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3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虚假繁荣的高校"就业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3 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7月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证明上作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校方为提高学校“就业率”,要求学生必须交就业证明。一些高校毕业生为了拿到自己数年大学生涯的一纸证明,只好想方设法胡乱找个单位甚至“捏造”个单位盖章了事。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07/21/content_1454211.htm

可见,毕业生在就业证明上作假是被学校逼的。学校何以逼迫毕业生就业作假?这恐怕与有关方面对高校的管理患上了就业率这个“指标依赖症”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快速扩招,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都以二至三成的幅度“跳跃性增长”,远高于扩招以前每年新增毕业生数不过10%的幅度。大学生就业的日益艰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关方面为了消除大学生毕业群体增速过快带来的潜在影响,行政性地给各高校制定了每年的就业率指标,并明确提出“招生计划与就业率挂钩”。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就业率成为关系一些学校、院系和专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成为代表着政绩的大比拼。试想,有哪所高校敢不把就业率放在眼里?

然而,只见毕业生人数猛涨不见就业岗位稍增的社会现实,注定必将有一批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在无法解决这个难题的时候,有关方面就用就业率指标这种行政手段来解决市场问题,在各种利益驱使下,必然会出现“虚假就业率”。新华社2004年9月16日曾经刊发题为《高校“就业率神话”竟如此打造》的记者调查可说是个“缩影”:北京某学校的就业率据说是75%,可实际上连55%都不到;某高校一个30人的毕业班只有7人签约,但学校统计的就业率却高达80%。“就业率神话”是这样打造的:把一切有就业意向的、考上研究生的、通过关系搞到就业证明、有假就业合同的统统算进就业率,如果还完不成指标,那就继续搀水造假、逼迫高校毕业生搞假的就业证明。

指标管理,本来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有太多事例证明它的危害性。大学生毕业,从“包分配”走向“双向选择”,本身就说明了教育行政部门无法决定本应由市场调节的就业。就业率统计排行对高校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它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更不能作为评判高校开设专业的“硬杠杠”。有关方面以就业率指标管理高校作为,在当今的现实下,注定只能制造就业率的“虚假繁荣”。

[p:4] [s:5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6-7-23 11:0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