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285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走在暧昧边缘的寻找——彭浩翔新片《伊莎贝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0 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世上,貌美的女子和面目平庸的女子,如果剥去俗世的外衣,你会知道她们的灵魂并无区别——因爱而生,为爱而死——我说的是灵魂。女人们就是在这世间行走的寻找爱的孩子,她们对爱从不厌倦,一生一世都在追寻,永不停歇。一些女子,在嫁人生子又变老后,遥想的是那年桃花树下的青衫少年,念念不忘的是那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最后终于变成的是张爱玲笔下的一生有憾;还好,还有那么一些女子狂野勇敢无所畏惧,遇上了就再也不放手,哪怕她只有16岁,哪怕那个男人是自己的“父亲”。
  (一)
  成长是一件公平的事,它迟早要来,迟些的那个,是对澳门司警马振成。
  酒吧里夜店里,他在女人们身影和身体中留连着放纵着迷醉着,三十几岁的男人,脸上早就刻着不露声色,你可以看见他发福的肚皮,可你看不懂他的眼神看不透他的心。直到有一天,那个绝美的女孩子盯着他的眼睛说,“你没和我睡过,可你和我妈睡过,我是你女儿。”那颗在告别青涩年华后就一直在江湖里反复煎炸的心,终于遭遇了重击。
  是在潮热逼仄而又处多事之秋的澳门,窄长破落的街巷,低矮斑驳的房屋,颜色像极了马振成从17岁那年再没翻晒过的心事。那一年,他和已有身孕的她一起坐公交车,他交到她手里3000元钱,而16岁的她扬起小脸满是欣喜地问,“我们要结婚吗?”
  伊莎贝拉,真是很美的名字,男人们在拼读的同时,脑子里必然出现风情的长裙女子,在夏日的夜风里一步一步摇曳着微笑走来。17岁的马振成因为这个名字,爱上了张丽华;33岁的马振成,在张碧欣一声声的“伊莎贝拉”的撕心裂肺的喊叫中,终于明白,16年来,原来自己什么都不曾忘掉——那一年,在那个女孩子即将走上手术室的时候,在她在需要他的时候,他没能紧紧握着她的手。
  (二)
  成长真是一件公平的事,它迟早要来,早些的那个,是对张碧欣同学。
  有一年,明白了自己原来生活在妈妈的谎言里,于是不想要什么最好的生日礼物,张碧欣只想爸爸能在自己睡着的时候盖上被子。她早就明白“学校里的男生都不适合我”,她更清楚地知道,她想要的就是那个“父亲”,只有“父亲”。
  16岁纤细美好的张碧欣在马振成宠爱的疼爱的目光里肆意撒娇撒野。把丢失的错过的都补给我吧,你离开我那么多年,就让我枕着你的胳膊在你怀里闭目静享宽厚的温暖,就让我借着醉意唱那首“今天今天星闪闪,剩下我漆黑中北风中带着泪”。
  没有过多渲染张碧欣对母亲的爱,她总是那么含笑地搞怪,却在那个酒醉的夜里终于哭出声来,马振成闻声而起,“还在想那只狗吗?”“我想我妈妈。”在寂寞与等待中长大的孩子不再孤单,心中郁结堆积终于在父亲面前尽情流露,父亲,以后我跟定你了,甩也甩不掉。
