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小组赛最后一场,是公管学院对阵石化。赛前众人纷纷议论这将是决赛的提前上演。结果一语成饑!、
比赛的辩题是“城市发展应该(不应该)控制私家车的数量”公管作为正方,但从而言,优势尽显.。
而正方也在城市管理这专业范畴内做文章,在“控制”上做文章。我原以为这样对手必会缴械。却没有料到场上风云突变。反方并未按常规出牌。巧妙地偷换了概念。硬说城市发展应该控制私家车的使用,而非数量。这一个变卦令正方措手不及。导致子弹打不到对方靶子上。
而其中的自由辩十分出彩,令场下的观众是目不暇接,目瞪口呆。尤其是正方的三辩(文素学姐)与反方的1辩(魏博学长)两位久经沙场的老将,针尖对麦芒,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更是把比赛推往了高潮!
作为一位理性的观众。单纯以游戏视之,反方其实是稍胜一筹的,但是辩论无非还不是辩一个“理”嘛?我实在想知道城市发展应该不应该控制私家车数量。而反方却没有告诉我们。
首先,当正方三番五次地询问反方城市管理是属于什么范畴,是否属于城市管理的范畴?反方忸怩作态,不置可否。甚至主观臆造“城市交通学”之类学科,十分荒唐。一场辩论赛,连最为基本的前提都不予考虑,我们是无法接受的。
其次,纵观全场,反方反复强调城市发展应该控制私家车使用,而非数量。而事实上,辩论的焦点应该是“应该还是不应该”。这显然是一个价值衡量标准嘛。反方置辩题于不顾,南辕北辙。
难道控制私家车的使用,就可以推断出不应该控制私家车的数量吗?这其中,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吗?而且,控制私家车的使用,难道就没有控制它的使用数量吗?十分显然,这种论点是无法立足的。
再次,反方若要论证城市发展不应该控制私家车的数量,那么,他们务必应举出一个实例来说明在城市发展中根本没有使用过“控制私家车的数量”的手段。注意,是“控制”哦。也就是说,这个举措没有控制包含的“双向性,沟通性,反馈性”事实上,他们没有举,也举不出,可惜的是正方并没有把握如此契机!
最后公管以一票之差惜败。客观来讲,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大众评委更多的是看热闹嘛,而几位不怎么专业的评委也做了一个顺水人情。
首先,正方太强调了专业知识,太强调了专业概念,下面的人云里雾里。
其次,正方在准备的时候没想到反方会在数量上做文章。应对不及。导致些前准备的很多东西无用武之地。
再次,思维限于框架,未能十分灵活地应对场上的局势。
最后,魏博。
魏博的强大,老奸巨猾。是反方获胜的关键因素。
但他同样也令场下的观众,令对手为之肃然起敬。
他最后的一席话,令我无比动容。也令当时在场的许多人为之感伤落泪。他是真正的胜者。但是这里没有一个失败者,公管站着而倒下!
决赛业已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