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3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描写山水的成语 描写山水的佳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2 2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碧海潮声网,请分享描写山水的成语及佳句

饮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细水长流 顺水推舟 

混水摸鱼 萍水相逢 覆水难收 车水马龙 似水流年 

万水千山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杯水车薪 

山青水秀 山穷水尽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风起水涌 木本水源 镜花水月 高山水长 金沙水拍一泻千里 一望无际 千山万水 千岩万壑 


山明水秀 山重水复 山高水长 大雨滂沱 


万紫千红 天昏地暗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风平浪静 风吹雨打 风雨交加 风和日丽 


气象万千 鸟语花香 花团锦簇 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苍翠欲滴 汪洋大海 含苑欲放 


沃野千里 汹涌澎湃 彤云密布 穷乡僻壤 


层峦叠嶂 春光明媚 春华秋实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荆棘丛生 草长莺飞 荒无人烟 柳暗花明 


姹紫嫣红 莺歌燕舞 晓风残月 倾盆大雨 


倒海翻江 烟波浩渺 凄风苦雨 浩如烟海 


浩浩荡荡 海阔天空 浮云蔽日 浮光掠影 


清风明月 落英缤纷 落花流水 晴空万里 


湖光山色 渺无人烟 雷电交加 数九寒天 


遮天蔽日 漫无边际 滴水成冰 繁花似锦 



暴风骤雨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二、 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三、 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四、 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五、 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别有天地 春和景明 洞天福地 福地洞天 

风月无边 风月无涯 湖光山色 花下晒裈 

名胜古迹 名山胜川 名山胜水 千岩竞秀 

如花似锦 山明水秀 水明山秀 山清水秀 

水秀山明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无边风月 

秀水明山 寻幽探胜 旖旎风光 

绿树红花 山青水秀 风光旖旎 人间仙境 景色怡人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二、 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三、 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四、 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五、 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20:55 | 只看该作者

RE: 描写山水的成语 描写山水的佳句


山水万重书断绝。—— 唐代诗人 元稹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山水名言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这两句大意是:青山年年依旧,永不衰老;绿水岁岁谎淌,永远存在。此名句原来描写自然山水的永恒,因其暗含哲理,故后人常以之比喻正义事业或英雄人物的强大生命力。尤其是“青山不老”一句,经常被人日引用。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东晋末年诗人 谢灵运 《过始宁墅》
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绿箍(xiǎ0小):嫩绿的细竹。媚:妍美。此处用如动词,有献美以表示友好之意。清涟:水清澈而有波纹。这两句大意是:天边的白云环抱着清幽的山石,嫩绿的纽竹频频向清澈的水波献出妩媚娇柔。诗文着一“抱”字和“媚”字,使自然山水富有了人的灵性和美好情感。这种以拟人手法表现山水自然美的方法,不仅形象鲜明突出,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与情趣美。很值得今天写作时借鉴。

山邻青塞断,江向白云平。—— 唐代诗人 王维 《送严秀才还蜀》
唐·王维《送严秀才还蜀》。这两句大意是:绵延群山被巍巍关塞横断,滔滔大江与天边低垂的白云相接。此名句表现蜀地的山水风光。上句写山塞的雄伟,下句写江面的辽阔。一纵一横,相映成趣,一“青”一“白”,色泽明丽,这种生动活泼的山水描写,为今人的写作提供了范例.在表现类似景色时,可以原句借用。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唐代诗人 王勃 《咏风》
唐·王勃《咏风》。这两句大意是:当日落西山,山山水水都寂静下来进入梦乡时,她(风)又吹响了松涛,为您奏起了美妙的乐章。《咏风》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把风的动态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并赋予人的感情。风卷松涛本是自然现象,作者却说是“为君”奏乐,是有意识的行为,把风描绘得栩栩如生,脉脉多情,给诗增添了意趣。拟人手法运用得体,可使形象生动,平添诗情,写作上可作借鉴。

江南佳丽地,山水旧难名。—— 唐代诗人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关于山水的名言
唐·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旧难名:自古以来就难以述说其美。名:名状,形容。这两句大意是:江南是山青水的秀美之地,自古以来就难以用语言形容她的佳丽。首句用谢眺《随王鼓吹曲·入朝曲》成句,赞美江南景色,下句独出机杼,进一步言其秀美难以名状,将江南景色描写得更为动人。这两句诗可用来赞美江南山水的清秀宜人。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唐代诗人 刘眘虚 《阙题》
唐·刘眘(shèn慎)虚《阙题》。这两句大意是:崎岖山道,盘旋而上,被苍茫云海遮掩;春色可喜。明丽悠远,与清清溪流一样绵延不断。此名句诗味盎然。白云、青溪,山明水秀。山道弯弯,春景融融,可谓诗中有画。上句刻写一个“尽”字,下句突出一个“长”字,匠心独运。二字一抑一放,一断一续,于对立中自现诗趣。此名句写春天的山水胜景,意境高远,耐人寻味,其艺术手法值得夸今人借鉴,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唐朝诗人 崔颢 《舟行人剡》
唐·崔颢《舟行人剡》。这两句大意是:山外青山,连绵不绝,好像永无止境。绿水相连,奔流不止,水流何等悠长!此名句感叹青山无尽,绿水长流,眼界开阁,感慨万千,具有强烈的时空感。这种直言其事,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虽不新鲜,但其情真挚感人,使读者易于和诗人两心相通,产生共鸣。其中的道理,值得今人写作时妙悟。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 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 《水调歌头》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五岭皆炎热]。五岭:大庾蛉,越城岭、萌渚岭、骑田岭、都庞岭为南方五龄,此指岭南地区。这两句大意是:广大的南方地域都是炎热难耐,唯独桂林风景物候最为宜人。词句可用于对桂林山水气候的赞美,其反衬手法可资借鉴。