   为了守住父亲,让他只属于自己,张碧欣同学单枪匹马地和马振成的“马子”们较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或苦心婆心或声色俱厉。“跟得了阿成的,一定会灌酒了”,那好啊,比试吧。两个女人都是对瓶吹,剩下的那人就是胜利者。回到家里的马振成,对着酒醉的的张碧欣唠叨,而胜利者却醉得不能开口,只是得意地含笑作答。
  (三)
  在回归的大背景下,澳门司警马振成因为涉黑需要“跑路”。和男人一起“跑路”,是张碧欣憧憬的,当一直暗恋她的眼镜男同学向她表示担心,她倚着台阶向后靠着,吐一口烟,再讲道理,“在江湖上,但求见得了人拜得了神,就算了”,典型的马氏语风,她已经越来越像那个男人了。像要和爱人旅行一样,兴奋的张碧欣为“跑路”东南亚购置了蚊怕水,解辣的茶叶,100倍的防晒品,及各式不同的T恤,她认真地标记整理,只等出发。
   而33岁的马振成终于坐在了那条等待张丽华的长凳上, “对不起,那年我没有等你。”他看见她还是那一年时的羞涩模样,微笑着听他讲话,只要他开口,她什么都能原谅。
  如果没遇上眼镜男同学,也许结局就不一样。可是那句“我只想她活得好一些”触动了马振成,没错,小混混才跑路,司警该做司警做的事。从没讲过生活的艰难,却终于决定在最后时刻告诉她,那年抢了金表去为张丽华打胎。生活就是这样现实,小小草根的生存永远是挣扎的姿态,因为“不是人家看不起你,是看不见你”,以为自己一直想要的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可是,全错了,这样的生活,“我不要”。
  (四)
  伊莎贝拉是16岁的张丽华名字,也是知道自己患癌后送给女儿那只小狗的名字。那是张丽华心中的不可碰触的梦,她想以另一种方式告诉女儿,她一直爱着那个叫马振成的男人。
  而张碧欣,一直走在寻找伊莎贝拉的路上,那只象征着妈妈最后嘱托的伊莎贝拉最后变成了陌生小女孩手里牵着的“当当”,妈妈,不要紧,马振成他没抛弃我,他不会再抛弃我。
  现在,嘿,那个人是我的男人,他愿意为我洗净过去,我愿意等他出来和他一起养养狗烧烧饭赌赌钱,多开心。
  (五)
  以不伦之恋开始,情节和细节一直在暧昧边缘行走,背后是却另一个少年时不愿提起的往事,是一个丧母的女孩寻找父亲的故事,是一个患癌女子一直寻找旧梦的故事,是一个男人寻找最初尊严的故事,是一个为爱都找回自己的故事。
  其实成长是发生在每一天的事,也伴随一生的事,不会停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8:01 | 只看该作者
写在后面:
  1、现在的港片,有两个导演的片子一定要看——杜琪峰、彭浩翔。后者让我回味至今的是《买凶拍人》,百看不厌,但《AV》却是特别要推荐给男生,情色镜头是部分原因,但青春期那份迷茫中躁动会让你感触最深。
  2、从当年的印象“傻强”到自己独挑大梁的马振成,杜汶泽离傻强有些遥远,但他的憨直模样,让我们更爱他。
  3、梁洛施的英文名字就是“Isabella”,她的经历与片中张碧欣极似,美少女在小小年纪就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电影,多多关注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8:06 | 只看该作者
袁蕾:一个伊莎贝拉,三个草根的梦

