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5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們曾是公民》詹姆斯.哈维.康斯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9 0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詹姆斯.哈维.康斯勒(James Howard Kunstler)

出版社: 木马文化
译者: 黄思瑜
出版年: 2013-11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5829636

【本书简介】
原本在软体公司上班的罗伯,在政府失效之后携家带眷回到岳父的家乡鬱林镇,却在一波波的疫情中接连失去妻女,儿子也离家出走、生死未卜。靠著一双巧手,他重新学习当个木工维生。

罗伯的好友罗伦,第一公理教会的牧师,信仰则跟著世界一起动摇,与妻子珍安过著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

身为镇上少数存活下来的年轻女性,在丈夫西恩遭到残忍谋害、房子又毁于祝融之后,布兰妮带著她七岁的女儿投靠了救命恩人罗伯。

当罗伯带回西恩的尸首、在火灾中救了布兰妮母女一命,接著被众人推举为镇长之后,他和罗伦决定维护他们曾身为公民的权益——然而,他们隻不过等著养老的中年男子,该如何为枉死的西恩伸张正义?

本书为木马文化2012年出版之《隻来了一半的末日》改版。

【作者简介】
詹姆斯.哈维.康斯勒(James Howard Kunstler)

出生于纽约市的康斯勒,父母亲是犹太人,在他八岁时离婚。他的父亲做的是钻石买卖,而康斯勒大部分的童年是跟他的母亲和继父一起度过。因为每个夏天都在新罕布什尔州的男孩夏令营度过,遂非常熟悉小城镇的精神,这也成为他日后许多作品的基调。

从他的几部作品《Home from Nowhere》、《The City in Mind:Notes on the Urban Condition》以及《没有石油的明天》中,他大胆碰触美国的禁忌话题,即「后石油时代」;他相信,未来世界的命脉并不掌握在充满高楼大厦的都市中,而在加强连结小城镇与乡村。「我们必须重新恢复铁路系统的光荣,如果我们希望保持一个团结的国家。」

《我们曾是公民》正是作者对「后石油时代」的想像,以及他「新城市主义」的前身,结合了他所深信的小镇精神,与人性善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14-10-9 11:1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愿意聆听,我可以放下蓝翔技校精英的架子和QQ会员的高贵身份告诉你CN域名19元 注册还送一套建站宝盒。www.iisp.com?s=aa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