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4日一大早,就有居民提着大包小包在龙滨园社区前广场支起了摊。“早点儿占据一个有利地势,一会儿才能有个好生意啊。”这次龙滨园的“跳蚤市场”虽然天公不作美,中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但是仍然没能阻挡人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别看时间不长,可是销量还算不错。
久华里社区的熊女士一家是第一个来到活动现场的,带着家中不用的旧书、还有些家庭用品,吸引了不少居民的注意。熊女士开玩笑地说,“你们什么时候在我们小区也搞次活动啊?这样我们就不用跟‘打游击’似的,提着大包小包跑来跑去的了。”
虽然是每隔一段时间换地搞活动,可是在现场,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这些居民都是“跳蚤市场”的头号粉丝,每次只要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报名消息,肯定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询问活动的地点和时间。
“我们就是特别喜欢参与这样的活动,跟集市似的,特别热闹,如果今后有更多的社区居民愿意参与进来就好了。”活动参与者之一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之前在国外居住,所在的小区经常会有类似的活动,低碳环保。
“每次活动就跟一场大Party一样,有人带着折叠椅晒太阳,东西立个牌子就写着各取所需。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妈妈们聚在一起准备食物,那种场景特别温馨。”张女士说,虽然在国内这种活动还是处于摸索阶段,参与者可能不是很多,可是如果能够长期组织下去,让大家了解并接受这种方式,相信“跳蚤市场”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社区活动。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人提出可以利用每次“跳蚤市场”活动的一部分收入成立一个慈善基金,来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一般情况下,国外的‘跳蚤市场’是有门^票的,而大家都会很自觉地将最终收入放到慈善基金内,既将家中的物品进行了再利用,又做了善事,参与活动的人都很高兴。”
活动也得到了中恒物业的大力支持,物业陈满和经理说:“业主反响不错,现场秩序也井然有序,很多业主支持今后定期举办活动,下一步我们会商量再次举办活动的可能。”
两个小时的活动,虽然因为突然下起了小雨而提前结束,但是参与活动居民的热情还是很高。“下次活动什么时候?给你们留个电话吧,下次活动提前通知我们。”
我家东西 你要就拿走
“看这东西不错吧?放在床头柜上正合适,你们家有用么?有用您就拿走,不要钱!”这种不要钱白送东西的在之前几次“跳蚤市场”活动中可不多见。
小区居民杜女士告诉记者,这些东西放在家里也没用,还占地方,所以这次趁着有这么个活动,赶紧给东西找个“下家”。
“白送”的形式可吸引了不少居民的围观。“杜姐,您这东西不会白给我们之后再要回去吧?”不少居民开着玩笑。“不会,不会,看看这些东西,谁家里有用得到的,就赶紧都拿走。”有热心杜姐的这番话,邻居们也挺实诚,不一会儿,原本杜姐早上拿来的那些东西就都各自找到了“新主人”。
雨中撑伞 我卖的是执著
天公不作美,活动开始一个小时之后,突然下起了阵雨,没有带伞的人们躲闪不及,都到树下避雨,可是这雨中,还是有个小男孩撑着伞,始终执著地守着自己拿来的一小盒子东西。
小男孩在109中学上初二,问他为什么这么执著非要在雨中等着的时候,他只是说自己喜欢这种活动,其他也没有太多的原因。也许是老天被他的这种诚心打动了,最后有位买家用了100元钱连同他带来的盒子一块儿买走了。或许这才是“跳蚤市场”活动真正魅力所在。
只买不卖 “淘宝”就是职业
相比较那些卖家来说,“跳蚤市场”更多吸引的是一些买家,那种用更少的钱买到好东西的心情,恐怕只有真正参与的人才能体会。当然,还有一些以“淘宝”为职业的人也希望在现场“淘”到好东西。
“你看这锅才卖40块钱,还是全新的,比起超市里可便宜多了。”一位买家手里拎着刚入手的不锈钢锅,看起来心情不错。
而一些职业“淘宝”玩家,也道出了其中的小秘密。“其实东西卖的越杂越好,如果都是孩子的玩具和图书,基本上没什么收购的价值。但是如果一些人卖家里闲着不用的茶壶、碗什么的,就能多留意点,没准儿里面就能挑出一两件好东西。”
在现场,一位卖家就从旧书中翻出了一张1958年的嘉奖令,很有收藏价值。“这幸亏是我看到了,估计能值点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