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至今日,她都无法明了,这些桥段是不是该出现于我的人生之中。来到这城市已有一年之久。除了校园的方圆,却丝毫不能熟人其他的地域。道路,房屋,广告牌,一切都陌生如初来乍到。我向来是缓慢于熟识的。慢热,无言好坏,只是由来已久的矜持心态造就。内心有时恬淡,却也浮躁。gao-kao之后自以为改头换面的自己又在以物喜悲的小情绪里过日子了。
六月的槐花开了,又败了,空气里甜甜的香气也弱了。同行的游人纷纷讲述者弥漫着槐花香气的童年,她也用槐花做馅的饼来符合。只是那时候,她心虚,她实在记不起这软糯的槐花馅是来自我童年的蒸笼还是哪个作家的文字了。
回忆排山倒海的到来,几分真几分假,分不清楚。或许只是编给她自己听的故事,讲了太多遍,就“成了”真的。她实在是个不合格的念旧的人,在分别之后才开始想念,高中时怀念初中的友人,到了大学怀念高中。似乎,一直忽略了身旁应该的珍惜,以为是疲于经营崭新的人际关系,实则在无形中已慢慢耽溺。
如此不小心。
这里的情感也有了知觉,关于女孩子,男孩子,还有不分性别的。会因为舍友的事情担心,或者吃起,因为的姐妹所以在乎。也会因为所谓“爱情”而烦恼,是不是自己的那杯茶我从来都分不清。她固执地对一个人执迷不悟着,虽然或许在他眼里我只是个没水准的多事虫。如此,她不多辩解,一些精神里的东西,用她们的话说,是追求。何顾颜面的。
只是,若说这是故事,似乎有些空洞,少了些情节。她一直都自诩是写故事的人,却并没有给自己安排什么缠绵悱恻,什么九曲回肠她并不中意繁琐,只是祈求哪怕伤害也有苦衷。于是,小心翼翼地写她爱的故事,做童话一般。
这,她依然陌生的城市,多雨,夏季也显得凉。已经六月依然不穿短袖。还要防大风,强紫外线,实在有些精疲力竭,用尽心力。虽然觉得怪,但也习以为常。淘些漂亮而廉价的衣服,又思索着太阳伞和防晒油,几次三番,舍不得下价,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二十岁的年岁上也不好意思一次又一次因为金钱伸手。
家,几月不回了。平日不讲,想念也留心底。或许并无事,只是想看得一眼,那些温暖,包容,亲昵,调笑,训斥,所有的全部的爱便都得以复苏,历久弥坚。一只碗,一双筷子,甚至一个电视机的画面都足以将所有外出的风尘与奔波清洗干净了。品素大概是少讲归家的,于此,学期的末尾,归期将至却更有些情切的一位。忙着课业,忙着嬉戏,更忙着将思绪打包带回家去。
这或许是故事吧,你不这么认为也可以。那些平庸平淡平常而平凡的细节潦草地拼凑剪接,用蒙太奇,用后现代,用各种主义,或者仅仅用这一颗年轻而单纯的心。
这是个故事,长而不冗,熟而不腻,那仅仅,是因为它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在青春年月里惶恐又期许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