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一篇有些长的文章,请耐心看。这是一次写成的文章,可能会有许多问题。
--现状 我是在一个都市成长的人,经过漫长的4年大学教育,对于工作与未来还是有期待的。曾经在高中阶段就有过各种赚钱的想法,大学4年时间把这些幼稚的想法都打消了,因为那些想法并非我的专业,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本钱。到了要毕业的时候,没有人给我安排好工作,我也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急着找工作,我的想法就是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好了,然后给自己留些余地完成自己的想法。我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我的专业曾在入学时是非常热门的专业,我想简单找一份能应用自己专业能喂饱自己的职业就可以了。 然而愚笨的我发现今非昔比,市场上被比我们低学历、早进入社会、薪资低廉的各地人士,我们必须面对和他们打拼的场面,而薪资的低廉和社会经验永远会将我们这些大学生打败。在相关专业的招聘信息里,我甚至找不到一份要求大学毕业生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将以与招聘信息所要求学历相同的人去竞争,以相同的薪资、职位。 幸运的是,我还算能进入一家在我们行业颇有名气中型的私营企业工作,对自己能力非常有信心的我希望面对的是合理的管理与经验的学习,当然更希望在度过试用期后有合理的工资。可是事实证明,我“遇人不淑”,公司里人都很好,可是管理混乱,公司唯一奉行的策略是:多劳多得、惟命是从,也就是“剥削”政策。刚入公司不久就牺牲了国庆假期,以及好几个通宵。而长期牺牲的是每天规定7小时工作却要24个小时“待命”,周末也同样是“待命”时间,随叫随到,每天平均工作时间10小时。虽然加班或通宵后有相应的调休,可是面对老板的脸色和无时无刻的要求,这个“调休”是永远休不够的,而只要“事情”没有做完,是没有下班时间的。而同事中一些外地来的强壮男孩都为了“多劳多得”的策略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却可能因此赚取了第一桶金。终于在恶劣的工作环境(环境逼挤、灰尘漫天、烟雾缭绕、设备落后)、苛刻的制度和在过了试用期后也仅能度日的薪资条件下,我辞去了这份工作。 我想同时期和我同样无所依靠的大学生们,大多数的情况并不比我好太多,面对的是无工作、低薪酬、无所为或者转行换业。除了部分顺应市场需求、能够推销自己的最优秀(非指学业)的部分学生。但必须说的是,我们这些“小孩”按照“家长”影响力的不同,处境也不尽相同,很难说孰优庶劣。
--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说起来像个经济词汇,可是算起来都是家长的血汗钱。以我们学校和城市来普遍情况来算: 学费: 1万/1年 ÷ 12个月=833.33/1月 生活费(包含食宿、水电):1200/1月 网费:50~80/1月 路费:50/1月 (包括公共交通和回家,视个人情况而定,暂如此算) 零用钱:150/1月 (视个人情况而定,暂如此算) ――――――――――――――――――――――――― 合计:2283.33元/1月 × 12 = 27399.96元/年
以上费用是以一个普通城市学生来算,也就是每年每家都要用至少2万7千4百元“盈余”投资在“教育”上,这还没有多算各种“学杂费”、添置生活必需品和部分人“上供”的费用。以我们学校来说,家长要负担更重:水电自负,而且价格不菲;面临学校要求各种各样名称的“费用”,例如2分钟可以走完1个过场的体检需要另缴100~200元;各种各样专业教材需要自己掏钱;必须电脑,要自己购买。 按照以上计算的费用,在城市富裕家庭是一笔不小的资出(因为消费也相应增加);在城市一般家庭是仅仅“可以负担”;在城市低收入家庭是“出血负担”或“借贷度日”。而其他本地农村和外地城市或农村则不用多说。 或许可以说我们还可以争取“奖学金”,不过对于我所处的学校,“奖学金”的获得都取决于不稳定因素。因为老师给的学业成绩并不太负责,需要各种校园“社会活动”加分,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与考勤。所以“奖学金”需要太多“活动”而不易获得。毕业后,事实证明这些“活动”并不全代表你在社会上的能力。
--大学生活 我想不需要在这里赘述了,“后悔上大学”的相关新闻是个好例子。我想我们面临的是扩招、师资不足和学校无法、无心应付市场变化的问题。 我想大学阶段最让我气恼的是,我们必须在关键的时刻,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完成对于毕业后的生活毫无用处的论文。这严重破坏了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社会问题的时机。
--教育期待 可以说社会上大概被称为“80后”的大学毕业生,都是负载着家长的巨大期待的。“80后”为人所诟病的许多事情都源于这些期待。“80后”的家长们大部分是无缘受到教育的,他们可能因为文凭问题经历了各种艰难的挣扎。因此,无家长不希望“小孩”能上大学,接受大学教育。其一,是希望下一代有更好的前途与命运;其二,是希望下一代能摆脱“文凭”的羁绊。 我们这一代的家长我想很多是矛盾的,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同时也害怕孩子受苦,事事都照顾他们。所以我们一代人在毕业前大都是成长在资源环境的顺境中,并且或多或少的携带着家长的期望长大。 但是我可以说这种成长是“艰辛”的,面对的是家长无条理的“监督”和“期待”,面对的是经济起步并腾飞社会下的水泥石林、车水马龙,面对繁忙万变的社会与家长,面对屋顶下电视与作业的孤寂。缺乏的是草青青、林森森、水蓝蓝、风悠悠的热闹快乐假期,缺乏的是与单纯小伙伴快乐放肆的玩耍。家长的“关心爱护”与“期待”就像Big Brother 的大银幕在看着你一样,连大笑一场的勇气也没有。所以我们一代人中,成绩好的或许成为很好的专业人士;成绩一般的都顺利毕业。但大都养成了不多想国家、社会、家庭上的事情的习惯。
