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231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兄弟》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8 0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年磨一剑,余华的《兄弟》让我感到有点遗憾。就起价值来说它远远不能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他的早期作品比,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有点地摊文学的感觉。
   读过余华作品的人都知道,余华的作品多取材于文革那段黑暗时期,《兄弟》当然也未能跳出这个圈子,这本来也是未可厚非的,可是在作品中描写宋凡平、李兰、宋刚、李光头这一家的生活时候,渲染那种悲哀的气氛却有点过分。
   用余华自己的话说它写的是一种本能压抑,话不错,可是在这种压抑中,我们的体会又是什么呢?虽然悲剧容易成为经典,可不是悲剧都是经典。
  从小说本身来说,余华刻意安排作品中人物命运的嫌疑,我出生的时候文革已经过了很多年了,在这里我不说他的第一本,地二本中,刘红的变化不得不让我感到可惜,小农思想严重的她,又如何会蜕化成一个危害社会的寄生虫,难道这样出乎意料的结局能是在情理之中的吗?
感触很多,想的也很多,今天太晚了,也太累了,而且在这样的安静的氛围中,不适合对我喜欢的作家指三道四,做罢!
睡了,我刚建了一个群,为了方便大家交流介绍经验用的,群号是28522216,欢迎大家加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6-8-8 12:05 | 只看该作者
余华的文章
读去有一种撕破伤口的痛
让人痛过之后
还忆沧桑……
3#
发表于 2006-8-8 13:03 | 只看该作者
地摊文学...

LZ兄台此言让偶不敢苟同...

<兄弟>中或多或少有了些夸张...

或者说把很多的人经历都刻意的刻画在了某一个人的身上...

但,偶觉得更多的是精神...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或者说这更是一种作者期望体现的时代精神...
4#
发表于 2006-8-8 13:1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余华近似刻画了一个完美的男人...

宋刚的父亲:宋卫平...

是他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

让一个对生活近似丧失了希望的女人重新找回阳光...

而“文革”开始,宋凡平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虐待,但他坚持给病中的妻子写信,隐瞒了事实真相,用想像出的美好生活欺骗着妻子,在自己无比痛苦的时候,却依然把希望留给妻子...

给读者讲述那个时代残酷的生活的同时,也刻画了一段那个时代特有的,无比美好的爱情...
5#
发表于 2006-8-8 13:32 | 只看该作者
其次...

本书记述了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的人生...

两个称是兄弟,却并非真亲兄弟,但感情却好于亲兄弟...

从从小被赵诗人,刘作家欺负的扫堂腿...

到宋刚给李光头压在树叶下的"大白兔奶糖"

宋刚为了答应李光头母亲李兰的死前最后一句好好照顾李光头而起先刻意逃避林红...

李光头一心想着宋刚这个哥哥...

出钱给宋刚治病,和最后带着宋刚的骨灰登上太空用俄语说了句: 宋刚是太空人了...

这种兄弟之情...是极让人感动的...
6#
发表于 2006-8-8 13:41 | 只看该作者
至于其它的人物的刻画...

偶更多的觉得是和时代背景是相关的...

"文革",更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

才有了宋卫平...李光头的父亲...李兰,赵诗人,刘作家...

而后的故事,写在是一个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90时代...

才又有了从小资到放纵的林红...

才有了刘妈的女儿的怀孕...(看了久了,具体名字都记不清了,抱歉...)和处女膜骗子...

才有了宋刚那个性格的那样的命运...

有了选美大赛...有了形象发言人...

这更多是对这个时代某些特殊人物,事物的刻画...

虽然,可能,有某某的夸张,巧合,或者过于得集中...

但确是时代的正常反映和正常体现...

这偶更多的理解为小说故事情节的需要...
7#
发表于 2006-8-8 13:44 | 只看该作者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着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
   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的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余华并不算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加在一起亦不超过80万字。他是以精致见长,作品大多写得真实和艰苦,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密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及文本真实。余华曾自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8#
发表于 2006-8-8 18:3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上的,不过偶觉得每个作家多有自己不完善的地方,就象托尔斯泰....
有时候觉得文字里融入了太多信仰会 让人生出抵触情绪...
9#
发表于 2006-8-9 16:1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俺老乡~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0:1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人这样少呀。希望大家多多说自己的看法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