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37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食品安全法实施6.1起 解读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的相关新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3 01: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食品安全法实施

该法案的亮点无非两点,明确一些以前打擦边球的细节,如食品添加剂,明文规定只有食品安全法里规定的才能添加,其他一律不准添加。另外一点就是加大对于违法商家的处罚力度,比方说十倍赔偿之类。个人感觉此次方案对于一些大牌的食品企业,还是难以治本,一件商品就算价值100元,10倍顶多也就1000元,而对于像三鹿这样年产值上百亿的企业,连九牛一毛中的一毛都算不上。所以对于这种个案还是应该效仿国外,比方说德国就有处罚食品案罚款超过1000万欧元的案例。还是得和国际接轨!

 

 

6.1视频报道 问题食品实行召回制度

 

食品安全法实施视频报道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的相关新闻报道:

 

清心堂等部分凉茶因食品安全法实施而弃用夏枯草

 

  夏枯草仍未纳入药食同源名单,专家提醒饮用凉茶应适度

  从昨日起,《食品安全法》正式开始实施。这部在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法律明确规定,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除非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的可药食同源的原料。尚未平息的王老吉“夏枯草”风波再次引发了业内外的热议,清心堂等一批凉茶企业纷纷调整配方弃用夏枯草。专家强调,饮用凉茶应适度,生产企业有告知义务。

  名词解释

  夏枯草是何物

  据中药典籍记载,夏枯草主要功用是清肝火、散郁结,从来没有哪本医书将之描述成有毒物质。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夏枯草主要含有夏枯草甙、齐墩果酸、熊果酸、鞣质、芸香甙、水溶性无机盐、苦味质、生物碱以及挥发性油等成分,这些都是无毒物质。所以,摄入少量夏枯草成分,不会给身体造成任何影响。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里有这样的说明:久服夏枯草,其皂苷成分对胃有刺激性;可引起皮肤麻疹、丘疹或红斑、全身瘙痒、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腹痛、腹泻、心悸等。

  事件回放

  夏枯草让凉茶业身陷“添加门”

  在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半个月前这一敏感时刻,王老吉因夏枯草等中草药不在药食同源的名单中而掀起轩然大波。作为广东凉茶的一种重要原料,夏枯草被很多凉茶生产企业运用到配方中,这意味着王老吉的尴尬同样会降临到他们身上。信息时报记者从多家凉茶企业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行业协会均没有就食品安全法关于药食同源物质的名单及夏枯草等原料作进一步的说明。

  早在2005年和2007年,职业打假人刘殿林和法律工作者况力彬曾先后状告过王老吉,认为王老吉凉茶中含有不允许添加的中药成分夏枯草。按我国卫生食品法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除外。刘殿林和况力彬均认为,王老吉凉茶只是普通食品饮料,但其成分夏枯草并不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之列。

  王老吉方面在答辩状中称,该饮料是经国家有关食品卫生部门批准生产销售并经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且夏枯草不属于《食品卫生法》明令禁止添加药物范围。在2005年卫生部《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问题的批复》中,同意《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请示》,其内容为“在食品卫生法生效以前,传统上把药物作为添加成分加入,不宣传疗效并有30年以上连续生产历史的定型包装食品品种,可以经售。”

  王老吉相关人士也强调,在我国的岭南、港澳等地的居民膳食习惯中,夏枯草长期以来都被用作凉茶或者煲汤,几乎所有的凉茶饮料中均有夏枯草;广东省在2004年已经将夏枯草作为药食同源类食品上报卫生部。但至今夏枯草仍然未被正式列入药食同源名单内。

  企业动向

  按食安法调整配方

  邓老、白云山等一批凉茶企业在产品研发之初,就留意到配方中的所有成分应在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的原料范畴内,因此没有将夏枯草作为原料使用而规避了这个风险。记者了解到,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际,一些凉茶企业调整配方以规避夏枯草引发的尴尬局面。清心堂凉茶连锁总经理胡彦明告诉记者,从5月份开始,清心堂开始调整了其罐装凉茶的配方,将目前争议众多的夏枯草在原料中去掉,“调整配方后的罐装还是属于饮料,口感和效果相差不大。”

