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6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变──铺陈教育实践心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31 0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教育的历程之中,教师是实践的核心,因此对有关这方面的陈述,也就相形较多。当初学校为何会从繁华趋于没落,教师其实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让教师在专业的外表之下,内心能有更多省思的空间,所以一篇篇有关大自然的教育故事,乃因之而应运而生。

  最先被提出来的,都是与教师、家长经验有关的植物,因为我认为,任何论理说教的过程,如果缺乏实境的经验衬托,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从大地自然之中取法,丝瓜、稻子等植物,乃纷纷现身入镜……

  (一)丝瓜心

  我出身农家,向来对农作物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之前,就曾因为在校长室阳台栽种丝瓜而上报。其实,栽种丝瓜这件事很平常,比较奇特的是,它被我种在一向被认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校──附小。

  丝瓜应播种于农历春节前后,最迟于元宵节之时。由于当时天气较冷,往往会有一段蛰伏期,而后才开始生根萌芽。刚萌生的初期丝瓜,其株体瘦弱、成长缓慢,必待气候转暖,方能冲破囿限快速生长。此时,必须给予充足的水分、以及适度的养料,藉以增益其体质,扩展未来发展的根基。

  丝瓜长至十五公分左右高度时,必须将其丝瓜芽摘除,而后在其上棚架之后,再选择性的摘除一次。摘除丝瓜芽的目的,乃在于迫使其发展出侧芽,以期使一棵丝瓜,能产生多条丝瓜藤,藉以增加丝瓜开花结果的数量。因此,一个丝瓜棚,往往仅须栽种三、四棵丝瓜苗即可,太多棵反而对整体发展不利。

  由于丝瓜并无独立成长能力,必赖其蔓须缠绕攀爬物,方可稳定生长。一旦丝瓜藤超出棚架,蔓须抓不到攀爬物时,只消短短两三天时光,丝瓜芽就会呈现明显的萎缩现象,而其生长也将会逐步趋向终止。因此,适时地给予丝瓜藤必要的协助与导引,使其能抓稳目标,避免茫然无依,乃是非常必要之举。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如果没有抓稳时节,如果缺乏对物性之了解,而纯粹以自己的感觉而种、或者仅是随自我兴致而栽,那么种瓜将不见得可得好瓜,种豆也不见得会得良豆。因之,充分了解物种之原始本性、以及培育栽种之最佳时机,而后再辅以自己的情感与用心,方能享受喜乐,期望有好的结果。

  丝瓜永无语,读书常有心。在知识的心田中,如何忍受孤寂,如何站稳脚步,如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将不仅考验个人的毅力,也将会冲击每个人整体之心思。终究,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个人不妨目标远大,但却应从近处着手!你认为呢?

  (二)、刈叶秧苗

  田畦中蕴育的秧苗,在生长约二十天后,已经长成十五至二十公分的高度,就可将其拔起并移置水田之中,准备插秧了。此时的水田,业已整地完成并引入渠水,在平静无波的如镜水面上,水光潋滟浮云倒映,群鹭纷飞白影翩翩,勾勒出一幅生趣盎然的田野春耕图。

  由于秧苗在田畦育苗之时,系采取高密度撒种方式,其成长空间显然受到相当严重的挤压,因此秧苗皆长成高高瘦瘦的模样。然而,此一瘦弱的景象,在移植至稻田之后,则将会因为生存空间之扩大,而有着重大的改观。

  基本上,在拔取秧苗、洗净其根,并用稻草将其扎成一捆一捆之后,接着必须将秧苗叶子部分,以刀子割除,其长度大约占整株秧苗的三分之一左右。此一作为,如仅从表象观之,的确是多此一举。然而,如果能再深入探究的话,则将可发现,这其实它是充满着哲理,隐涵着秧苗以后能否有效发展的重大契机。

  原来,农夫为了节省秧苗,插秧时每组约仅植入五、六株。而将秧苗叶子割除之目的,除了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影响秧苗本身的存活机率之外,主要则在于期望秧苗能在此一困顿潜伏期中,快速修补已遭拔断的旧根,并重行发展出新根系,以便根生大地健全其茎,为日后的分株繁衍预作准备。此外,当新芽嫩叶逐渐从稻茎抽出之际,其分株也会不断地根基部分迸出,并逐步建构其每丛四、五十株稻茎的规模。

  事实上,根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如果在移植过程中,根部遭到严重损伤,那么植物的生机也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因为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都得靠它来汲取。因此,名之为“根基”,着实有其特殊涵义。

  也正因为秧苗根部,对水稻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拔取秧苗、准备插秧之前,必须再行引进更多的水源。引入水源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软化稻畦泥土,藉以降低拔取秧苗时,稻根折损的程度;另一方面则系利用这充沛的水源,来回漂洗根部泥土,以避免在强行拔取须根泥土时,造成根部的二度斲伤。

  刈叶挫折,潜沉秧苗益形健硕;顺境浮华,骄矜人心逐步萎靡。在教育之路上,除了给予学生必要的协助与关怀之外,培养其对挫折的容忍力,也将是一道严肃且重要的课题。终究,一个无法静心涵养、戮力潜修的人,其自我反省的能力,其实也将极其有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