林断山更续,潮尽江复开。—— 南朝齐文学家 王融 《江皋曲》 山水名言
南朝·齐·王融《江皋曲》。这两句大意是:茂密树林的尽头,有连亘的青山接续,走到沙洲的尽头,江面而又开阔起来。此条上句写山连树,树连山,青山不断;下句写江水时而窄,时而宽,变化多端。两句山水呼应,给人以瞬息万变,眼界开阔的新鲜感受,这种林断山续,洲尽江开的描写,可用于山水游记或散文中表现类似的景色。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西晋文学家 左思 《招隐诗二首》
晋·左思《招隐诗二首》其一。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此处泛指音乐。这两句大意是:并非必须有乐器才能演奏妙乐,山山水水自能奏出清朗悦人的音响。这一名句反映了魏晋人在发现山水自然美时的难以描摹的喜悦之情,历来为后人传诵。至今仍可以用来讴歌自然美的奇趣。

青山看不雁厌,流水趣何长。—— 唐代诗人 钱起 《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这两句大意是:青山秀丽,使人百看不厌;流水涓涓,让人兴趣无限。这首诗原诗为:“无双锦帐郎,绝境有林塘。鹤静疏群羽,篷开失众芳。~。日晚催归骑,钟声下夕阳。”这是一首很优美的闲适诗。此二句写诗人心情愉悦,感情丰富,以致面对青山,越看越爱,大有“相看两不厌”(李白《独坐敬亭山》)之势;流水涓涓,似有无限情趣,让人浮想联翩。诗句用语浅白,但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可借以抒发游览山水时愉悦的心情。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觞(shāng商):酒杯。本句大意是:身处秀林幽景之中,一杯芳香四溢的醇酒,一句畅怀适意的新诗,都足以把心中的深情表露无遗。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诸友同游会稽山阴之兰亭,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它与上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一起,构成了一个纵情山水的艺术境界。此名句写喜悦之情不是浓墨渲染,而是从酒香岚气中流出,语言优美素雅,意境清新别致,体现了六朝人放浪山水,由自然之性灵悟自我之性情的审美情趣,为今天表现山水之乐提供了范例,也可直接引用。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江上》 关于山水的名言
宋·王安石《江上》。缭绕:曲折盘旋。隐映:忽隐忽现。这两句大意是:青山曲折盘旋正怀疑无路可走,忽然见到无数白帆若隐若现地远驶而来。此诗状景苍苍茫茫,若明若暗,峰回路转,咫尺波澜。正是山重水复,陡然柳暗花明。可谓诗意盎然,良多趣味,可用来表现在重山中江行,忽然山尽江开时的感受。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渔翁》
唐·柳宗元《渔翁》。烟销:指早晨江雾慢慢散开。欸乃(ainai矮奶):形容摇橹之声的象声词,这里指渔歌。唐代民间渔歌有《欸乃曲》。这两句大意是:等到迷蒙的晨雾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消散的时候,江证中已不见人影,只听得渔歌一声从青山绿水中悠悠传出。诗句描绘了渔翁闲适恬淡的生活.反映了诗人既愤世嫉俗,又自甘孤寂的思想情感。“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韩愈说它六字寻常一字奇,指的是一个“绿”字。当“烟销日出”幽寂无声的时刻,著此一字,既为山水生光,又给人以盎然生气,使诗句灵活飞动,为全诗生姿添色。

两岸绿芜齐似剪,掩映云山相向晚。—— 唐代诗人 韩偓 《船头》
唐·韩偓《船头》。芜:丛生的草。掩映:遮掩衬托。这两句大意是:两岸齐刷刷的绿草似乎是用剪刀剪过一般,对峙的高山在暮云掩映中已近黄昏。绿草无边而以“齐似剪”来写它给人的印象,形象逼真而有趣;云山在晚照中相向而立,选取“掩映”二字形容,也很精当。

