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院人物——我眼中的高老师
大学里经历过太多令自己终生难忘的时刻,品尝过成功喜悦,感受受挫的伤心。离开学校的日子里开始回忆我的大学老师。
第一想到的是高老师,一个没有给我上过课,没有给我批改过作业,却是那么多可敬可爱的老师!高老师的风趣幽默,在离开海院的日子里,依然历历在目。经常会想起,高老师那满鳃棒的“落地”胡须,曾经何时已经是海院人中一个独特的及其靓丽的标志。
大一进大学后不久就认识了高老师。第一次见到高老师是在图书馆,是自己很尊敬的学长,介绍的。那时好像是学生会工作,有点事情要麻烦高老师。学长说,高老师是他非常尊敬的一个老师,人很好,很乐意帮助同学,这便是我的最初印象。
大学前,老师的印象在脑海里,太久远和深刻,对老师,除了敬畏就是惧怕。进入大学似乎,依旧是这样一个状态。刚进大学校门,带着的多半的是对大学的一种兴奋的疑惑状。那时对学校和学校里的人物都处在接受状态,我进入状态比较慢,在后来才对高老师有所了解,但这些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一个自己极为感性的认识上,只是一个层面的了解上,可我愿意这样去,看我的老师,一个海院里,我会记得的人。
因为学生会的工作,后来跟高老师,接触的较多,基本上每次学生会活动,都要请高老师帮忙。慢慢的,跟高老师之间,突然已经没有了距离,跟老师走的这么近,还是第一次。在谈笑中,也渐渐明白,原来老师可以是这样的。会展中心是学生工作的另一个舞台,高老师,经常给我们工作出主意,高老师很乐意当我们的参谋。后来我们在搞活动时,舞台布置,节目的安排,节奏控制等等,都渗透了许多高老师最宝贵的意见。
高老师有着魁梧的身体与和蔼的笑容。我愿意这样形容他,因为高老师总给我一种长辈的亲切,朋友间亲近。他会讲,能侃,将自己的想法,智慧体现在言谈中,笑容中,生活内。记得一次,团委组织的活动,中午休息,在会展中心大厅里,坐着。不知道怎么说着,就扯到说诗上去了,至今仍然记得,跟高老师大声念的一首打油诗,大概是这样的:
“天是那么蓝,
海是那么深,
黄河全是水,
青蛙四条腿。”
此时的高老师,已经不在我们的师长,长辈,而、是最真心交谈的朋友了。
每次活动结束后的高老师是平静的,那声情并貌已不在,只是在一边收拾着属于他的工作,一边看着同学嬉闹着。热闹是同学们的,在活动成功背后,而高老师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整理着他那熟悉的伴儿。
在跟高老师一起工作的日子里,请高老师帮忙太多,常常帮我们挂横幅,布置舞台背景,搬这搬那——,活动忙的时候,吃饭时都只能是外面买一盒拉面来,讲究着“解决问题”。学生的我们,总是过意不去,也许最多的话只能是说声“谢谢”,而高老师总是微笑着以“没关系,没关系”结束,而一句没关系,他总要重复好几次。让学生的我们从心里头感到由衷的温暖。
如今想起大学生活的点滴,回忆里总留下高老师的身影,高老师不教书,他给予我们的是书上没有的知识。高老师的辛劳,是坐在台下面的我们所不能体味的。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会议,活动,都基本上少不了高老师,都有了高老师的辛勤付出。辛勤,不留下一点什么,而这样在耕耘着,尽职尽责。在别人眼里我的老师或许也是一个普通的大学里的老师,但在许久后的心中,也许很多东西都已经模糊了,但高老师依旧还是那个每次活动都坐在大音箱前面或者在控音室有着一对神秘耳朵的高老师——
要离开母校了,学院的毕业酒会又是请来了高老师,那是最后一次见到跟高老师。给高老师敬了一杯酒,全当几年来对高老师一直照顾帮助的感激,但也明白这一杯酒怎能尽尽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只是在遥远的地方,借用网络向高老师问一声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