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60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千里生死传奇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3-3-29 15:07 | 只看该作者

马千里生死传奇(4)

那能呢,不瞒二位贤弟,那情景真个是狎亵备至,音态绝秽,我当时还分明看见那女的翘着一条白腿呢!”

  “要说是两只狐狸交欢,深沟野壑尽多,又何必在路旁草丛之中?又何必幻做人形?”赵琪又犯了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毛病。

  胡良善见赵琪说出心中疑团,便接口道:“二弟有所不知呀,我常听说,有公狐会变成美少年专诱思春女子,母狐却变成美色女子专诱年轻男人。假若有一公狐变作一美少年,适遇一母狐变作一美色女子,两人不期而遇,邂逅于道,一个眉目传情,一个言挑目语,一个为猎艳色魔,一个为不系之舟,两情火热,不辨同类,不择地方,仓促成欢,也是有的!”

  赵琪听后说:“这样说倒合情理!”又举杯问马千里:“大哥事后可谢谢那一看相老者?”

  马千里说:“受人之恩岂可无报!我已肥肥地谢了那看相老者了!若非那看相老者一言提醒,为兄早作了那舞水之鬼了!”

  赵琪又问:“那看相之人今日安在否?”

  马千里见问,遂说道:“江湖术士,行如流云野鹤,转似飞絮飘蓬,一生萍踪浪迹,无家无产,栖无定所,云游四方以为志,任情适性以为乐,早以不知何之矣!”

  胡良善见说到那看相老者,便插言道:“那看相老者确有异术,这舞镇还流传着有关他的一个故事呢!”

  “说来听听!说来听听!”赵琪急不可待。

  胡良善慢慢说道:

  “这舞镇南街,有个大大的财主,外号蒋半街。何也?原因是这南街半条街的生意都是人家的。有一年这蒋半街一大早上往自己生意铺里去,路经这一看相老者。看相老者一见蒋半衔走来,就高声打了个招呼:‘先生,你好福气呀!’。这蒋半街是镇上有名望的士绅,诗礼传家,遂施礼答道:‘先生你早呀!’。不料这看相老者接着却说道:‘不过,你死的时候得饿死!’,那蒋半街听了后面这话,心中不悦,心想:我家有良田三百亩,生意几十间,我就是一年卖他十亩地,我也不会饿死呀!蒋半街只在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便微微抬起头,轻轻挺起胸,不再理踩那看相老者,缓步而去。”

  没等胡良善说完,那赵琪急急问:“是不是那蒋半衔后来因横祸破产潦倒街头,冻饿而死?拟或遭到兵燹祸连,客死异乡?”

  “非也,听兄慢慢道来!”

  胡良善娓娓而谈:“那蒋半街老时得了个噎食病(食道癌),百医束手,药石无奈,这病是啥东西都吃不进去,任你山珍海味、龙肝凤髓杂陈于案也难下咽。至后来,连口水都喝不进去了,人直到消耗得油尽灯灭,才得解脱。临死之即,那蒋半街想起当年看相老者之言,方才大悟。长叹曰:‘我蒋半街田连阡陌,商号数十,仆役成群,可谓富甲一方,不意得此绝食之症,这不是真的活活被饿死了吗!真是高远莫测即是天,无可奈何即是命呀!命该如此!命该如此!说罢,浊泪两行,阖然长逝。’”

  三人长谈,不觉雄鸡高唱,东方既白。

  再说那马千里自双目受损后,听力却最大限度地发挥,而且开发出了音乐的潜能,深得二胡精粹,技艺精湛高超。也不能说他是无师自通,他倒也投过几个琴师,但“圣人无常师”,对师之所传,他往往能心领神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数年便技艺精进,很有造旨了。他识得工尺谱,操得宫、商、角、徵、羽,凑得“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渔樵问答”、“二泉映月”诸多名曲。他拉起二胡,音韵美妙,典雅优美,声色清丽,绕梁三日,余音不绝。时而哀婉幽怨,悱恻苍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时而飘渺悠长,清音袅袅,如明月流渓,孤鹤清唳;时而高亢雄健,裂石穿云,荡气回肠,如千军对阵,金戈铁马。凄凉悲切时真能泣孤舟之嫠妇,动易水之壮士!