  不过胡彦明也坦诚,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细则解释像夏枯草这样一些非药食同源的但沿用了几十年的原料是否能继续用到食品中去,但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和可药食同源的物质目录中并无增加新品,也没有对夏枯草等在凉茶中运用多年的原料加以说明。

  有资深的分析人士指出,罐装凉茶走饮料路线,因此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改变了配方,不添加夏枯草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凉茶铺走的是“功效”路线,如果按照标准执行,不能添加国家目录上没有的可药食同源的原料,凉茶铺将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功能诉求。

  业界焦点

  夏枯草未来身份不明朗

  另据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凉茶业观察人士称,凉茶行业究竟是用行业标准来规范其发展还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多方各执一词。

  胡彦明表示,鉴于目前国家难以界定夏枯草究竟是药品还是可药食同源,企业最希望的就是短期内国家先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凉茶的保护,从长远来看,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业标准,利于企业的规范发展。

  另一在研发之初就预计了今天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将夏枯草、鸡蛋花、布渣叶、仙草这四种不属于药食同源名单中的原料加入配方的凉茶企业老总表示,夏枯草现象是值得整个行业深思的,目前很难预测夏枯草等这几味中药未来什么时候可以列入药食同源名单,“毕竟它有一定毒性。”他指出,虽然王老吉使用夏枯草在卫生部已有备案,但这并不能说明就可以一直放心地使用,目前因为小标准与大法规的碰撞,形势是非常矛盾的,所以夏枯草的未来身份并不明朗。

  专家观点

  凉茶不是饮料 不宜长期服用

  一些中医专家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凉茶不是饮料,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介乎于药和食品之间的食疗的一部分。并非老少皆宜,而“是药三分毒”,因此也不宜长期服用。

  广东省中医院丁邦晗副教授表示,从中医角度来讲,夏枯草是具有一点点毒性,服用它要限定人群,在产品包装上应注明适用哪些人群,哪些人群不适宜饮用,“即使被列入了药食同源的名单,生产企业也有告知的义务。”对于已沿用了50年以上这种说法,他指出,即使是食品,也要对成份做研究,并不能绝对地说用了100多年是好东西,科学的东西不能简单地看,如果没有做过毒理的研究就很难说。

  广东省另一著名中医学家也指出,中国医学博大精深,远远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的“上火”,也分几种类型,有实火型、虚火型,同时兼有虚实夹杂、火中带湿等,而不同的人,体质也有阴阳、表里、虚实之分。如果食不对症,即便是无毒的药材,也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像王老吉这类含有夏枯草的凉茶饮料,根据体质,实火、青壮年比较适合饮用,但虚火、肠胃带湿滞过重的人就不适宜饮用。该中医学家认为,王老吉包装上最好能有推荐食用人群与食用量,而不能一味强调“老少皆宜”,一般来说该类饮品的适合人群是实火型、体质壮实的人,但饮用也不能过量。

  据了解,广东常用的凉茶如王老吉、夏桑菊、五花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口干口苦等症,在非常湿热的季节里服用,能起防病作用。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腻者,不妨经常服用。“但凉茶毕竟是药,要注意因人制宜,不能滥服,更不能作为保健药长期服用。比如有的儿童易感冒咳喘,一个月甚至发病3~4次,其中不少病例是由于婴幼儿期间过量服用药性苦寒之凉茶损伤脾肺之气所致。”

 

 

食品安全法实施首日南京出现十倍赔偿第一案


   据现代快报报道,昨天,《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今后消费者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除了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10倍的赔偿金。新法施行的第一天,南京就爆出了十倍赔
偿的第一案。因为买了变质的粽子,市民吴先生昨天在鼓楼区消协的调解下得到了超市10倍的赔偿。

