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81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文] 人造假鸡蛋骗局揭秘,人造假鸡蛋的真伪辨别,人造假鸡蛋图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8 1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造假鸡蛋骗局揭秘
人造假鸡蛋的真伪辨别

打着高科技的旗号,声称掌握了人造鸡蛋技术,成本只要5~8分钱,便可以以假乱真,其实,他们用的是真鸡蛋“以真乱假”。

最新一期的《焦点访谈》曝光了人造假鸡蛋培训骗局。专家称造假原料基本上是果冻配方,这些公司的目的系骗培训费。

而记者与多个部门联系举报,对方均称不归其监管。工商部门表示应由质检部门认定,质检部门认为归农业局管,“假鸡蛋也是蛋,属于农产品”;农业部门则表示“农业部门不管人造的,这完全属于工商部门管的事情”。来源: 东南商报

[self]人造假鸡蛋图片[/self]

人造假鸡蛋骗局揭秘 如何注意辨别人造假鸡蛋的真伪(图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2:51 | 只看该作者
人造假鸡蛋骗局揭秘,人造假鸡蛋的真伪辨别

据央视《焦点访谈》

记者暗访

培训机构大打广告

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我们发现,有许多公司在公开传授所谓“假鸡蛋”的制作技术。广告声称,该产品造价低廉,工艺简单,口感丰润,在市场出售可以“以假乱真”。

据称,每个人造鸡蛋,成本只要5至8分钱。学会这门技术,鸡也可以下岗了。

为了调查真相,记者与一家公司取得了联系。记者提出想当面学习假鸡蛋的制作技术,工作人员却推三阻四,称原料不齐没法做,还推荐记者买张光盘回去学,说这样不但方便,而且实惠。

记者又联系了另外一家公司。为了证明他们传授的技术神奇,工作人员先拿出了两个鸡蛋让记者看,并说其中的一个就是假鸡蛋。记者敲开两个鸡蛋,发现跟正常鸡蛋一样。工作人员神秘地说:“要是能看出来,那叫技术吗?”他声称,正是因为这个技术如此神奇,所以收费也比较高,要1200元。

最终,工作人员勉强同意900元钱把这门技术传授给记者。这份资料显示,人造鸡蛋的主要原料是“海藻酸钠、氯化钙、硬脂酸、食用色素、食用石蜡和氧化钙”。

“关键技术”不让人看

工作人员当着记者的面进行了制作“蛋黄”、“蛋清”等过程,但到了制作蛋壳部分时,工作人员却表示不让记者动,让记者第二天来看。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假鸡蛋完成的全过程,也就无从验证这项技术的真假。

为什么刚开始看见的展示品很逼真,到真的制作的时候又有诸多限制呢?

朱宝利曾任湖南省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为了调查假鸡蛋,他曾赴湖北暗访。学了好几个小时,那家公司的技术人员也没能做出鸡蛋壳来。

其间,朱宝利下楼去吃了趟饭,回来的时候,就看到盆里已经有一个长出壳的鸡蛋了。在交了600块钱的培训费之后,朱宝利请技术人员吃了一顿饭。后来技术人员告诉他,这个本来是骗人的,就是骗培训费,“那是等你下去吃饭的时候,我放了一个真鸡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2:51 | 只看该作者
人造假鸡蛋骗局揭秘 如何注意辨别人造假鸡蛋的真伪(图片)

专家质疑

技术上难以实现

张军营教授是北京化工大学专门研究胶结材料和固化技术的专家。他介绍,因为假鸡蛋的蛋清和蛋黄都是化学物质的水溶液做成的,只要外壳稍有破裂,里面的东西就会因为水分蒸发而萎缩。而就算外壳不破裂,按照这种套壳工艺,也不可能做出逼真的假鸡蛋。

至于网络上传言的更“高超”的造假技术,张军营表示,如果是成批生产的话,成本很难控制,肯定不值得。

材料属于果冻配方

所有制造假鸡蛋广告中提到的人造鸡蛋的主要原料都是海藻酸钠。用这种东西究竟能不能造出足以以假乱真的鸡蛋呢?