半夜回舟入楚乡,月明山水共苍苍。—— 唐代诗人 戴叔伦 《夜发袁江寄李颖川刘侍御》
唐·戴叔伦《夜发袁江寄李颖川刘侍御》。楚乡:江西古属楚地,故称楚乡。袁江:源出江西萍乡罗霄山,流入赣江。这两句大意是:半夜掉转船头进入了楚乡,一路上明月当空,山水苍茫。这两句写深夜凄迷的月色,表达出作者凄清连惘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唐代诗人 戴叔伦 《兰溪棹歌》 山水名言
唐·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发出清光的月亮。越中:浙江一带。镜中看:指山的倒影映于明月映照下的溪水之中,就像映入镜中一样,清晰可见。这两句大意是:往上看,凉月如眉挂在柳梢;往下看,清秀的越中山色倒映在月光映照下的水镜中,美丽动人。这两句写兰溪月夜之美。以“凉”写月光的清冷;以“眉”状月牙的弯曲;以“挂”写月在空中的状态,正因空中有月光,摇曳的柳影,朦胧的山色才能在清澈如镜的溪水中看见。这两句写法很妙,写月下山水可供参考。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唐代诗人 戴叔伦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桃花雨:农历二、三月桃花盛开,江南春雨多,故称。这两句大意是:一连三天春雨,兰溪水猛涨,极爱新水的鱼儿联翩而来,鲤鱼在半夜里跳跃着涌上了溪边浅滩。诗句写出了兰溪一带的美丽风景和渔家的欢乐之情,笔触清新,富于民歌韵致。鲤鱼上滩一句尤为生动传神,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了勃勃生机。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南宋诗人 翁卷 《乡村四月》
宋·翁卷《乡村四月》。绿:指绿树葱茏。白:指水光映天。子规:即杜鹃鸟。雨如烟:细雨蒙蒙,如烟似雾。这两句大意是:满山遍野长满了葱绿的树木,条条水流,畦畦秧田,映满了白色的天光。细雨如烟似雾,子规鸟在烟雨中啼唱。写了山写了水,有动景有静景,有色彩有声音,江南初夏风光如画。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葛溪驿》
宋·王安石《葛溪驿》。这两句大意是:有病之身最能感受到早秋风露的寒意.回乡的梦魂不觉得离家路程的漫长。公元一0五0年,王安石从临川(今江西抚州)往钱塘(今浙江杭州).中途染病,路经葛溪驿时,独宿孤馆。写下了这首诗。这两句写思乡之情。时值早秋,一般人也许还感觉不到凉意,可是作者体弱衣单,孤馆独寝,在这凄凉的环境中,寂寞的氛围里,病弱之身自然最早感受到寒气的侵袭,这种寒气不仅袭上肌肤.仿佛还沁入心间,人在有病时,最容易思家念远,何况是在这孤馆、秋凉时节染病。所以作者一闭上眼睛,就在梦中回到了家乡、亲人的身边。作者不写梦中家人团聚的欢乐,独写那梦魂一下子就飞越了高山长水,丝毫不觉得归程的漫长。从这个角度着笔,正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作者离家遥远,他一梦醒来,想到亲人远隔山水.自然倍增惆怅。而作者所要抒写的,也正是这种梦醒后的感伤。这两句以曲笔抒写离情,情意真挚.韵味深长。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关于山水的名言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这两句大意是:冬天,西湖的水落下去了,湖边的石头显露出来,在清澈的湖水里游鱼历历可数。孤山上林深人寂,只有鸟儿在互相呼唤。可用于写冬令山水。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作者自指。这两句大意是:“醉翁”的意思不在于酒醉,而在于山水使我陶醉啊。在原文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琅琊山水的喜爱之情。作者沉醉于琅琊山水,饮酒是为了给欣赏山水助兴,所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原本是欧阳修当时的真实思想。而这一表达当时具体思想状况的语句,却给人以哲理的启示:现实生活中。不是有许多语言和本意不尽一致的现象吗?于是,后人便直接借用欧阳修这两句话(有时只用前一句),来形容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者施行为于此处而其真实目的却在彼处的现象。

烟拂云梢留淡白,云蒸山腹出深青。—— 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中州集·吴学士激诗序》
金·元好问《中州集·吴学士激诗序》《俞甫索水墨以诗寄之》。这两句大意是:炊烟袅袅在云梢飘拂,留下一缕淡白;白云从山腰中蒸腾而出,把高山映衬得愈显深青。这是用文字画的水墨画。炊烟、浮云都是白色,但浓、淡有别,故炊烟飘拂云梢并不浑然难辨,而是留下一缕淡白;白云、青山颜色分明,对比映衬之下则云愈洁白,山愈深青。作者以画理入诗,故诗中有画。元好问称许作者“字画得其如翁(指宋代画家米芾)笔意。”两句可用来写云烟山水之景,作题画诗更可师法。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唐代诗人 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
见孟诗然《渡浙江问舟中人》。引领:仲长脖子。天末:天尽处.越中;指越州(今绍兴),这两句大意是:坐在舟中不禁时时引颈翘望天边,急不可耐地询问同舟人:那隐约可见的一带青山中,哪一处是我久已向往的越中呢?孟浩然仕途失意,曾漫游吴越。这首诗是作者渡浙江(钱塘江)往越州(绍兴)时所作。诗中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物描写,但从引领翘望、神往心醉的表情中,越州山水之美已令人想见.最后又以问句作结语,最易打通诗与读者的间隔,令读者心荡神驰。领略到无言之妙。

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水,未必能文;纵文亦儿女语耳。—— 郑志鸿 关于山水的名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陋室铭》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