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就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这是国务院做出的原则性指导,而解决就业难题,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国家政策与地方、学校措施的关系;二是理想设计与大学生能力现实的关系;三是短期措施与长效机制的关系。只有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创www.nfrencai.com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先看国家政策与地方、学校措施的关系。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每个地区、不同高校所面临的就业具体形势和大学生具体就业困难却很不相同。拿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来说,在中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已不存在“鼓励”问题。2007年,山西省选聘8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报名人数达到8万多人,已然是供远远大于求;宁夏2008年招聘1000名农村特岗教师,报名者达12500人。这些地方需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才能创造对大学生的更多需求。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来说,鼓励他们去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政府部门“鼓励”的前提是,基层单位、中小企业有人才需求。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其实已经做出调整,那么通过具体政策“鼓励”基层单位、中小企业招聘大学生,则成了政府更应该做的事。 再看理想设计与大学生能力现实的关系。在国家的政策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此前,上海已经推出大学生“零成本”创业计划。虽然与有的国家大学毕业生高达20%的创业率相比,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不足1%,看起来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2007年,根据零点公司的调查,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0.01%,几乎等于零了。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打破了有关政策的制约,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一夜之间就拥有了创业的理想、创业的能力与素质,这是需要与之配套的创业教育的。 当前诸多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措施,还需要从长计议,切实建立起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面服务的长效机制。事实上,诸如“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等政策,应该早就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得以落实,但国内高校中把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的为数甚少,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更是鲜见。由于专职人员有限,不少高校的就业服务很难向纵深发展。大学生就业缺乏正确的定位、大学生求职“广种薄收”,都与此有关。 因此,各级政府与学校在考虑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对政府来说,要尽力创造有效需求,扫除大学生就业的各种羁绊;而对大学来说,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