  但马千里必竞是生意场上人,演奏二胡只止自娱,但其精湛的技艺却也使他声名远播,曾因此广得儒商之誉。

  4

  最是秋风无赖甚,红它枫叶白人头。

  流年易过,人生苦短,马千里一生如鸳眠柳岸,渐入晚年,世人难免“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放后,马千里儿子马之怡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天兰线和兰新线的修建。当铁路通到乌鲁木齐时,马之怡已升任铁路局办公室主任之职,遂接老父到乌鲁木齐颐养天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5:06 | 只看该作者

马千里生死传奇(3)

不意那看相老者端详了一下马千里却开口说道:“年轻人,眉间煞气黑重,今日有大灾大难,不死亦伤呀!”

  马千里觉得这是看相人故弄醵头,加之自己有事要办,即付之一笑,权作答礼,然后牵驴而去。

  马千里牵着驴来到舞水边,上了石板桥。

  由南至北行至桥中时,正遇一人牵一草驴(母驴)也走到桥中,那叫驴见了异性,春情勃发,“啊呜!啊鸣!”昂首高吼起来,如无人干预,凭那畜牲的意思就要春风一度了!

  马千里双手用力死命拉住,拽向北岸。

  当马千里用力拉驴的时候,手中秤锤从秤杆上滑落,“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那秤锤掉进水里之后,应该是转眼沉入水底,说来也怪,那秤锤没有沉入水底,却像个葫芦在水上悠然飘了起来!

  这几天舞水涨腻,水面离桥面相距不逾一尺,若弯下身来,伸手可及。

  马千里正要蹲下身来伸手去捞秤锤,心中却怦然一动,想起早上看相人的话,霍然明白:这秤锤是一铁疙瘩,何以入水不沉?所以不沉者,下面定有一淹死鬼托浮着它,你若伸手去捞,它必拉你下水以作替身,自己好去投胎了。

  马千里想到这里不禁浑身起了鸡皮疙瘩,根根汗毛都竖起来了。

  “嘿嘿!等我把驴拉到北岸再来捞你吧!”马千里对着飘浮的秤锤说。

  “仆堆”一声,那飘着的秤锤沉入水底。
  你道那水鬼听了马千里那话为何就放弃了引诱呢?

  原来大凡鬼魅勾人性命,都讲究个时辰,都是瞬间发生的事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只在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某秒之中有效,那一刻马千里如伸手去捞,就瞬间陨命,若过这一刻,那水鬼便无所施其伎耳。就如现在两车两撞,也只是瞬间之事,若一车稍缓百分之一秒,即不会发生相撞。那马千里说要把驴儿拉上岸再来捞取秤锤,错过了时刻,那水鬼见勾引无望,岂可托看秤锤白做好事!

  马千里逃过一劫!

  马千里在舞水北岸几个村子转悠了一圈,收了一口袋半芝麻,打着驴子要返回舞镇。

  当走过一片荒坡地的时候,看见路边草丛无风而动,摇摆颤晃,时而徐缓,时而急骤,索索作响。

  马千里心想,这里面可能是只兔子,若能捉住,为老板添一下酒小菜,今后必获老板更多关照。

  他随手捡起一块土块,猫着腰,轻手轻脚,大气都不敢出向抖动着的草棵子里走去……

  走近摇动的草丛,马千里被眼前一幅活春宫惊呆了。

  原来是一对男女在此媾合。那男的伏在女的身上,面孔朝下,没看到有人走近,兀自摇摆不停。那女的仰面朝天,四肢不收,星眸微闭,朱唇半开,辗转哼哈,起伏流转。现出一付云鬓蓬松,星眼迷离的媚态。不意正在酣畅之际,忽见有人走来,不禁吃了一惊。

  马千里忙却步抽身往后退去,不料那女的口中吐出一团黑气,朝马千里扑面而来,马千里躲避不及,顿时两眼昏黑,正是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待马千里再睁开双眼时,只见草丛中没了那一对男女,却见两只狐狸窜跳着逃向沟壑深处。

