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13 20:16
|
只看该作者
行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反讽”
乔志峰(媒体从业者)现在有不少所谓的行为艺术,都打着为弱势群体说话的幌子,实际上却有意无意间将弱势群体当成了表演甚至是炒作的道具。比如说曾轰动一时的深圳“百丐宴”,其本质无非是个“百丐秀”罢了。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艺术才是值得肯定的呢?我的个人看法是,行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反讽”。由于行为艺术自身表演形式、表现能力等方面的特性,我觉得它完全可以发挥像真正的相声和小品那样的作用——讽刺肆无忌惮的权势,讽刺社会不公,将社会不良现象暴露出来以警醒公众。如果行为艺术能够成为一种新的讽刺艺术,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借疼痛感体验自我存在
陷入迷茫的人最大的感觉是麻木,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人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之所以活着的核心意义。我们通常说某些人像一些行尸走肉, 就是只有肉体的存在,而没有精神的存在。这时,刺激自己的感觉器官,最容易让人体验到自己的存在,因为死人是不会有感觉的。越强烈的感官刺激,越能让人体 验到自己的存在。
90后女孩人体悬挂,韩云(心理专家)心理咨询专家韩云认为,悬挂、穿刺等这些所谓的行为艺术都是一种自残行为。凡是热衷人体悬挂的人,一定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人,而且现实生活没有使他满意,尤其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却又苦于找不到解决方法,于是,自残就成为这些人的选择,借疼痛感产生对于自我存在感的体验。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时,往往会用手指掐掐自己的皮肤,或者打自己几巴掌,确认自己的存在。就像范进中举疯掉,被丈人的巴掌打醒了一样。
行为艺术遭到传统艺术的排斥 多数市民反感
西安行为艺术调查
在当下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行为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无可非议,关键是不能违背艺术原则、不能超越道德底线,不能歪曲对常态生活的理解,不能让行为艺术离文明越来越远,导致我们感官和精神都难以承受。
显然,目前某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实际上是行为艺术者的一种炒作。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艺术,行为艺术者们往往用高深的理论来伪装自己,声称自己的行为是艺术,别人看不懂,那是因为他们不懂艺术。
提起2007年11月西安市书院门那场特殊的艺术展览——第三届中日行为艺术交流计划西安展,相信不少人还记忆犹新。那次来自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尼等国的13名外国行为艺术家和12位西安本地的行为艺术家,聚集在书院门让观众观赏到了一件件精美的行为艺术作品。90后女孩人体悬挂。
当时一印尼小伙裸游书院门,这一举动惹怒了在书院门街道旁边摆摊写字的“老夫子”,一位老先生挥毫在他背上大大的写下了“精神病”三个字。
王晓琳27岁,舞蹈老师。她说,对于行为艺术我不太懂,但是我很喜欢苏紫紫的作品。那是一种现在少女倔强有点偏激的意识形态,但她是一只“潜力股”,她已经敢于用这种让人大跌眼镜的方式去表现她的思想和艺术,并且她敢于直视镜头,自在又坦然。等到她的想法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学习了更多的东西,能够更好地表达她的思想,她自己本身也会成为一种艺术传播的美好媒介。
旁边的另外一位老先生看了露出一脸的不屑。这名印尼小伙则躺在了这位老先生的文案上,老先生在他身上写下了“游西安、游古城”六个字,然后把手中的 毛笔扔了。书院门这个地方藏龙卧虎,哪个不会舞文弄墨。“这也叫艺术,简直是糟蹋艺术。”行为艺术在这里遭到了传统艺术的排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市民对人体悬挂、裸游等行为艺术表演表示排斥和反对。也有市民表示普通大众对行为艺术还是存在误解的,应该持宽容的态度。
西安的行为艺术尚处于发展阶段
90后女孩人体悬挂,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为艺术,想知道行为艺术在西安到底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记者采访了艺术家相西石。相西石可以算作是西安行为艺术的领军人物。今年41岁的相西石中等个儿,有着艺术家特有的幽默,很健谈。90后女孩人体悬挂。
“2001年我们在西安举办了第一届‘大礼拜’行为艺术节,2007年还参加了第三届中日行为艺术交流计划西安展。到目前西安搞行为艺术的已经发展到了六七十个人,这个数字在中国都是比较多的。在这群人里面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70岁,这些人95%来自专业院校的师生,还有社会上对当代艺术喜欢的专业人士。从最初的七八个人到现在的五六十个人,西安搞行为艺术的人逐渐增多。”
相西石又说:“任何一种艺术都要经历从开始到发展、再到成熟这样一个过程,行为艺术也不例外。随着行为艺术的慢慢发展成熟就会被一部分人认可,这并不是一门大众艺术。西安的行为艺术起步晚,尚处于发展阶段。”
90后女孩人体悬挂,相西石说:“现在的行为艺术在国外发展得已经很成熟,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传到中国,2000年的时候西安才开始搞行为艺术。我受父亲影响从小喜 欢画画。1991年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1995年开始接触行为艺术。2000年我在北京参加‘中国当代行为艺术交流计划’才真正的看到行为艺术,当时我 非常震惊,使得自己对传统的艺术有了新的认识。来到西安以后,和七八位艺术家在西安搞起了行为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