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走动在学校附近可以常常看到保安和警察的身影,抬头间还可以看到校园周围各学院贴出的交通安全的标语。虽然平安校园活动现在搞得如火如荼,但是笔者不得不问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搞这个活动究竟是为了形式主义还是真正地落实到每个人身上?
众所周知,学生住在学校里,安全保障最主要是来自于学校。这种安全不仅仅是简单的人身安全,还包括财产安全。如果说一个校园安全的保卫者监守自盗,那么不管学生间不管怎么开展安全意识教育,还有多大的成效?如果一个学校本身制定出一些不利于学生安全的政策,在学生间开展平安校园活动有多少意义?如果说一个食堂的条件不高,一下雨屋顶就掉东西下来,又如何保障学生的安全?
这里先说第一个问题。说实话,个人每次路过校门前都会对那些“保安”鄙视一番。有时候很想问问这些“保安”是从哪请来的,为什么这些人看见稍有姿色的女生路过校门的时候总会露出淫邪的眼神?为什么这些人打着保卫处的旗号招摇撞骗却无人制止?是我们学生太懦弱还是我们的领导眼睛太高,看不到这些芝麻蒜皮的小事?是我们学生的力量太渺小还是这些人背后的力量太庞大?
由此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上个学期,学校因为寝室不够,同意了较大多数的同学搬到外面去住,在这部分外住的同学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就是住在北门外的一块地方(东湾新村),然而近日出入北大门的同学却得到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通知:校外人士与学生不得出入北大门——还树起了高高的,类似于监狱的大门。且不说这不得是多么近似于当年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平安校园,就单单讲讲平安问题。
校方知不知道北门一关,从前门绕道到东湾新村的必经之路是哪里?是车流辆大的双向四车道的昌洲大道,在这个地方万一出现交通问题,要规则于学生自己的不注意呢,还是规则于学校的“校外人士与学生不得出入北大门”?这还是小事,再来假设:一个学生,在自修室看书到晚上9点,他(她)要回东湾的住所,必须绕道正大门,比直接从北门出去多花至少20分钟的路程。而这20分钟要走在已经是晚上9点多的人迹不多的路上,这个安全责任谁来负?从这点上,学校在打造平安校园的同时,出来这么一个通知,确实就让人啼笑皆非了。
现在终于谈到第三个问题了——一个老问题了。自本人04年进入学校以后已经发生过两次(一说三次)事物中毒事件,虽然校方的解释是痢疾传染病引起,可是笔者不得不问一句,如此大规模的中毒现象,这痢疾病毒也未必太厉害了吧!另外,老区的食堂怎么样,笔者不知道,就新区的食堂而言,在食堂里吃饭是充满了戏剧性的。你甚至不知道你的下一口会咬到的是什么:笔者及周围同学有过数段离奇经历,诸如钉子、泥土等等竟是从我们的饭菜中吃出来的。万一遇上下雨,这个戏剧性就会大大增强——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头上会掉下石灰或者落下水滴来——而对此,学生所能做的,只是无奈的笑过……
在这些悖论之后,学校推出一个“打造平安校园”,就真的很让人啼笑皆非了。笔者认为,打造平安校园,如果不从校方根本做起,开展这样形式主义的活动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其德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比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