  自此之后,马千里两只眼睛看东西便像蒙了一层白雾一样,而且看书不能时间稍长,时间稍长便觉酸涩干痒。

  马千里也曾延医调治,吃过几十付汤药,买过铁鹿家的眼药,但终未完全痊愈。

  3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岁月匆匆。

  几年后马老爹谢世,粮行老板招了马千里做了上门女婿,把一个偌大的粮行交给了马千里经营。那胡良善又念了两年私塾,又在县开元高中念了几年书后,被舞镇第三完小聘为国文教师,也已娶妻生子。那赵琪有一叔父在西安府供职,赵琪去西安投奔了他叔父,后在西安博爱教会大学上学。

  一年,那赵琪从西安返回家乡探亲,与马千里、胡良善见了面。旧雨阔别重逢,少不得杯酒相邀,剪烛西窗,围炉夜话,各道别后沧桑。

  马千里也于酒酣耳热之际,说了昔年草丛奇遇之事。

  赵琪终归年少好奇:“大哥,莫非是你一时看花了眼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5:05 | 只看该作者


马千里站起来庄严宣布:“从今天始,我,本人,改名叫马千里!那个要是再胡乱叫我,我就用砖头拍他脑袋!”

  说着马千里举起早己准备好的半块板砖:“我说到做到,决不手软,勿为言之不预也!”

  听了马千里庄严的声明之后,先是举坐愕然,看到马千里手中的板砖,个个胆颤心惊!

  老先生见此情景,首先正重宣布:“好!好!马千里,一个好名字!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自今日此时始,该弟子改名为马千里,有再以名字戏谑者,吃了板砖,自作自受!”

  “好!好!好一个马千里!极是!极是!”众人齐声喝起彩来。

  事后,最是轻薄的赵琪和胡良善,围着马千里一口一个马兄、千里兄地叫个不停。

  那赵琪在学友中年龄最小,最是机灵,他特意从家中带来两支上等狼毫,送给马千里,以示友好。

  那胡良善也常从家中带些瓜子干果之类的东西馈赠马千里。

  马千里也投桃报李,这样一来二去,三人竞成好友,以至成为密友,后来三人竞仿桃园刘关张,结为金兰之好,马千里为大哥,胡良善为二,赵琪为三。

  其实孩提时期青春年少,人性纯真,最容易产生友谊,人若至中年以后由于利害得失的原因,受利益驱使,其友谊多存相互利用之心,再难得一个真字!

  马千里不惜挑动干戈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却意外收获的是一生的友情。

  此后马千里的名字终于叫响了。

  马千里念了几年私塾,读了几卷圣贤书,不过识得些字,到底因家财不雄,难奉尊师束修而辍学回家。

  那马千里也不懊恼,便在家里帮老爹种地,过起了半耕半读的日子。

  那马老爹每日早晨必要马千里执卷诵读,因此那农家小院就不时传出马千里读书的声音:“……秩秩斯干,悠悠南山……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马老爹听着这读书的声音,心中格外惬意,觉得总算圆了自己“耕读之家”的宿愿了。

  马老爹很为家有识文断字人而自豪,岂不知: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2

  马千里读书不多,主要原因还是他的眼睛出了毛病。

  据马千里说,他的眼睛出了毛病是因为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看看马千里己长大成人,马老爹觉得应该让马千里出去历练一番,经过一番奔走,马老爹终于送马千里到舞镇一家粮行学“相公”(方言,即学做生意的学徒之意)。

  这家粮行虽然做的是粮食生意,但也收购黄豆、芝麻之类的东西,为舞镇几家油坊供应原料。

  那粮行老板既然收了马千里做徒弟,便叫马千里负责到舞水北各村收购油料。

  一日早起,马千里牵着一头大叫驴(公驴),驴背上搭着两条口袋,手里提了一杆秤,从粮行出发往河北岸走村串户,收购芝麻。

  马千里走到山陕会馆大门外的广场时,看到一个看相的老者在摆摊看相。

  因为时辰尚早,来舞镇赶集的人还不多,因此双方目光不期而遇。

  马千里见那看相老者,身材矮小,又黑又瘦,下巴上一撮稀疏的山羊胡子,贼眉下两只鼠眼却又黑又亮。坐在一张破桌子后,桌旁竖着一块招牌,居中写“麻衣神相”四个大字,大字两旁还两行小字,看不真切。