    5月29日下午5点多,吴先生在一家大型超市买了两袋“一康”肉粽,一共11.2元。晚上7点钟左右,吴先生吃了一只,80多岁的老岳母吃了几口,吴先生的妻子则刚准备吃,但她打开后就觉得不对劲,有股怪味,连忙制止老母亲:“赶快不要吃了!可能坏了!”吴先生将信将疑,鼻子凑过去仔细闻闻,发觉粽子确实变质了,于是立刻带上粽子找超市讨说法。

    当时,吴先生和岳母还没不适反应,但他担心,岳母年纪大了,吃了变质食品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不好交代,就要求超市写一个说明,在15天之内,如果岳母的身体出现不适,就来找超市赔偿。但超市认为这个担保的时间太长了,不肯写。双方就此僵持着。

    吴先生投诉到鼓楼区消协,消协工作人员首先建议吴先生带岳母去医院做检查,前天他听从了这个建议。经过检查,80多岁的老人暂未发现什么不适的症状。有了这个结果,吴先生也放心多了。昨天,消协将吴先生和超市的相关负责人约到一起进行调解,超市负责人承认,自己卖的粽子的确有问题,愿意承担赔偿责任,吴先生是在6月1日前买的粽子,按照“消法”规定,也只是“退一赔一”,但超市方面主动提出,按照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进行赔偿。吴先生买粽子花了11.2元,10倍赔偿是112元;另外补偿吴先生为这件事所花费的车费等88元,一共200元。吴先生带岳母检查看病的费用,也由超市承担,吴先生对这样的结果比较满意。双方签字后,此事圆满解决。

 

 

食品安全法实施推荐2股---食品饮料行业
  
  ◆板块继续跑输大盘:
  
  本周只有3个交易日,大盘仍是小幅震荡,上证综指和沪深300分别上涨1.4%和0.7%。食品饮料板块仍然跑输大盘,涨幅仅为0.6%。我们的观点是:目前食品饮料板块的估值较低,已经逐渐显现投资机会,但由于最近大盘持续调整,市场不振,使得食品饮料板块也波澜不兴。但我们建议密切关注食品饮料板块由于估值较低以及下半年拉动内需所能带来的投资机会。
  
  ◆1-4月酿酒工业产销持续增长,白酒表现不俗:
  
  工信部消费品司发布了1-4月酿酒行业的运行状况,总体来看,工业产值增速有所上升。根据工信部的统计,酿酒行业在1-4月的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104.3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比一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白酒和黄酒的增速较快,但啤酒增速增长缓慢。
  
  从工业销售产值来看,几大酒种仍然是白酒增速最快,这应该主要归功于今年以来中档酒的快速发展;黄酒增速为10.1%,但夏季是其销售淡季;而啤酒的数据在逐步好转。
  
  ◆食品安全法实施
  
  从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主要有以下重点:任何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物质都将不能使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消费者受损可要求“假一罚十”。新的食品安全法加大了监管程度,明确了监管尺度,而且加大了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这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利益,而且有利于有规模、有品牌的企业发展,尤其是行业龙头将受到关注。
  
  ◆投资建议:
  
  目前食品饮料板块相对大盘估值虽然较低,但板块缺乏有力的催化剂,而且市场在处于调整期。食品饮料板块在随后一段时间可能与大盘持平或跑输大盘,我们仍然建议关注稳定增长,防御性较好的公司。进入二季度,推荐进入旺季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来源于光大证券)

 

食品安全法实施首日---超市裸食忙办身份证

---来自武汉晨报
  晨报讯(记者邓雄鹰 通讯员梁菠萝 徐磊 韩红霞)《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式实施,记者走访超市了解到,超市散装食品戴上了生产日期、产地、食用方法俱全的“身份证”,有超市还规定熟食不能反复加热售卖,容易变质的面包每天要接受身份“调查”。

