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上看到一个中山大学硕士毕业生的找工作经历,觉得蛮有意思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本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10届小硕,找工一年,跌跌撞撞,波折起伏,有得有失,金融危机之下,深感工作来之不易,故将找工经历形成总结,盼能为师弟师妹找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个人概况
主要找工时间集中于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之间,同时参加公务员国考省考市考各一次,进行网申的企业约有30家,进入笔试的企业约有10家,进入一面的企业约有7家,进入终面的企业约有4家,最终获offer情况为两个金融类企业offer,以及一个公务员offer。
二、找工规划
找工作跟打仗一样,需要战略方针,正如伟大领袖毛老爷的谆谆告诫,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将个人的时间跟精力合理分配,有的放矢,才有机会打胜仗。针对自身的特点,鄙人当时做的找工规划是这样的(仅供参考):
*目标企业:1. 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类企业;2. 公务员单位;3. 知名外企(后来感觉不太喜欢,就放弃了这一类企业)
*目标职位:倾向于市场类的职位,退而求其次则选择财务类的职位(鄙人财务知识实在不太牢靠)
*时间规划:
1. 从研一下学期开始准备,在暑期有针对性的进行目标企业、职位的相关实习,我喜欢的格言的是“早起的虫儿给鸟吃”,囧,早点把自己送到企业嘴边尝尝滋味,以便做到知己知彼,并争取通过暑期实习拿到正式offer,这一点很关键。
2.研二开始有针对性的投简历,不搞海投,集中火力准备目标企业目标职位,同时抽空准备公务员考试,争取在研二上学期有所斩获。
三、找工方法
坦率说,写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的心情是忐忑的。因为我一直认为,找工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多年学生生涯所锻炼出来的综合能力的比拼,这种Job Hunting的能力并不是能通过什么方法捷径瞬间提高的,这正如长期闭关锁国的朝鲜足球队,即使拥有伟大的金将军主体思想作为武装,依然拿不到世界杯冠军一般。然而如果这部分内容,这份工总结则沦为流水账,因此,鄙人将试图总结一些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供大家批判参考。
1. 网申简历
相信大多数找过工作的同学都深有感触,网申简历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因为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于是我们常常将网申简历归结为一个比拼RP的过程,鄙人的网申简历通过率一般,也没有什么神奇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提高网申通过率。不过,倒是有一些观点想与大家分享。
网申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据我所知,之所以网申关常常出乎大家的预料,是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简历筛选标准,不同的价值判断。例如,有些企业是关键词筛选,有些企业是人工筛选的,有些企业看重应聘者的身高体重外型,有些企业看重应聘者的海外交流经历,有些企业在学校专业要求方面设有暗门却不愿意直接公示,有些企业在语言、文艺方面具有优选要求,有些企业没有用人需求招聘只是来用于校园宣传,有些企业虽有用人需求却需要优先照顾内推人员……对于很感兴趣的企业,如果大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网申的“命门”所在,相信对于大家网申会有一定的帮助,至少能够摆正心态不至于轻易否定自己,至于剩下的,还是靠RP吧……
在网申中,有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叫做“今日不海投,明日就投海”,其实网申跟找对象有点儿像,如果是条件跟林志玲姐姐差不多的,海投的效果自然是杀倒一片了;如果是条件跟凤姐差不多的,那……囧。所以,海投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不好轻易判断,但是肯定会做很多无用功,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工作只能有一个对象也只能有一个。鄙人更喜欢另一种“精选”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择偶标准”,确定目标行业目标职位;第二步是“阅人无数”,对于目前市场上工作机会都要有了解,遇到了好的千万别错过,先做好记录工作;第三步是“量力而行”,要清楚自己的时间精力还有能力情况,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投递。第四步是“听天由命”,投完简历有要保持好的心态,明白网申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大的过程,要拿得起放得下,潇洒地面对最终的结果。