同样,经受过十多年教育的我们,许多人都对自己这十多年来的“孤军奋战”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期望,有些人希望赚到第一桶金,有些人希望一展所长,有些人希望能找到份还好的工作。
--教育的盈利 在这样巨大的期待和投资下,全国无数莘莘学子就这样从大学里毕业了。然而却发现,社会上没有人在期待我们。在我们学校就在遥远的郊区校址举办了几场稀稀落落的招聘会,面对着逛了几圈一份简历都投不出去的状况:根本没有和自己专业相当或想从事的职位提供,当然更没有理想的单位或企业来招聘。 我突然迟钝的发现,原来社会上早已没有我们的位置,这些位置已经被早毕业的稍低学历人士占据,面临的两个字就是:经验,2、3、5年的经验。而在有2、3、5年的经验前,我们与普通工人没有区别。有行业前辈会说:出来社会都是这样的啊,有什么好奇怪。可是被人忘却的是:我们好不容易通过高考的考验,具有至少相应的智力水平,为的就是有更好的前途、更好的工作。我们在已经适应工作的年龄接受了4年的大学教育,为的就是这样可能会比直接出去工作优越。父母在不小的年纪付出大量的金钱养育我们这些超过18岁的“小孩”,是希望这样我们的未来会更好,也是希望这样的投入是有回报的,只要大学毕业我们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自力更生了。我们的年纪经过十来年的教育后都已是23、24、25了,也就是没有读大学的同学当了妈妈的时候,我们才出来找工作。结果,我们还必须从社会底层打拼2、3、5年来获得资格的认同。更让人不得不折腰的是,各地来的年轻人为了低廉的工资打拼,我们在“家庭”和“学校”的“优越”环境下十多年,从没想过自己毕业了要做廉价的体力活。而像我们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也从来没想过将面临放弃专业,这将意味着4年时间和金钱上的投资毫无意义。
现在大多的大学毕业生,都在从事着工资不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在等待机会,或放弃机会。也有很多大学生没能找到工作,成为“啃老族”。更有许多人想筹钱做小生意、开网店这些与十多年养育与教育完全无关的行业,我们高中毕业就能做这些,或许现在已经能养活父母了。当然为了不浪费这些教育,许多人选择考研究生,问题是,既然市场上已经没有多少适合大学生的职位,又有多少适合研究生?大学的老师们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研究生作为老师又能有什么作为?
无论如何,这些大学毕业生们大都必须投回父母的回报,因为仅靠工资吃不饱饭,找不到工作靠家里养,做小生意要本钱,读研究生也更要学费。看上去不像作为“大学生”的境遇,更像是高中、中专生。结果父母在投入了十多年的教育,把“小孩”养到了二十多岁,还要继续养下去,还不能指望他们能为自己养老。我想这个“亏本生意”父母们还必须做下去。当然也不无成功的例子,他们要不是本身能力非常优秀又遇到了好的机会,要不社会活动能力非常强,要不家里的支持非常强大。而余下大部分的却无所作为。 或许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学识和专业知识去创业,但不要忘记,我国的经济刚刚进入轨道,我国的教育不普及也不完善,同时我们却已经习惯了见到国外的种种经验成果在国内实行。我国市场的口味既高又低,国内外企业财力雄厚、经验丰富,大学生想插足其中困难重重。更不用提学生无法负担的许多需要“实验”的专业领域。我想国内的市场没有成熟到适合学子创业。许多大学生到毕业已经是为学费负债累累,不要说创业。
换个角度,从国家的利益来说,“80后”的大学生应当成为现在国家的活力,因为他们通过了高考的“智力测试”,他们有“文化”,他们年轻力壮。而不管具体地方的做法,国家也是投了大量经费在教育上,这种投入也应该有所回报。可是当今经济的腾飞在于,我们的市场经济,我们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如今市场需要的是工业大生产,经营、管理,世界的工厂需要的是企业家、资源与工人,世界的工厂也意味这并非“世界的头脑”,头脑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同时经济发展必须要有金融经济专家,必须对外交流。当然更需要有公务员。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我们要实现全民小康。那么除此之外呢?除了这些行业之外,我们还有许多有头脑、有“文化”、年轻的,各自学过不同专业也有着不同志向的大学生是否只能投身于这些行业?金融、职工、公务员?这样我们才不用为生存担心?经济的发展要有中国特色,但更需要的是学习他国,那么除了“执行”,没有需要我们“文化”和“智力”发挥的空间?家庭和国家给予我们的如此“优越”的学习的机会,我们是否只能投身于这几个行业才能安身立命?或者我们忽视国家和家庭给予我们再附加自己努力的大学4年教育,把自己当成个社会新人,仅从经济和吃饱饭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该从事的行业? 我想如果大量大学生只能靠不需要特殊专业的工作和微薄工资度日,那么这将是智力的极大浪费,像那句话所述“浪费脑力是可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