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TRONG>同样的打击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P>
<P> 也许有人会问:“很多人被病魔和伤痛折磨过,他们为什么不会选择自杀这一条路呢?”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一个人在一段短时期内经历了许多压力事件,如重病、伤痛、亲人去世、转换工作、失业等,他们可能会有很多不快的感受,而当他们再遇上非常强烈的考验<!--NEWSZW_HZH_BEGIN--><!--PipAD:start--><!--NEWSZW_HZH_BEGIN--><!--PipAD:start-->
<TABLE 10px 7px 3px 4px" align=left border=0>
<TR>
<TD>
<CENTER><!--女性新闻内页画中画开始--><!--08F9E940ACE6-->
<OBJECT codeBase=http://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version=5,0,0,0 height=300 width=360 classid=clsid: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
<EMBED
src="http://ad4.sina.com.cn/200504/01/14515_dongsheng_bjh_lady_pip_200504.swf"
quality=high WIDTH="360" HEIGHT="3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shockwave/download/index.cgi?P1_Prod_Version=ShockwaveFlash"></EMBED>
</OBJECT><!--$$ xinzhi/2005-04-19 ~ 2005-04-21/B $--><!--女性新闻内页画中画结束--></CENTER></TD></TR></TABLE><!--PipAD:end--><!--NEWSZW_HZH_END--><!--PipAD:end--><!--NEWSZW_HZH_END-->,他们就可能会走上自杀的路途。这个说法始终都是倾向于把事情简化了,好像只要你遭到一连串严重打击,便会无可避免地应付不来,而走上绝路,个人仿佛变成了命运和外来打击的受害者。</P>
<P> 近代心理学者非常注重自杀的主观经历:同样的打击可以在不同性格、人生观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自杀者通常都是情绪抑郁,对生活上的转变和打击存在悲观失落的挫败感,所以他们会有以下三种看法感受:</P>
<P> 一、对于自己的看法。通常他们都会感到自己很无能、没有价值,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做都是失败的,对于自己有如此负面的看法,便会倾向于不断反复想着那个打击,想着自己那不愉快的经历,然后就会自责、内疚、自我贬低等。就算与他们谈到成就,他们也会把它形容为不值一提的事情。</P>
<P> 二、对于其他人的看法。有强烈抑郁和自杀思想的人通常都会感到无助,觉得四周的人怎么也帮不了忙,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他们最感到失望的是,四周的人是在非常努力地想办法帮忙,但是无论亲友或是专业人士都无能为力。于是,他们更加沮丧,对自己和四周的事物都变得冷漠不关心,一副完全放弃的态度,令亲友们更感挫折和无助,亲友亦难免对着他们慨叹无能为力,如此就更加强了他们那无助的感觉。</P>
<P> 三、对于将来的看法。当他们感到自己不值一文,别人力不从心时,他们必定会感到自己没有将来,没有希望。当一个人如此沮丧绝望时,总会想到更坏的一方面,一个常有的念头就是既然自己没有将来,没有希望,“明天”只会是更痛苦难过,只会带给别人更多烦恼,因此便会越来越感到自杀是该行的路。</P>
<P> 中国人属于比较理性的民族,一般不愿意表现出自己强烈的感情,所以受压抑的程度更大,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但是人们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使许多人不愿看精神科医生,因此,一些心理问题便转化成身体的不舒服。所以,如果总也查不清一直困扰自己的身心问题,不妨先从“心”下手,也许会找到根治的办法。</P>
<P> 对于发现和解决精神障碍,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多感觉自己或亲近的人最近有没有情绪不好,有没有焦虑、抑郁的现象。及早发现,可以避免悲剧发生!</P></STR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