  记者昨日走访了多家超市,在中百仓储常青路店、武商量贩超级生活馆解放大道店,卤牛肉、卤鸡蛋等不少以前散卖的食品已经包装起来,上面都标注了厂名、厂址、配料、生产日期、食用方法、保存条件等。没有预包装的食品被整齐陈列在三面隔挡的玻璃柜里,价格标签旁详细标注着含有配料、保质期、生产商、地址、保存条件等。记者询问场内两位销售人员,他们均表示参加过食品安全法培训,知道该法规6月1日开始实施。

  中百仓储古田卖场商品质量总监金女士说,超市已制订了一整套质检体系,例如精武鸭脖、卤牛肉等熟食类商品,一律取消二次加热,所有熟食类商品必须一次加热合格,达到饮食安全标准;质监员将全天对精肉类商品进行质检;供应商要对每天销售剩余的面包下柜处理,将临期面包撤离卖场,每天上柜的面包都将接受超市方面质检。

  武商量贩方面也表示,将对豆制品、熟食、蜜饯、炒货、调味品、土特干货、面点、糕点等商品加强源头检查。

  市农业局:法规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菜

  晨报讯(记者冷靖华 通讯员程慧朋)草莓用红色素染成鲜红,芒果用石灰捂得澄黄,蘑菇中添加荧光剂来增白,农田中喷射的是换了包装的敌敌畏……市农业局市场与质量安全处处长胡体良昨日表示,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这些行为都将遭到查处。

  胡体良说,对于农产品(17.80,0.32,1.83%)的质量安全管理,我市本来已有法规,如《武汉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中就明文规定,武汉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10种“高毒”农药,如甲胺磷、甲拌磷、对硫磷、氧化乐果等。

  以往,市农业局采取了化装购买、委托人购买、举报有奖等多种举措,本来已很有成效。谁料,不良药商想出新招——“伪装”。给这些禁用农药换包装、换名字,或者将禁用农药掺入准许使用的农药中。胡体良说,伪装过的禁用农药,居然有了批准的编号。

  “以前,这是一个让我们头疼的问题。”胡体良提到,食品安全法颁布后,以往实施分段管理的部门之间将有一个协调部门,这样,从田间地头到市场、超市销售,再到最后的餐桌,无论哪个环节发现问题,都能联合查处,并且有法可依。

  “如果从田间地头就开始监管,那我们就能吃上放心菜和放心果了。”昨日上午,正在武昌大东门菜市场买菜的市民刘亮高兴地说。

  大型食企:逐步减少散装食品

  晨报讯(记者龚萍)昨天是《国家食品安全法》实施的首日,几家大型食品企业反应迅速:有的企业成立了专门的“检查小组”,到各个销售点巡查,有的企业表示将逐渐减少散装食品。

  昨日一大早,汉口精武公司就在各大卖场派出督导,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食品,立刻下架销毁。据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副总经理罗纬介绍,该公司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学习新法规。

  罗纬表示,一些小作坊可能因此难以生存,市场环境得到净化,尤其是添加剂方面,一些不规范的企业低成本使用不合格添加剂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康师傅控股华中区相关负责人也认为,法规的实施,对改善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安全现状,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感十分重要。

  汉口精武方面昨日还表示,散装食品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公司下一步将视市场状况逐步减少散装食品。

  餐饮企业:忙着培训员工

  晨报讯(记者汪健)昨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相配套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制度尚未公布实施细节,本地多家餐饮企业已忙着学习推广新法,以便将来新证推行时,企业能顺利过渡。

  记者昨日从小蓝鲸、五芳斋等了解到,几大餐饮企业都购回了一系列新法学习资料,正在组织各连锁店员工学习考试。

  市餐饮协会秘书长涂水前说,新法对企业控制原料、生产加工、定期消毒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他举例说,新法要求餐饮企业必须建立采购台账,以便管理部门追溯调查原料上游企业。“以前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现在变成了法律问题。”涂说,餐饮企业必须加紧培训相关岗位员工学习,以免违法受罚。