2. 笔试
市面上企业的笔试,往往都是跟公务员的行测题很类似,另外还有部分英语考题,以及著名的SHL等等。总的来说企业的笔试都大同小异,大家只要以公务员笔试题为本进行复习,再加练一下英语,也就差不多了。值得称道的是,笔试是招聘过程最少猫腻的环节,大家大可以撒开手发挥实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3. 面试
面试的形式无非就是群殴掐架(又称无领导小组讨论,或者AC),一对多,一对一这几种,在面试场上,面试官不相信天长地久,只相信一见钟情,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要决定面试者的去留,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新东方出的《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这几年卖得很火,上面关于面试的技巧分析讲解的挺好的,需要的童鞋不妨找来看看。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中大学子千万不要在面试场上照着书来背诵呀~
如前所述,我一直认为面试是一种个人长期养成的能力来的,绝非一朝一夕会有质的提高,并且面试能力体现的是一种个人的综合素质,这种素质像金子一般的闪耀,能够让你在众人群中被Hr一眼相中。换个角度讲,如果你向来能够在学生团体里面表现突出,向来能够Presentation台上娓娓道来,向来能够在朋友圈子里有口皆碑,那么,我有合理的理由相信你在面试场上的表现也绝不会差。如果你向来讷于言辞,性格内向,独来独往,而希望通过抱佛脚式的面试培训班或是一两本书来提高自己的面试能力,那是治标不治本的,别说《这些道理》,就算是《葵花宝典》也帮不了你。想要提高,想要进步,就应该改变自己,从生活开始,从现在开始,日积月累,厚积薄发。(补充一句,上述观点只适用在文科类的面试,理工科等技术类面试另当别论啦。)
除此之外,针对具体企业的以往相关“面筋”,对于面试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然而限于篇幅,鄙人在此就略过此部分内容,改为列举鄙人曾经相对有较深入参与面试经验的企业名单,有缘人看到不妨站内信鄙人,或许能帮到你一二。名单包括(排名不分先后):Shell,粤电集团,深圳建行,深圳国开行,中国信保,汇添富基金,公务员。
四、找工心态
“到最后才发现,使旅行者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
我是一个心态论者,我一直认为,90%时间的努力+10%的时间调整出一份好的心态,往往比的100%时间的努力+10%时间的努力再努力,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因此,虽然找工期间碰过不少壁,遇过不少挫折,但能基本保持一份潇洒的心态,找工之余,也不忘忙里偷闲,朋友小聚,体育锻炼,舞文弄墨。在我看来,大学的最后一年,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是自由充实的一年,也是快乐收获的一年。
然而,在找工过程中,我听到最多的是关于对找工作艰辛的抱怨,“找工作好痛苦啊”、“猪狗不如的生活啊”、“苦海煎熬保佑我快点上岸吧”,这种日积月累的抱怨已经将找工作的辛苦程度妖魔化,甚至是在许多人心中形成恐惧心理了。固然,找工是辛苦的,日复一日招聘会的奔波,过五关斩六将的激烈竞争,无疑是对个人体力脑力的大考验,然而真正使人煎熬的源泉,并不是奔波劳碌的辛苦,而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莫名恐惧——面试前的焦虑面试后的煎熬,而这,也正是藏在我们鞋里的那颗沙子。
倒掉鞋子里的那颗沙子吧!我所知的中大学子,只要愿意就业,就绝不会有失业之孚,并且大多数同学都能找到基本满意的工作,而当我们上岸之后,回过头来看找工时的困难煎熬时,会感觉不过如此,所谓当局者迷,其实我们并不惧怕高山,只是当时受到鞋子里的那颗沙子困扰而已。写这些话,是希望能够对在找工作中受到煎熬的师弟师妹有所帮助,明白这个道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找工,享受最后一年的大学生活。
毕业在即,时光宝贵,不知不觉间已在康乐园呆了六年之久,对母校深怀感恩之情,希望拙文能够为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幸甚至哉。
P.S. 坛上很多盆友在问,所以补充一下,鄙人最后去当了个小公务员。谢谢诸位关心^^
(其实,最后的选择并不太重要,拙文的目的只是跟大家分享一段找工的过程跟总结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