南方周末   2006-04-20 16:14:32

《伊莎贝拉》是杜汶泽和彭浩翔合作的“不是兄弟”公司首部作品;杜汶泽首次当主角,首次当监制。彭浩翔导演的《伊莎贝拉》让金培达成为第一个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音乐银熊奖的华人。

彭浩翔、杜汶泽、金培达在电影业里挣扎,为的是养家糊口,还捎带着一点自己的梦想,《伊莎贝拉》给他们一个共同圆梦的机会……
    
选我,还是选施瓦辛格
  
彭浩翔没买车,甚至没去学开车。跟香港绝大多数市民一样,他喜欢揣着一张八达通卡,每天坐地铁上班,不停开会不停工作,然后坐地铁下班。他喜欢在地铁里转来转去,偷偷地听旁边人讲话,尤其是男女吵架。
    不工作的时候,他常会陷入发呆状态,然后用各种的奇怪想法来打发。有次,他看到桌上咖啡旁的白糖,就把它们倒在桌上,堆成毒品的样子吸进嘴里。这个点子后来用在反映大学生苦闷生活的影片《AV》里——这部电影的创意来自陈凯歌自传《少年凯歌》第一段的一句话:“人到13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1990年,彭浩翔17岁,他在《电影双周刊》看到一个广告,香港电影学院将举办“电影编剧课程”,一共12课,每课两小时,学费是1080元。
    彭浩翔身上只有80元。他把爸爸约出来吃饭——父母离婚后,他跟着妈妈过。这顿饭的结果是,他从爸爸那里拿了500元,又找姑妈拿了500元,加上自己的80元,交了学费。他梦想着12课上完,就能学到大卫·林奇的编剧手段,成为“香港的莎士比亚”。
    编剧课如期结束,他没有学到大卫·林奇的编剧手段。彭浩翔找老师“算账”,要他带自己进入编剧界。老师的建议是:想当编剧,先当影评人;想当影评人,先在报纸上发表影评。
    彭浩翔兴冲冲地把自己写的影评寄到了一家报社。报社编辑告诉他:我们只接受影评人的影评,你没有发表过影评,不算影评人。
    面对“鸡生蛋,蛋生鸡”难题,彭浩翔找到一份发行量不大、编排得密密麻麻的报纸,拿出自认为写得一般的影评,从电影杂志上剪下剧照,一并拿给排版公司,按照那份报纸的版式、字号,把影评、剧照和自己的名字排了上去,弄出一份“剪报复印件”。他把“剪报复印件”连同自己最得意的影评寄给了最初那家报社,同时附上一封诚恳的信:我听取了编辑的教诲,努力提高文字功底,影评终于得以见报……
    一个星期后,彭浩翔最得意的影评终于见报了。
    当影评人要多看电影。1993年,施瓦辛格主演的《幻影英雄》上映,彭浩翔跟平常一样要看首映。《幻影英雄》片长不是之前宣传的90分钟,而是120分钟。30分钟误差,意味着要占用原本用来陪女朋友逛街买碎花长裙的时间。女朋友要他作出抉择:选我,还是选施瓦辛格?彭浩翔当机立断:选施瓦辛格!女朋友当场分手,初恋就此结束。
    
    坐在我旁边的总是影帝
    
《头文字D》是周杰伦的第一部电影,当时他在片场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杜汶泽安慰他:以后这部影片参加颁奖礼,你会坐在我旁边,知道吗?一般颁奖礼上,坐在我旁边的那个总是最后的影帝。
    杜汶泽不看影评、不看报道、不问别人自己演得好不好,每次自己参与的电影上映,他只会给一个人打电话听反馈,“黄秋生说我演得好,那就是好;黄秋生说不好,那就是不好。”
    1994年,杜汶泽12岁,没有工作,也从没想过当演员。亚洲电视台一个监制问他有没有兴趣当演员,杜汶泽只问了一个问题:“有没有钱?”监制回答:有,大概几千元。
    “在香港生活,几千元是完全不够的,但总比没有工作好。”于是,杜汶泽开始跑龙套。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踏入演艺圈后的第一个理想:一套不臭的戏服。
    他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是清装戏,演一个太监,有台词———“喳!”
    “那个衣服是很臭很臭的,帽子好像30年没洗过,回去家里洗头洗3天都洗不干净,那时候的理想就是有一套比较干净的戏服。”
    拍了一两部电视剧,杜汶泽开始有了干净戏服,他开始梦想能有的对白。
    又拍了一两部电视剧,1995年,杜汶泽在连续剧《精武门》中演“精武门学员”,开始有对白。这时他想:什么时候我能演上有名字的角色呢?
    早在1995年前后,彭浩翔就找过杜汶泽。彭浩翔当时也在亚洲电视台,给综艺节目写稿,两人不熟悉,只在走廊上偶尔点头打打招呼。他拿出一个自己创作的剧本———《买凶拍人》,告诉杜汶泽:“这个剧本很适合你,你一定要来演男主角。”
    杜汶泽十分认真地看完剧本,郑重地向彭浩翔建议:“你去找份正正常常的工作吧。”
    又拍了几部电视剧,杜汶泽的角色开始有名字。到了1997年,他在电视剧里的角色开始拥有自己的房间。
    “我最开心的是有自己的房间,戏里面讲一家人,我演阿龙,通告上会说:阿龙的家,一场、两场……”
    这时,他才敢梦想拍电影。1999年,他在小成本鬼片《尸气逼人》演了一个小配角。此后的6年里,杜汶泽一口气出演了30多部电影——全部是负责搞笑的配角,包括“让我身价涨了10倍”的《无间道》里的“傻强”。
    2005年,杜汶泽为自己设定的梦想是:拍一部电影,不要是喜剧,最好还能当一次主角。
    
