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4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系学校 寄望后人(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5 0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舟山商校校长  杨勉

   1973年1月,中共舟山地委任命我为舟山地区商业局副局长兼舟山商业学校党支部书记。舟山商校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的舟山供销合作职业学校,校址在普陀山,开设财务会计、农副产品采购两专业,当年从舟山地区招收99名初中毕业生入学。1966年5月,省供销社并入省商业厅,学校改名为浙江省舟山商业学校,改属地区商业局领导,由副局长许天英兼任校长,贾书绅任党支部书记。接着“文革”开始,学校停课。1968年12月,两班学生分配工作,学校处于停办状态。1972年以后,上级拨款4.8万元。连接毗邻的弥陀庵,整修扩造校舍,建造蓄水设施,购置发电设备,建造篮球场。动员原有教师到校任课。抽调商业部门骨干来校任教,积极准备招生办学。

    1974年7月12日,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全日制的浙江省商业学校,由省商业局主管,地区商业局代管。9月,地委批准建立学校革命委员会,由我兼任主任,贾书绅 、翁晓忠任副主任。10月,从舟山、宁波、绍兴三地区招收100名工农兵学员,学习商业财务会计专业。普陀山虽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区,但当时尚未整修开放,基础设施较差。学校又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师生生活较为艰苦。开学后,教学、生活、交通都遇到具体问题,幸有多方热心帮助,使学校能够如期开学。以后,省商业局又多次拨款建造教工宿舍,改建教学用房,增添生活设施,调给中型货车,缓解交通运输。上级又从浙江商校、舟山师范、商业部门和普通中学调配老师,学校也选择毕业生培养教师,逐步加强师资力量,学校领导、教职工与学生同住校园,同吃食堂,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一起劳动,改善环境,朝夕相处,沟通思想,增加共识。在生活上多方照顾学生,几位教师的家成为学生改善生活的地方。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附近驻军的文体活动,调剂师生生活。学校十分注意交通安全。尽力帮助学生解决乘车、乘船的具体困难,如遇大风,学校多次派人到沈家门、宁波码头接待安排。学校关心爱护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形成了团结互助,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教学中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学商劳动,取得商品经销、记账理财的感性知识。专业教学中邀请各商业企业会计讲课,介绍财务会计实际运作情况,增加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同时强化学生计算技能和文字书写的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几年努力,使学校有一定办学规模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77年,省商业局决定学校增设商业经济专业,面向全省招收高中毕业生。1980年,全省商业学校调整专业,省商业局决定我校停办商业经济专业,增加财务会计招生。

根据舟山渔场柴油用油量大,并建有多种类型油库的特点。1975年1月,省商业厅决定学校增设石油储运专业,从在校的财务会计专业学生中动员50名改学石油储运专业,并决定在定海港浦建立教学点,利用地区油库的条件实施专业教学。1975年上半年,石油储运专业7401班转到港口浦石油库办学。学生住工棚,教师住民房,食堂搭伙,仓库上课。教学、生活条件很是艰苦。暑假在煤场建造校舍,以安置当年新生。1976年,省燃料公司帮助学校建造教学用房275平方米和油品化验室,省商业厅又拨款建造食堂,使学校有了教学生活用房。1977年以后,省商业局又多次拨款建造了教学办公用房,学生、教工宿舍和生活设施,共2000余平方米,并建造篮球场600平方米。学校校舍简陋,地处山坡,场地狭小,生活条件仍较艰苦。学校干群、师生和同学之间关系融洽,互帮互学,奋发进取。1979年下学期,定海港口浦因煤场严重塌方,校舍移地拆建,石油储运7704班转到沈家门半升洞油库办学,借用部队营房学习,教学、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石油储运专业创办初期,学校既无专业教师,又缺专业教材。全靠省燃料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把办好石油储运专业作为公司的任务来抓,具体安排省燃料公司、舟山燃料站和中国燃料公司上海采购站的专业技术骨干多次来校讲课辅导、指导实习。有些专业技术课就到油库现场由专业技术人员做示范操作,技艺讲解,使师生受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先组织学生参加油库劳动,实际体验油品收发,管道维护、水电管理、计量化验等工艺流程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使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专业教学中又组织学生参观镇海炼化厂及其储运设施,增加炼、储运的基础知识。毕业实习后,还邀请省石油公司和上海石油站对学生进行油品化验、油品计量的考核,发给技能证书。学校积极选送教师到华东石油学院等院校进修培训,掌握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教法,与省燃料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一起,编写讲义、教材,并逐步担当专业课的讲课辅导和试验指导工作。

