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3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关于文学的思考片断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 2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文学的思考片断之一

1、         昆德拉认为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一下音乐中的复调形式,这主要是就中篇或者长篇小说的宏观结构而言。所谓复调就是一段音乐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旋律同时进行,其地位互相平等,互不干涉,但又服从于一个统一的主题或几个主题中的一个。比如在他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就分了七个部分,有随笔、短篇小说等。
2、         主题必须关照人的存在,探询人的存在,能够烛照读者的心灵。
3、         文本必须有探询的价值和发现存在的价值,否则小说就会成为小说历史之外的小说。但是,小说不必提供死板的固定的da_an,它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可以产生思考与探询的文本。这就够了。
4、         文史哲的关系:文学关照人世的感性存在,即理性的思考蕴于感性的内容之中。它与哲学的区别在于,哲学以确定无疑的口吻告诉人们道理,它的结果产生在对感性世界的广泛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而文学的表现手段是以表现感性世界为主,这就注定了文学的表现方式不能混同于哲学。至少在目前仍是如此。史学以再现史实为主,史实自身蕴含丰富的人文性,无须在叙述中显露过多的个人观点,是非美丑由读者自身去体验。
现在史学与哲学仍旧遵循着原有的体系发展,而文学的演变形势却越来越呈现出不确定性。
问:(1)文学今后的演变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特性?
(2)文学如果仍旧沿袭过去的老路子,会不会在反映存在一方面被史学取而代之,在反映哲理方面被哲学取代?如果此问题存在,那么文学今后的发展何去何从?
6、昆德拉在形式上对小说道路的发展做出了新的探索,比如他在《生活在别处》中就采取了小说、随笔、报告相杂间的结构,并且他坚持小说在形式上要求变求新,在内容上须统摄于一个或几个主题。
看来,文学创作下一步的发展要借鉴昆德拉的研究成果。
结论:随着公众阅读水平的提高,小说必须向着自由,美丽的方向发展,前提是文本必须关照人的存在,烛照人的心灵,并且为一个或几个主题所统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