    电影原声唱片上只有你的名字
    
彭浩翔离开亚视之后,没听杜汶泽劝告,去找份“正正常常的工作”,而继续拿着自己的剧本到处给人看。
    1997年的一次聚会上,彭浩翔认识了金培达。当时金培达已经给陈可辛的多部影片配过乐,在电影圈颇有名气。彭浩翔很兴奋地告诉金培达:我快要拍电影了,希望你到时能担任电影配乐。
    彭浩翔还记得金培达微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很喜欢帮新导演。”
    他们之间的合作还要推迟几年。1998年,彭浩翔成功地将自己写的剧本《全职杀手》卖给了刘德华,但无法说服投资人让自己当导演。《全职杀手》的导演是有票房保障的杜琪峰。直到2001年,彭浩翔才当上导演,金培达也如约与他合作,为《买凶拍人》配乐。
    金培达很喜欢跟新导演合作,马楚成第一部电影是他做的,冯德伦的新片也是他做的,现在他正帮一个台湾新导演苏照彬做。跟新导演合作,意味着未来的工作机会,“导演跟电影配乐的关系比较有延续性,杜琪峰找钟自荣,刘伟强找陈光荣,陈可辛找我,一路下来基本上就定型了。”金培达说。
    “其实做电影配乐的从来都很被动。”金培达说,“做流行音乐,你可以开个公司,签个歌手,专门让他来唱。但做电影配乐没可能自己开个电影公司,签个导演,专门给他写配乐吧?”
    “如果按一分钟音乐值多少钱来说,电影配乐很不划算。”金培达的计算很简单:在香港做电影配乐,报酬一般是5位数到6位数,有时候100分钟的电影,需要80分钟的配乐;一首主题曲的价钱也是5位数,但是只需要做4分钟音乐。
    让金培达迷恋的是电影配乐给他带来的成就感:“电影配乐是你一个人的事,电影原声唱片的封面上是你一个人的名字。流行音乐唱片以歌星为主,看不到你。”
    “当然,电影是导演的东西,观众还是不会记得你。”金培达补充说。
    
    谁知道澳门的路上有没有草?
    
