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不算是嚎头
4月7日,人民网发了题为《表达关爱 韩国校长带领教授为学生洗脚》的新闻。文中说:“4月3日上午11时,位于韩国首尔西大门区的明知大学的大讲堂里,出现了令人感动的场面:68岁的大学校长郑根谟率领55名教授用脸盆接水为即将走向社会的3500名学生举行洗脚仪式,以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和祝福”。文中还说:“对于明知大学的师生来说,这种仪式正突出了师长对学生的关爱”。据了解,明知大学已经连续七年举行此番“洗脚仪式”。
读完这则新闻,一种很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不由想起前不久闹得火热的“儒家私塾教育”,当事人将学龄的孩子集中到立有孔子像的私塾里,读儒家经作,说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然而结果如何呢,私塾早已消失不见,孩子们该走进校园的,还是回到校园中。或许当事人确实出于好心,然而人们不领这个情,毕竟在这个社会,没有文凭很难生活,最终这些孩子还是得通过学校这种“正常”的途径获得这个社会的认同。现在韩国又出现了类似的事件,不知是应该为其感到可悲还是可笑,巧合的是,此番举动竟然也是为了遵从儒家思想中的尊师爱幼精神而作为。
据载,洗脚仪式来自基督教的濯足礼。《圣经》记载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前一天晚上,面对最后的晚餐,给门徒们逐一洗脚以示关爱。不知道明知大学的这些教授是不是信奉基督,但至少如果不是参加这个仪式的话,相信他们谁也不会选择用给学生洗脚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当我们说尊重传统、尊重经典,并不意味着要把传统良莠不分地通盘接受。教授对学生表达关爱之情,其实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用心教书,比如去学生寝室慰问,比如给学生留自己的私密电话等等,现在就连小学生都知道说“好好学习就是报答老师的最好方式”,为何大学教授会去选择这种近似于极端的方式呢?
这篇报道还配了几张照片,几位学生一字排开坐在椅子上,人手面前一个盆。一位白发苍苍的教授,半跪着给毕业学生洗脚,当他仰头看着享受洗脚的学生时,学生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其中更多的,则是难以承受的尴尬。讲台下,满满地坐着学生。照片中显眼的是两位扛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或许是记者,没有他们,身在中国的我们绝不可能知道这些情况。
或许学生也是无奈的,洗脚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谁都可以洗,况且这又不是在洗脚店里,不过是一个水盆,一块抹布,作为大学毕业生而言没有必要去享受一次教授们的礼遇。刻薄点说,他们在参加这个仪式前,可能已经把脚好好地洗了遍——免得到时发出不文雅的气味。之所以参加,或许只是为了配合学校完成这场形式主义的游戏,借着洗脚之名,把玩亲情师恩。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活动大可不必再搞,想想吧,难道大学四年(韩国是不是读四年就不清楚了)的教育还抵不上这场洗脚吗?如果洗一次脚就可以把儒家思想中的尊师重教精神传给下一代,那又何必进行大学教育,干脆新生一入学,全校老师齐上阵洗大脚算了!
也许这只是个嚎头,毕竟明知大学只是所私立大学,一家作为,不能算作整个韩国的风气。但这种现象,是值得我国人警惕的,个人认为至少不应效仿。若是认为尊师重教的精神得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的话,恐怕是有违其本质的。
另:据报道中载,明知大学还专门选拔一批教授成立“洗脚委员会”,负责此仪式。想想若是不明就里者来到学校,看到此番门牌,不知会作何而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