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政治课),但大学生却普遍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为此,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批示中宣部及教育部,要对高校的政治课进行改革调整,并要求注重实效。从今年九月的新学期开始,新大学生的政治课将由原来的八门紧缩为四门。专家认为,新教材比较贴近现实。
据官方新华社旗下的《了望东方周刊》报道,不论是甚麽专业,内地高校学生一般都要学八门政治课,约相当于本科生所学课程数量的五分之一,因中共认为政治课关系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但大学生表示,一上政治课就“头疼”,觉得枯燥乏味,在政治课堂上,“睡觉者有之,读金庸小说者有之,背英语单词者有之”。
有学者指,高校的政治课程远离现实生活与实际,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存在问题。
为此,胡锦涛前年三月作出批示,下令中宣部、教育部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高校政治课的教学问题,要本与时并进的精神,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政治课的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
中宣部、教育部当月即成立调研小组,展开持续近九个月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同年,按胡锦涛的指示,中共中央又专门印发“关于改进大学生政治课”的文件。历时两年,中宣部、教育部牵头的专家小组终于在近期完成了高校政治课的改革调整,并已基本完成教材编撰工作,目前正在对大学的政治课教师进行培训。
据悉,高校的政治课程原来是八门,现在减少到四门,其中有三门课是由原来的六门整合而来,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另一门是新增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调整后不再设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划入必修课,不再算作政治课。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政治课教材的修订,也体现了与时并进。胡锦涛今年三月讲话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加入新教材,并成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