        后来,彭浩翔又恋爱了,对象是一位澳门葡籍女孩。他们一有机会就在澳门逛,逛遍了大街小巷。彭浩翔当时穷得只能每两周买一次船票到澳门去她。几个月后,两人分手了。一年后,女孩给彭浩翔寄了一张明信片,说自己考上了警察。两人失去了联络。
    “在香港,两个人分手之后,可能永远都不会撞见。但澳门很小,这条街分手,很可能下条街就遇到了。”彭浩翔很喜欢重复这句话。
    拍完《大丈夫》后,彭浩翔跟杜汶泽聊天。杜汶泽突然问:会不会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自己的女儿,但自己并不知道呢?两人就着这个问题谈了下去:如果女儿回来找你,你会不会怕?会怕,会越想越怕,但也越来越有趣。
    彭浩翔回去以后,开始写剧本。他用在电视拍摄上的时间没有一部超过16天,用在写剧本上的时间没有一部少于10个月。用了1年左右时间,《伊莎贝拉》的剧本出来了。
    故事发生在澳门,主角是警察:中学时,伊莎贝拉怀上了阿成的孩子。阿成陪伊莎贝拉去拿掉孩子时,偷偷溜走,从此两人再没联系。阿成后来当上了警察,他与上司一起,与走私集团勾结。澳门还有几个月就要回归,当局对警务人员违法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犯罪集团准备让阿成一个人顶下所有罪行。这时,一个女孩突然闯进了警察阿成的生活,声称自己是他和伊莎贝拉生下的女儿……
    彭浩翔拿着这个剧本到处找投资的时候,已经拍过《买凶拍人》、《大丈夫》和《公主复仇记》,但媒体上仍然称呼他“一个新导演”。他找了两三家电影公司,老板们的结论惊人地相似:钱可以给,但不会给那么多。在他们看来,这个故事既没有动作场面,又只是讲两个人的故事,不会太花钱。他们甚至建议:整个剧组住在澳门,开销太大了,其实可以不用真去,就在香港取景,观众看不出来。
    2005年,3部“无间道”的成功,让杜汶泽在寰亚公司也能说点有效果的话了。他帮彭浩翔牵线,找到了林建岳———在香港电影最低潮的时候,投资3000万港币拍《无间道》的人。接下来的事情就一帆风顺了:林建岳同意投资,同意影片在澳门拍,同意由杜汶泽当男主角。
    杜汶泽顺便也实现了自己刚刚产生的一个梦想:当监制,管钱。
    彭浩翔找投资困难,还跟他想“改造”澳门有关。比如,男女主角在石头街道上散步那场戏,女主角走几步就踢掉鞋子,走过去,穿上,再踢掉。彭浩翔需要石路上有草:“多点草,让人觉得澳门没有那么多人。如果一个地方太忙,有很多人来来回回,草是没有办法生出来的。”不幸的是,现实中的澳门,绝大部分地方的确有很多人走来走去,石缝里没有什么草。彭浩翔提前几个星期让人去石头缝里撒草种,隔一个星期去看看,自己亲手再补撒上种子——“总有不被路人踩到的草”。没有电影公司认为这是坏点子,观众会留意到爆炸的烟火,但有几个观众会留意到路上石缝里的野草?
    杜汶泽管钱,这一切都好办了。
    彭浩翔和杜汶泽再次找来金培达为影片配乐。但这次,金培达开始认为电影不光是导演的东西了,他想让音乐说更多的事情。“杜汶泽跟梁洛施台阶上那一段,他们是有台词的。但我觉得只有音乐,没有声音。”金培达在这个问题坚持不让步。最终公映的电影里,这一段只有音乐,没有台词。
    最终,《伊莎贝拉》花掉了1000万。彭浩翔惟一觉得不足的是,澳门其实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小,在澳门拍戏的15天里,他从来没有遇到那个澳门女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8:13 | 只看该作者
几个比较喜欢的片段和对白:

1、结尾在上法庭前,马振成在对着自己“女儿”说出自己这几年的过往,张碧欣捧着碗汤哭。“在澳门做人很难,没有金表,不是别人看不起你,是看不到你......”导演这次选演员真的选对了,看杜文泽的眼神总是玩世不恭后的努力,很对马振成的味。

2、“甜不甜啊,马振成?”
    “不甜啊,张碧欣”
    “很甜啊,马振成”
    “开个玩笑,张碧欣”
    “无聊马振成”
    “白痴张碧欣”