在努力办好中专教育的同时,学校重视开展商业、石油系统的干部职工培训教育。自1975年5月开始,先后举办了多期财务会计培训班和县商业、石油公司经理学习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学校专业教师得到锻炼提高,也促进中专教学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08:52 | 只看该作者
经过几年的努力,石油储运专业有了一定的办学基础。1978年,开设油轮驾驶轮机班(7860),从上海、宁波、舟山基地聘请多位高级技术人员讲课辅导,组织实习,为省内各地油运公司培养技术人才。同年10月,石油储运专业被华东地区商业学校第11次协作会议定为协作专业,1979年起为华东各省代培学生,从而扩大了该专业的社会影响。石油储运专业由于学科专业性较强,社会适应面较窄,必须扩大招生,才能使专业得到稳定的发展。为此,学校多次向商业部教育局、燃料局和有关领导汇报办学情况,争取支持与帮助。1979年5月,商业部教育局副局长来我校实地考察。10月,商业部孙正副部长在厦门听取了学校的汇报,对石油储运专业的办学给予肯定。11月,省商业局与商业部燃料局商定,由燃料局核资扩建学校,扩大石油储运专业招生。地委副书记卢英贤等领导带领有关的负责人实地察看地块为学校选址。1980年4月,省计委批准省商业局《关于舟山商校移地扩建规划的报告》。10月,燃料局拨款50万元,投资新建校舍,省商业局决定学校第一期工程按在校生600名规模异地扩建校舍,总投资110万元。

为适应学校发展,1980年1月,省商业局批准学校本部转到港口浦撤销港口浦分校,普陀山部分改设分校,由刘福勋、陈国方副校长负责。同年12月,在行署和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完成征地工作,校内安置土地征用工38名。开始平整土地,进展较为顺利,刘福勋副校长负责建校工程。1982年,学校编写的《石油储专业教育计划》由商业部教育司审定颁布试行。

移地建校工程,从舟山建筑安装公司进场到全部竣工,历时三年多。工程总投资184万元,其中商业部燃料局投资105万元。征用土地26亩,建造教学办公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会场、实验楼、总务楼、招待所、教工宿舍、小商店等用房,共11500平方米。并在市区购置教工宿舍1160平方米。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1983年8月,建校工程主体项目竣工验收,经省商业厅批准,学校从普陀山港口浦全部搬入新校舍。同年6月,经省商业厅与商业部教学司、石油局商定,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开设石油职工中专班,面向全国石油公司系统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职工招生。10月,经省教委成大教育办公室命题,学校组织考试录取的石油储运职工中专班48名新生在新校区入学。

当时城北文教区尚未整体开发。我校建校办学起了带头作用,进城的义桥路虽经学校局部整修,仍是单车通行的老路,交通也不方便。学校搬迁中,全校师生员工发扬了艰苦创业、团结互助的精神,除雇船装运普陀山物品外,整理包装,搬运装卸等事务全由教职工和学生自己完成。当时学校环境条件较差,建校工程尚在施工,除建立门卫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外,学校成立学生工作组,试行学校领导值周制度,以加强学生的管理教育,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1974年至1983年十年间,是学校艰苦创业恢复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地方党政、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支持下,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艰苦创业、奋发进取,使学校几移校址,改善条件,办学规模有所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为学校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重建以后,教职员工来自四面八方,都能服从分配,努力工作,刻苦学习,团结互助;经常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学校恢复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77年起,有12位教职工先后被评为舟山地区和全省商业教育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1982年,语文教师胡燕燕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商业战线优秀教育工作者。同年,省商业厅还评定普陀山分校总务部门为先进集体。这段时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高中、初中毕业生,相当部分经过实践锻炼,文化基础政治素质都比较好。学校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加强生活管理,并在师生中开展党建工作,先后发展党员十多名,逐步形成关心政治、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都受到地区以上领导部门的表彰。1982年,石油储运8110班周森凉、财务会计8110班张文英被评为省三好学生。周森凉作为全省商业学校三好学生的代表光荣地出席全省大中专三好学生代表会,并在大会上发言。1983年,财务会计8211班管卫星、职工石油储运8301班丁诗林分别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和省三好学生。学校在认真组织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环节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981年,财务会计7907班学生参加全省各商校财务会计两门课毕业统考,获得总分第一。1980年,财务会计、商业经济78、79两级学生先后参加华东地区商业学校两届珠算通讯比赛,分别获得第四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1981年5月,在全省商业系统珠算比赛中,我校多名毕业生又取得较好成绩。为此,省教育厅对我校珠算教学取得显著成绩给与表彰。1976年至1983年,学校有1129名毕业学生,总体素质较好,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继续学习,他们中相当部分已成为单位的业务和管理骨干,有的已走上厅局和县处级领导岗位,有的已成为高级专业人员,也有成为民营企业家的为浙江乃至全国商业、石化企业和社会经济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如:石油储运7401班张国强,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香港华润集团公司董事长、广东省石油总公司总经理。财务会计7401班朱华锋,现任宁波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南苑集团公司董事长。财务会计7604版楼永志,现任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董事长。石油储运7603班张洋,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浙江省石油公司副总经理。张慧君,原任中国石化集团浙江省石油公司副总经理,现为副总经理及工会主席。财务会计7705班魏建明,曾任鄞县县委书记、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已病故)。石油储运7704班张海潮,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经理。石油储运7805班濮智良,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广东省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商业经济7802班梁斌,现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沈旺,曾任岱山县人民政府县长,现任舟山市政协副主席。财务会计8110班胡金泉,现是浙江汉爵集团总裁,投资经营餐饮宾馆业务。广大校友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声誉,也使在校学生受到教育和激励,促进了学风校风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1-15 15:39 | 只看该作者
杨勉  好老师好校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