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介绍,海藻酸钠基本上属于果冻的配方,那么做出来的东西也就像果冻那一类的东西。这种东西一入锅,立即就化了,什么都没有。如海藻酸钠里加入少量氯化钙,可以做出这样类似松花蛋的东西,但是它不可能具有和真鸡蛋一样的口感。

至于社会上流传的“能弹跳的鸡蛋,打出来散黄的鸡蛋,能把蛋黄拎起来的鸡蛋,发臭的鸡蛋”等等所谓假鸡蛋的特征,在真鸡蛋上都有可能存在,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所谓假鸡蛋制作流程

制作“蛋清”、“蛋黄”:

在一个盛满水的烧杯里加入海藻酸钠,不停地搅拌,就形成一种和蛋清一样有黏度的液体。把这种液体分出一部分,加入少量的柠檬黄食品色素,这就是“蛋黄”的雏形。

固定“蛋黄”

然后,将这些形似蛋黄的液体用球形容器装好,迅速放入溶解了氯化钙的水中,“鸡蛋黄”外面迅速形成一层透明的凝固物,一分钟后,“鸡蛋黄”就成型了。

成型

将凝固了的人造鸡蛋黄放入人造鸡蛋清中,一个没有壳的假鸡蛋就“成型”了,类似剥了皮的松花蛋。

封“壳”

用缝衣线穿过鸡蛋,浸入以蜜蜡、碳酸钙等调制成的蛋壳溶液中,反复数次,待外壳稍微风干后,浸入冷水中抽线定型,至此,假鸡蛋已穿上外衣,大功告成。

所谓人造假鸡蛋,完全由化学物品合成,从外观上看跟真鸡蛋区别不大,确实能够轻易的以假乱真。人造假鸡蛋根本就是个骗局,而且人造假鸡蛋竟然还有专门的培训班,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据相关报道称,诈骗公司以教授人造假鸡蛋技术为名,收取高额培训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2:51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有读者是第一次听到人造鸡蛋,事实上,人造鸡蛋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已经有10多年“历史”了。一直以来,全国各地都有“培训基地”,这些人造蛋遍地开花,甚至在香港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人造鸡蛋有什么危害呢?首先是没有真鸡蛋的营养价值。更严重的是,由于它是由化学物品制成,长期食用会造成大脑记忆力衰退,令人痴呆。

从技术上讲,假鸡蛋的造假术也越来越高明,以高超技术造出来的假蛋甚至比真鸡蛋还像鸡蛋。鉴于人造蛋技术太过“神奇”了,我们不妨多花一点篇幅来看看人造鸡蛋的诞生过程。下面是一位记者的“学习”经历,从中可以领略到造假者的“精湛技术”。

2005年初,广州一位记者为了揭开假鸡蛋的制造内幕,交了560元学费以及69元道具费,进入一家“假蛋学堂”,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

有不少人看到人造假鸡蛋的新闻后大呼要“戒蛋”,这些人的信心虽然可嘉,但不可能实现也不宜提倡,因为鸡蛋的营养价值终究无法让人舍弃。既然不能舍弃,就要擦亮眼睛辨别真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2:52 | 只看该作者
人造假鸡蛋的真伪辨别

(一)辨别真假柴鸡蛋

打开蛋壳鉴别蛋黄颜色,如果蛋黄颜色异常,特别鲜艳,最好不要食用。

(二)辨别真假鸡蛋

1.观色。假鸡蛋的蛋壳比真鸡蛋的外壳亮一些,但不太明显。

2.触摸。用手触摸时,假鸡蛋要比真鸡蛋的外壳粗糙一些,也要稍薄一些,有些假鸡蛋甚至明显可以看出人为的痕迹。

3.听声。晃动鸡蛋,假鸡蛋内部有晃动感,这是因为水分从凝固剂中溢出所致,而新鲜的真鸡蛋没有。(放置时间过长而散黄的真鸡蛋可能有此状况,所以要结合其他条件来判断真伪)。

4.闻味。真鸡蛋会有隐隐的腥味,而假鸡蛋则会有一股化学药剂味。

5.观察内容物。

(1)真鸡蛋有气室,即鸡蛋大头有个小气泡,而且很自然,而问题蛋则根本没有气室;

(2)把蛋打在碗里用手感觉,若觉得蛋清较稀,倒在手上蛋清很快就从指缝间滑落,而蛋黄可在手里随意滚动,那就是假鸡蛋。因为真鸡蛋蛋清较稠,蛋黄很难与蛋清分离干净;

(3)把鸡蛋打在碗里,刺破蛋黄,放置一会儿,如果蛋清和蛋黄相互溶在一起则为假鸡蛋,这是蛋黄与蛋清是同质原料制成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