3、梁洛施喝多了之后,在那里手舞足蹈唱《梦伴》

4、最后,张碧欣送阿成去法院时,阿成在张碧欣背后的留下的粉红色的眼泪,还有那些沉郁的音乐。。
  
  “对不起,那天我没有等你。”
     “对不起,我没有后悔和你在一起,要是能回到过去,我还是愿意成为你的伊莎贝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8:18 | 只看该作者
导演: 彭浩翔
   主演: 杜汶泽 / 梁洛施 / 黄秋生
   上映年度: 2006
   语言: 粵語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Isabella,伊莎贝拉,西班牙语:“上帝的承诺。”
    粱洛施,一个也叫伊莎贝拉的混血女孩,幼年丧父,生活贫困,她没有想到在自己17岁的时候,会出演一部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电影。
    《伊莎贝拉》,鬼才导演彭浩翔的最新力作,这是一部我肯定会进电影院去看的电影,因为彭浩翔,因为杜文泽,因为金培成,因为他们的草跟身份,或者说因为银熊奖。
    之前,我可能根本不会关注这样一个姑娘,无可挑剔的年轻美人,签约于香港的最大的艺人公司,网页搜索出来的写真照片要成倍的多余关于她的消息和采访,一个急吼吼要成为小张柏芝的新生代玉女掌门人……
    其实粱洛施也是个小人物出身,粱洛施的母亲不过是一个赌场的发牌女工,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病逝了,母亲拉扯着粱洛施和大她7岁的姐姐艰难过活,他们去亲戚哪里借钱,却总是遭人冷眼,因为交不起房租,经常要拖着东西四处搬家,母亲总是善意的欺骗她们,“爸爸在葡萄牙工作”,一直到粱洛施12岁,她才知道自己早已经没有父亲。
    她大哭了一场,然后她用自己1米70的瘦弱高个子去挑生活的担子,她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说服母亲:把读书的计划放一放,提前工作,她和一家模特公司签约,后转签到英皇公司,粱洛施一直在学习舞蹈唱歌表演等技能,为杀入娱乐圈热身,母亲却一直告戒她不要入行太早,不要随便轻信别人,甚至母亲教她怎么喝酒:“女孩子要会喝一点酒,知道酒的滋味,那样就不会在外面随便被男人灌醉了。”
    如今粱洛施也只相信妈妈一个人,“妈妈永远不会出卖我。”她那双亮亮的大眼睛里,偶尔会闪过一点恐惧。
    《伊莎贝拉》里的粱洛施,确实很让人着迷。在迷离的音乐和陆离的色彩画面里,她穿着简单短小的衣服,用衣服的颜色表达内心的情感,纤细的身体游走在澳门颓废的街道上,用尚未成熟的身体与生活对抗并获得关系,她踢掉鞋子走路,埋头用力吃饭,喝完酒乱唱歌,满脸兴奋得爆碎酒瓶,从大背包里使劲翻腾着找打火机,为浪迹天涯而精心挑选牙刷……这些细节让我们似曾相识。年轻的,残酷的,叛逆的,执拗的,脆弱的惨绿少年,心里埋藏着爱,却爱得不合章法。
    《伊莎贝拉》其实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澳门,主角是警察马振成:中学时,伊莎贝拉怀上了阿成的孩子。阿成陪伊莎贝拉去拿掉孩子时,偷偷溜走,从此两人再没联系。阿成后来当上了警察,他与上司一起,与走私集团勾结。澳门还有几个月就要回归,当局对警务人员违法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犯罪集团准备让阿成一个人顶下所有罪行。这时,一个女孩突然闯进了警察阿成的生活,声称自己是他和伊莎贝拉生下的女儿……
    在这里父女之情与情人之爱,一直是混淆的,影片一开始就背上了乱伦的影子,导演再一步步将其化解。影片中马振成带着对初恋女友的歉意温习着与女儿在一起的初恋感觉,从来没有体会过父爱的女儿肆意挥霍着对父亲的依恋。当女儿把父亲的情人们一一劝退,父亲当着情人的面答应要对女儿好一点的时候,我宁愿相信这是爱情,不是亲情。
    一个从来没当过父亲的女儿,和一个从来没女儿的父亲,就是这份的疏远和过度依赖,把人物关系拧合起来,让人疑惑并抓狂。生活中没有父亲的粱洛施, 甚至不知道与一个男人生活在一起到底是什么感觉,所以她才把影片中那种暧昧的感觉表达地如此自然而充沛。
