,很多用人单位仍明显倾向于男大学生。即使学历稍高的女研究生,就业时也不如男生受欢迎。
刚毕业的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小杨告诉记者,许多用人单位不明说拒绝女生,却明显欢迎男生,她和同宿舍女生都向很多用人单位递了简历,也参加了多次面试,可愿意接收的单位却少得可怜。
其次,女性工作绩效不如男性容易得到肯定。邢媛认为,这些都给女性在社会竞争中增加了更多的成本,知识女性要自由地实现个人价值更为艰难,女性的进取意识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压。
另外,不少女大学生认为她们深受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李丽说:“高中时,妈妈说要用功读书,上了大学,妈妈又说女人最重要的是找个好丈夫,干得再好也不如嫁得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