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53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北大清华沦为“二流”? 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14 1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新社北京七月五日电(记者 周兆军):“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这样的骇人之语,在没有香港高校参与内地招生之前,大概只有疯子才能说得出口。

然而,因为有“高考状元”舍清华而选择了一所香港大学,因为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异常火爆,所以,在如火如荼的高考招生季节,人们开始替北大、清华担忧。旅美学者薛涌率先惊呼:“北大、清华当一流名校的日子屈指可数。”


今年,内地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热情空前高涨,以香港大学为例,计划招收三百名内地学生,但报考人数超过一万。


与内地高校相比,香港高校的优势不只是能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从学制上来说,香港的本科是三年制,港生可比内地学生提前一年毕业。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内地高校要求学生学习很多与其专业毫无关系的“公共课”,在这一点上,香港高校更加“以人为本”。另外,香港高校多用英语授课,学生的英语水平绝非内地高校所能及。


正是经过这样的对比,许多内地优秀学生纷纷舍弃北大、清华而转投香港高校。而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流的生源,谈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今年,香港几所高校在内地的招生数量只有一千人左右,这对北大、清华只是带来心理上的冲击。按照薛涌的观点,如果这个数字扩大几倍,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竞争。以现在的形势判断,香港高校在内地扩招是必然的。


另外,与北大、清华多年养尊处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势相比,香港高校的宣传攻势也不容小觑。它们不惜巨资抢夺优秀学生所产生的新闻效应,会使它们在与内地高校的竞争中确立品牌优势,而对于一所大学来说,知名度是一种难以估量的资产。


面对香港高校的竞争,北大、清华未必真如其外表所显示的那样无动于衷。问题在于,北大、清华并不具备香港高校那样的完全独立地位,“戴着镣铐跳舞”,很多事情学校不能自己做主。例如,有人认为,去年海南省高考状元李洋被清华拒收,而香港城市大学将其招至门下是“救英雄于困厄”。事实上,按照内地招生政策,李洋属于“高考移民”,清华不能违背政策招收他,而香港高校则不受此限制。


人们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同时也是在表达一种不满:这两所学校长期占据一流资源而办学水平停滞不前。同时,这两所百年名校曾经拥有的光荣传统正在丧失,如今走在清华园内或未名湖畔,已很难再感受到那种曾经骄人傲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氛围。


有一个细节引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一向注重面对面考察学生的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在内地招生取消面试,理由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可能承担不起面试成本,面试会造成机会不平等。这种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胸怀和气度,应该引起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所有内地高校的重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0:12 | 只看该作者
听说今年舟山那个状元就准备去香港~~
3#
发表于 2006-7-20 20:02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精神,好象论文里用过这个词,很复杂。
  大学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影响着历届的学生。
  呵呵,喜欢香港,还是去香港的好,如果学费不是问题的话
4#
发表于 2006-7-20 20:14 | 只看该作者
有竞争才能进步啊
5#
发表于 2006-7-20 20:25 | 只看该作者
不就去了几个状元嘛,内地有的是优秀的学生
不过这一定要提高内地大学的关注了吧
6#
发表于 2006-7-20 20:42 | 只看该作者
今年浙江的2批学校分数都好低的挖~!!
7#
发表于 2006-7-20 21:06 | 只看该作者
[s:43]
8#
发表于 2006-7-20 21:30 | 只看该作者
  没话说了
9#
发表于 2006-7-20 23:3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体制的问题,,咱不谈国事~~ [s: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