  马千里遂往老者近处走了几步,细看那招牌上的两行小字,见是:“子孙行善,祖宗作恶,债偿福至;子孙作恶,祖宗行善,荫尽祸来。”

  马千里正在品味这幅对联,觉得颇有深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落了无痕 于 2013-3-29 15:04 编辑

(每日更新一贴)
第一章

红尘茫茫,人生聚散无定。
  情缘深深,最是少年心性。
  1
  马千里曾用名为马户和马不舍。
  事情是这样的:马千里出生后,他父亲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马户。
  为什么叫马户呢,农村人有个认识,小孩起名要起贱名,一来是认为起贱名的孩子不招鬼神嫉妒,好养大成人,因此,农村里尽有些叫“狗蛋”、“狗剩”、“狗娃”、“狗唚”之类名字的人;二来是认为名字和现实往往相反,叫什么富的人其实也不富,叫什么贵的人也不贵,叫什么善的人其实也不善。城市人有文化,给孩子起名也讲究,城市人起名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愿望。有的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栋梁之臣,就有了“良弼”、“相臣”、“国栋”之类的名字。有的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才学出众的人才,就有了“俊秀”、“时俊”、“三元”之类的名字。有的希望孩子长大后能继承优秀的道德风范,就有了“明德”、“玉朴”、“五存”之类的名字。
  马千里父亲给儿子起名叫马户,觉得叫马户(胡)的将来未必马胡,很可能精明呢。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家乡叫贾户,给孩子起名叫马户也是为纪念家乡,希望孩子将来为官为宦之后不忘乡绅的意思。
  那马户这个名字为什么以后又改为马不舍呢?听说马户这个名字闹了这么个笑话:
  那马千里入私塾读书时,老先生叫一个弟子把新生名字写个花名册呈上,先生上课时好根据花名册来认识一下学生,以便尽快熟悉自己的学生。谁知道那个学生把马户两个字写得挨得太近了,及乎写到一块了。
  这样一样,那马户的名字就变成了一个字:“驴。”
  老先生上课时对号唱名,当念到马户时,竞念了一个驴字。
  然后又自言自语说:“还有叫驴的吗?”惹得几个童真无邪的孩字哄堂大笑起来。
  当然那老先生又马上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马上改口说,是叫马户吧?
  这时马户已羞的满脸通红。
  马户回到家里可又哭又闹起来了,他老爹一听原委,也觉得自己给孩子起的名字很是不妥。
  没有文化,目不识丁,怎么办呢?
  马户的爹提了两斤红枣来找先生,求先生务必给孩子再起个名字。
  马户他爹来到老先生住处时,那老先生正在那儿摇头晃脑拉着长腔诵读荀子的《劝学篇》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当老先生知道要他给马户起名时,手捻黄须,哼唧了半天,还是一脑子的《劝学篇》,从其中跳出不来。
  那老先生思路狭窄,才疏学浅,搜索枯肠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就说叫“马不舍”吧,这名字出自名典呢!
  于是马户改名为马不舍。
  谁知这帮孩子念了几卷书后心智渐开,又拿马不舍的名字开起了玩笑。
  开始是赵琪摇头晃脑说:舍者为屋也,马舍者为马棚也,马棚者实马圈也!
  最刁钻的胡良善还套着《论语》上的话念个不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马圈自远方来不亦驴乎……”
  马千里觉得这名字问题真给自己带来了奇耻大辱。
  马千里想到要自己给自己起个响当当的名字。当他们读到《伯乐相马》时,马千里经过思考,决定改名叫马千里。
  一天,马千里准备了半块板砖,当先生来上课刚在师位坐下时,马千里举起了右手。
  先生问:“何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