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磨一剑,余华的《兄弟》让我感到有点遗憾。就起价值来说它远远不能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他的早期作品比,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有点地摊文学的感觉。
读过余华作品的人都知道,余华的作品多取材于文革那段黑暗时期,《兄弟》当然也未能跳出这个圈子,这本来也是未可厚非的,可是在作品中描写宋凡平、李兰、宋刚、李光头这一家的生活时候,渲染那种悲哀的气氛却有点过分。
用余华自己的话说它写的是一种本能压抑,话不错,可是在这种压抑中,我们的体会又是什么呢?虽然悲剧容易成为经典,可不是悲剧都是经典。
从小说本身来说,余华刻意安排作品中人物命运的嫌疑,我出生的时候文革已经过了很多年了,在这里我不说他的第一本,地二本中,刘红的变化不得不让我感到可惜,小农思想严重的她,又如何会蜕化成一个危害社会的寄生虫,难道这样出乎意料的结局能是在情理之中的吗?
感触很多,想的也很多,今天太晚了,也太累了,而且在这样的安静的氛围中,不适合对我喜欢的作家指三道四,做罢!
睡了,我刚建了一个群,为了方便大家交流介绍经验用的,群号是28522216,欢迎大家加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