    最后导演巧妙得化解了乱伦的嫌疑,就像他反复阐释的创作初衷:“女儿是父亲的最后一个情人”。
    一个老男人的爱,爱得很克制,又很不克制,这是这部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据说,彭浩翔之所以在澳门拍这部电影是因为他在澳门也确实爱上过一个澳门葡籍的女子,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在香港,两个人分手之后,可能永远都不会撞见。但澳门很小,这条街分手,很可能下条街就遇到了。”彭浩翔反复地重复,可是在拍电影的这段时间,他依然没有遇到这个葡籍,女子世界在你想小的时候就会变大,在你想大的时候就会变小,所以请习惯了彭式黑色幽默的原谅他的温情,这个温情默默的胖子其实在拿自己讲一个残酷的笑话。
    难得的是《伊莎贝拉》的残酷不带有任何抱怨的色彩,逼仄、炎热、肮脏的澳门夏天,破旧的房屋,女孩未发育的身体,老男人那臃肿的身材,犯罪的阴影,世纪末的惶惑感……这一切都是令人绝望的,但那模糊混乱的绿色最后变得光明,温情优美的音乐填补着影片每一个沉默的缝隙,我甚至在荒凉的背后体会到了一丝暖意。
    阿欣把情感寄托在走失的狗上,阿欣的母亲一直惦念着阿成,她联系着过去与将来的纽带,马振成认定了自己与“女儿”的关系,才摆脱了堕落的日子并勇敢地去自首,“Isabella”确实是一种责任与承诺,一种精神上的救赎,其实每个人在生命长久的寂寞背后其实都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总会遇到一些人在精神上给我们带来改变。如同《小王子》里被驯养的狐狸,只有建立了关系,只有灵魂上有了寄托,才不会无根,不会漂泊,不会逃避自己的责任,而是坚定下来,充满希望地活下去。
    影片结尾有一个光亮的尾巴,阿欣为她的男人(应该是她的了)戒烟,一片片光明的茂密的绿色树冠似乎在暗示着未来美好的可能,这时一个高亢的西班牙女高音歌唱起了心中祖国。就让我们就着点温情的泪水,把所有的爱,都混为一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8:20 | 只看该作者
米兰·昆德拉说,历史是遗忘与记忆的斗争,个人的历史也一样。在漫长的17年岁月里,马振成渐渐忘记了曾被他抛弃的女孩,可那个女孩穷尽一生也没有忘记他。也许很多人会替那女孩不值得,但是值得不值得,谁又说得清呢?毕竟,舍得那样用力去爱的人,很少很少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发表于 2006-5-20 08:24 | 只看该作者
看到电影海报上那只小熊了
8#
发表于 2006-5-20 08:26 | 只看该作者
饼干深夜劳作,可敬可佩!
真想俗气地送你朵花花~~ [s:5]
9#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8:27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完的时候,撒旦说:“有些看不明白。”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不喜欢那些浅显的让人一下子就看懂的片子,也不喜欢那种高深的让人坠入云里雾里的片子,而喜欢那些,那人看明白了一些些,但又不是那么完全明白的片子。
那种似懂非懂的感觉,就像喝酒喝到半醉,不多不少刚刚好,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留给你的,是无穷无尽的思考与回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8:2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7楼smiler2006-05-20 00:26发表的“”:
饼干深夜劳作,可敬可佩!
真想俗气地送你朵花花~~ [s:5]
送花好啊,俗气的快乐也是生活的一种滋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