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离开海院的日子里
——讲述我的志愿者经历
2005年大学毕业,我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选择了来到西部基层,选择了在艰苦中磨炼,在磨炼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的生活。这个也许是口号式的说法,做不做的到,完全在于自己。来到这里,选择这样的一种生活,有什么收获也全都只会留给自己的。也许有人会嘲笑,有人在看热闹,有人不屑,有人无所谓。的确,这个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知道有许多人在关注,关心着我,所以写给这些人们……
现服务地是四川省乐至县回澜镇,一个典型的西部小乡镇。乐至是共和国陈毅元帅的故乡。故,乐至人民又叫她“帅乡乐至”。刚来这里,来自浙江沿海地区的我,感触实在太大,对于刚刚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我看到的和经历了一个与其他大学毕业生截然不同的世界。看到了从没看到的东西——贫困,也许家乡也有贫困的地方,但在西部,这种和东部地区的强烈反差,让我深受感触。西部需要发展,需要人才,更需要观念。正如,在跟当地人聊天的时候,他们说的:“乐至县一个字概括:穷!”。也许没有参加这个西部计划,我不能看到许多东西。眼睛里印象的总还是那钢精混凝土,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但是来到西部的乡镇上,我的眼睛从此会多些朝着西边,朝向更多的土坯平房,从偏僻乡村……
我是工作在乡镇的众多志愿者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可能是因为所学专业的关系吧,我是被安排在回澜镇人民政府经济发展办,可我知道,既然来到西部,想来为当地的老百姓多做点事,仅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也只是勉强合格。自己要求自己的尽力而为、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实实在在点。于是,在办公室值班、打扫会议室、下村检查工作、调查、写简报等等都成了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基本上,镇上会议及各种活动的照片都是由我来拍摄,会议倒水,打扫会场也都成了我的“专利”。
来到西部,来到四川,来到乐至,感受深刻。不会忘记,有老百姓过来,说知道你们大学生做的是实事,不像政府里的一些人那样不办事情,所以特地跑来找我们,我已经感受到了我们镇上前两批志愿者留下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无影中已经影响到了这个西部的小镇。还依旧记得很清楚,一个年纪很大的老者来找我。一开始,因为不清楚一些工作上的程度,不能帮他做事情,我把我的名字写在纸上给他,要他下次来找我。第二次来的时候,他是拿出用手绢包着我写给他的纸,然后说,相信我一定能够帮他解决问题的,所以就还是来找我。当我给他把这一件事情办好后,他会很热情的握住我的手,要感谢我。用力的说他家的地址,要我有空的时候去他家耍……,可能他们并不会多说些什么,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
生活中,处处被这里的人们所关心着。以前食堂的阿姨,总会跟我说,年轻人,出来不容易,会经常要我去她那里吃饭,平时,自己有点好吃的东西,还会记得分一些给我;还有一个大姐,好客的很,说要一个星期,至少请我吃一次饭,然后,我便是她家里的常客了;住在一起的领导,平时特别的关心……
在工作之余,在镇上上街的时候,体味了西部很多人文风情,了解西部人民的淳朴、勤劳和热情。在这里开展工作,也有着特殊性,我们身份的特殊,当地风俗习惯,社会背景的特殊。做许多事情,并不是自己当初来这里之前那么简单。所以有时候,怎样来更好地开展志愿者工作,到是摆在前面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许西部之行总会有许许多多我们所不能预料、支配的事情发生,但是我想,这一年的时间足够让我相信,选择做一个西部计划志愿者,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后悔。
不想说我们的这群人,是多么的拼搏向上,有着多么无私奉献的作风以及博爱的胸怀。我们只是一群普通的人,做着一些普通的事情。如果说非要给志愿服务工作,加上有利于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等等修饰语,我想我不大会了。因为不一定是志愿者工作能够做到这些的,不想夸大了志愿者个体的能力,不想连我们这些人也还是那么的浮夸。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这些特殊人群的到来,能为西部人民生活带来多大的质的变化,许多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一直相信着,在祖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我们能够也应该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即便,这一笔的多么的轻调,多么的不起眼。也坚信,通过服务活动将我们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着社会,必将在某个社会层面上发生着缓慢的变化,一种给予当地人的新奇,新的视觉,新的观念,为服务地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哪怕是那么的细微,至少有着一种期待……
来到这里后,去过好多学校,也许有一点可以欣慰的是,这里的许多学校的硬件设施,或多少还并没有相对于这里经济发展那样滞后。教育能够跟上发展是来这里,内心感觉到最高兴的事情。毕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虽然这句话很老套,但是要形容孩子,最本真的也是最朴质的话,就是这样的。如果看见这里的学生还像是电视里,媒体报道的那般苦楚,真的会难过的。也许是因为帅乡乐至处在成都重庆之间的丘陵地带,不是深山僻壤,虽也算贫穷县,但比之那些赤贫的县市,还是要好多的。政府部门还是比较重视对教育的投入的,还有许多乐至籍企业家,社会人士的鼎立援助,这里的教学条件并不是很差。去一所小学的时候,一群叫嚷着要我拍照,喊我叫“叔叔”的孩子们,说比较喜欢在学校里。我问他们为什么啊,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予我的回答是:因为学校有水泥地,比家里干净、清洁、明亮。这,就是许多孩子纯真不加修饰没有杂质的回答。也许他们现在还小,许许多多的烦恼事情,现在感受不到,看着天真的孩子们那微笑着的脸庞,我却想去逃避他们纯净如水的眸子……
一直记忆着,感慨着的孩子们的记忆。
我们一起来的志愿者在这里也开展了很多捐资助学的活动,通过在社会上宣传,争取社会支持,民众支持,也尽可能地帮助当地的失学孩子,贫困家庭孩子,能够去读书,能上得起学,也只能是尽我们的最大能力去做着。太多的矛盾,凭我们孤单的力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我们当中也有好些志愿者都是支助着这里贫困学生,每个月给他们送去一定的生活费。也许这些便是我们所能做着的一些事情吧。
下村的时候去农村,感觉西部较之东部发展最落后的,差距最大的,就是农村,农民的生活条件的差,一般的农民都过着十分清贫、艰朴生活,处在一个较低的生活水平上。农村里的轻壮年劳力,大多上都是外出务工,留守着“38-61-99部队”。农村里基本上都是一些平房,屋内都是泥地,黑黑的,暗暗的,潮湿的,散发着古怪气味的。我始终有一个念头在心里打转,实在穷。
这些日子里的切身感受,大学生志愿西部计划的涵义不在于能做多少大事,因为很多的条件限制,可能真的不能做多少事情。到是坚定的认为,大学生志愿者在现在社会里,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信息,这个社会上有这样一群人,在做着这样的一些事。
西部岁月的感受,永远是难以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的,不会忘记家乡故土的养育,许多老师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只能这样跟自己要求,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希望在服务一年后,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