 

 

食品安全法实施首日九成餐饮企业感到不适应

 

    昨天,是国家《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天,记者在街头采访后发现,不少企业都对这一新规不太适应——超过九成的餐饮企业不知道自己该领啥证,许多食品生产企业想领取许可证却被告知要暂缓;不过新规带来的法律效应也已初步得以显现,来自消保部门的统计显示,近一个多月来过期、变质食品投诉明显减少。

    昨天中午11点半,正值午餐时间,记者走进十梓街的一家韩式烧烤店,据店方的负责人介绍,该烧烤店一向谢绝顾客自带酒水,因为店内已有酒水销售。不过,对于《食品安全法》中的餐饮场所如销售酒水须向工商部门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的规定,该负责人表示“还未听说”。随后记者又来到凤凰街随机走访了十多家餐饮企业,结果大部分企业的负责人都表示对新规不太了解。《食品安全法》中规定,新注册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先到质监部门领取生产许可证,然而昨天记者从质监部门了解到,目前该证暂时还无法办理。据食品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天本地已有不少企业致电、上门询问,要求申办生产许可证,但按照国家规定,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发放需要省级质监部门批准,苏州市质监局只能受理申报,无权发放该证件。目前,国家质监部门的相关细则尚未正式出台,本地质监部门已与食安委进行协调,因此相关企业暂时得等一等开。

    昨天,记者又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商场,了解到目前销售情况一切正常,超市和商场方面的负责人都表示,早先已学习了《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责任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后会配合监管部门把好食品质量关。市消保委的负责人也表示,近一个多月来市民对于过期、变质食品的投诉明显减少,这应与《食品安全法》在数月前已对外公布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从本月起销售变质食品将被重罚,企业不得不增强自律性,因此大部分食品销售企业都已提前做好了检查工作,投诉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又一城市武汉首现"十倍赔偿"

 

  主持人:中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7时28分报道,从6月1号开始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湖北的消费者买到问题食品造成损害的,除了要求赔偿损失,还可以索取购物款10倍的赔偿金。详细情况我们连线湖北电台的记者,请你介绍一湖北实行这样的规定,或者实行这样一个对于消费者保护的措施的背景是什么?

  记者:昨天是食品安全法实施的第一次,武汉市民非常关注,昨天武汉就诞生了第一个10倍赔偿的案例,在武汉市有一个消费者他买了一包鱼,在鱼当中他吃到了牙齿,经过工商部门的调解之后,商家愿意按照价款的10倍进行赔偿,这个案例成为了湖北省的首个10倍赔偿的案例,具体的情况我就不多说,最后这个工商部门调解之后消费者获得了赔偿,是500元钱,商家是主动提出要坚决按照食品安全法实施,赔偿了500元,双方是握手言和了。

  主持人:在武汉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关消费者和商家的纠纷一直以来大家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都是为了维护我们消费者的权益,食品安全法更重要,关乎到人民的健康问题。

  主持人:食品安全法的第96条规定的明确规定如果违反了这条法规的话,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的损害,都要依法承担赔偿的责任,如果厂家生产了不合格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是销售明知道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这个时候消费者就可以索赔,同时可以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这是法律严密规定的。

  主持人:好的谢谢。

 

 

相关主题: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女人排毒养颜食品TOP10

 

油炸烧烤食品之害

 

YY下KFC的垃圾食品

 

10大垃圾食品

 

《食品安全法》昨起实施 不再发放卫生许可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9-6-3 01:3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不过LZ我很奇怪,为什么相关主题是这样一个帖子呢,哇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01:4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已经完善  都是些跟食品相关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6-3 11:19 | 只看该作者
主要还是监督机关监督不力。。往往给坏分子专空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6-3 11:58 | 只看该作者
处罚力度还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