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参加了雅虎环球80日的选拔活动,希望大家帮我投票哦。这是投票地址 http://80.cn.yahoo.com/article/4698 题记:2008-2009年,我在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资助下,开展了红树林北移试验,把红树林,从浙江温州地区,引种到了浙江舟山地区。本文就是红树林从温州到舟山的故事 红树林北移的故事——写在世界地球日
林楠
浙江海洋学院2007级研究生
2008-2009年,我在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资助下,从浙江温州(北纬28度)地区,采集了红树植物秋茄(红树林中的最耐寒的一种),种植在浙江舟山(北纬30度)地区。从目前红树林在舟山地区的生长情况来看,舟山地区是适合红树林生长的。
在本次试验之前,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的北界是福建福鼎(北纬27度),人工引种的北界是浙江温州乐清,正是笔者的家乡。而笔者在舟山,度过了七年的求学生涯(本科4年,研究生3年),在舟山种植的红树林,也是我在毕业之前,送给我的第二故乡的一份礼物。希望红树林能在舟山茁壮成长,造福这片海洋和土地。 根据研究,在距今6000年前,当时地球的气候还处在一个温暖时期,红树林在杭州湾,长三角,最北分布到江苏南部(北纬33度)地区,都是有分布的,后来由于气候变冷,红树林最后只分布在福建福鼎以南地区了。 根据舟山气象局提供的资料,1980—2002年舟山地区冬季的温度,升高了近2℃,这也验证了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舟山地区气温上升的趋势。因此在位于北纬30度的舟山地区开展移植试验,能够从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上,验证全球变暖。
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红树林又能够在浙江地区生长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开展红树林的北移引种,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生态学意义 覆盖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红树林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功能显著。很多陆源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排入海洋,位于河口与海洋交界处的红树林湿地就能够对这些污染物质有很好的吸收和净化作用,起到控制污染物质入海、净化海水水质的作用。 开展红树林移植,能为改善舟山渔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开展受损生态环境修复等提供科学参考。通过红树林的移植和推广,能够防止优良渔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受损渔业生态环境能够及时得到整治和恢复。 红树林群落物种丰富,是开发海洋、开展高科技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动物幼体的丰度显著高于其它河口和近岸栖息地,能够为红树林内的各种动物觅食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 气候学意义 因为红树林处在陆地向海洋过渡的地带,全球气候变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可能会有重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红树林的气候学意义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红树林的分布范围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全球气温的上升对于广泛分布热带,亚热带的红树林来说,有其积极影响的一面,气温升高可能促使红树林分布到较高纬度,原来温度较低,不适应其生长的地区。 2.红树林具有的防风固堤,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功能将更加突出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近年来,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日益频繁,甚至出现了超强台风等海洋灾害。舟山地区也是台风的多发区,在舟山地区移植红树林,对于发挥红树林防风固堤、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3.抵御海平面上升的负面影响
由于全球大气中CO2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增加,引起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有预测表明全球大气温度每隔10年上升0.3℃、海平面上升6 cm。与没有红树林的光滩相比,红树林的生长特别是其“消浪、缓流、促淤”功能,使潮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潮滩上沉降下来,导致滩面淤高,使红树林海岸不断淤高并且向海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