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舟山石化学校、舟山商业学校基础上建立浙江海洋学院石化学院,融入高等教育行列,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为了专业的调整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在新的情况下,为了加强与广大校友的联系,使之继续关心和支持学院办学,学院领导以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精神,参照兄弟院校的做法,于2003年1月,研究建立“杨勉奖学金”,向各地校友和有关单位,通报学校改革发展情况,募集奖学基金,以凝聚广大校友的情谊,举办一件“情系母校,关爱学生”的实事,并激励石化学院学生,促进学院发展。在学校创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和历届学生勤奋学习的经历,使我常怀感激之情。学院领导都是自己的同事和校友,也有帮助之意,我自然愿意参与筹建这件情系学校、寄望后人的实事。但对于以我为历任教职员工和广大校友的代表而命名奖学金,实难承当,恐失众望,而当时也没有更合适的名称,于是要求报请浙江海洋学院批准。学院领导接受我的要求,向浙江海洋学院写了请示报告。同月17日,经学校领导研究批复,同意在石化学院内设立“杨勉奖学金”,并要求学院制订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委员会具体管理,做好这件利在后代、功在学校的好事。于是,我于3月12日回校,学院研究部署筹资活动。
根据1994年校庆时编印的《校友通讯录》,向部分校友寄送了学院《关于建立“杨勉奖学金”致校友的信》和我自己《致校友的信》。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机构变动,工作调动的较多,信件难以送达,退回的不少。我自己也给一些校友写了信,並到杭州、宁波、湖州和普陀、岱山、安吉等市县看望校友,募集捐款。学院倡办这件实事得到了广大校友和有关单位领导、职工的理解与支持。至2003年11月20日已收到学院教职工和各地校友个人捐款206240元,单位和班级同学会捐款246000元,合计452240元,为奖学基金的设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魏建明校友个人捐款8000元,浙江省石油总公司捐助20万元,推动了筹资活动的开展。这次募集奖学基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校友活动,原来一些班级的干部在联系校友、组织捐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学院领导与有关方面联系,确定由学院领导、校友代表、单位代表和学院职能科室负责人,组建“杨勉奖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并于11月29日召开首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举我为主任委员,吴金林同志为常务副主任委员,陶振兴处长(浙江省石油总公司人事教育处),高绍通校友(浙江泰丰控股集团公司总裁)和王毅康同志为副主任委员,制订了基金的《章程》和《评奖》办法,使奖学基金开始正常运作。
《浙江海洋学院石化学院“杨勉奖学基金”章程》对设立奖学金的目的意义、设奖范围、奖励条件、评奖办法、组织管理和基金档案都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明确“基金由学院财务部门按照基金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奖金由基金收入支付”,以保证基金不断增值和长期运作。又明确“杨勉奖学金在浙江海洋学院石化学院领导下,建立管理委员会进行相对独立操作”。“管理委员会由学院、校友和单位代表协商组成,每届任期三年”,体现了基金的群众性和管理的民主性。几年的实际运作表明《章程》是切实可行的。首届管理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又确定了增选校友代表参加管委会的基本条件。经学院领导与有关方面联系,调整补充了4名委员, 2006年11月29日召开了首届管理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和第二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仍然推举我和吴金林、陶振兴、高绍通、王毅康四同志担任原来职务。第二届管委会由13人组成,其中校友代表6人,更好体现了奖学金的校友代表性,利于吸纳捐款校友的意见。
《浙江海洋学院石化学院“杨勉奖学金”评审办法》确定了9项评审条件,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学风建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管委会讨论通过,对《评比办法》作了个别的修改。原来规定奖学金申请人具备条件之二:学年综合测评名次在班级前三名(如取得省级以上奖项或有重大贡献的可以适当放宽)。根据评奖实际情况,首届管委会第三次会议调整为:“凡获得省级奖项的学生,综合测评名次可以放宽到第5名,获全国奖项的可放宽至第8名”。根据首届管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从2004年度起每年结合学年综合测评开展评奖活动。当时考虑到2004年6月,浙江省舟山商业学校最后一届学生要毕业,决定评一次特别奖。三年来,共评奖四次,奖励优秀学生33名。学院领导、学生科、团委对每次评奖活动十分重视,结合学年测评进行教育发动。申请评奖的学生个人要有申请报告,事迹要真实,材料要齐全,班主任要审查同意。学生科(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初审,凡符合申请评奖条件的予以公示,征求师生意见。然后,由学院领导会同有关科室负责人初审,确定获奖候选人,再次张榜公示,征求师生意见后,再提交管委会评审。每次评奖,学院领导和管委会都能坚持评奖标准,严格把关,受到师生的好评。学院领导和管委会还重视对获奖学生的考察教育,希望获奖同学在校期间再接再厉,奋发进取,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带头模范作用。获奖同学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的工作表现是好的,有的比较突出,受到工作单位的赞扬。由于奖学金凝聚了广大校友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加上获奖学生的示范作用,每次颁奖都召开学生大会,因而,争取获奖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共同愿望,对学风建设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届基金管理委员会建立以来,学院继续发动各地校友募集奖学基金。我自己在参加财务会计专业7502、7604两班同学会和看望台州、绍兴、诸暨等地校友之际,继续募集奖学基金。几年来,学院和基金管理委员会先后向捐助单位和部分校友代表寄送年度奖学基金运作情况的资料、对宣传募集奖学基金也有一定的作用。为加强新老校友联系,利于奖学基金长期运作。学院领导也注意教育石化学院毕业生自愿捐助基金。至2005年12月20日止,教职工、校友665人次个人捐款253000元。单位和班级同学会捐助257000元,捐款单位的校友和同学会校友共752人。两项共捐款51万元,参与捐款校友共1417人次。学院给参加捐款的校友寄送学校《简史》和捐款证书,以作留念。加上学院配款50万元,奖学基金总数已达101万元。几年来,经学院和基金管理委员会的精心运作,至2006年末,除发放奖学金4.3万元外,基金总数已增至109万余元,为今后长期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首届基金管理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建议,2006年11月召开的第二届基金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明年汇编《杨勉奖学基金录》(暂定名),收录学院有关文件,管理委员会章程、评审办法,捐款校友和单位名单及历届获奖学生名单等资料,便于记载历史,加强校友联系,扩大基金影响。”为此,认真搞好汇编工作,对于加强各地校友联系,弘扬“情系母校,关爱校友”的精神,壮大奖学基金,搞好基金管理工作,将产生积极影响,以实现奖学基金凝聚校友,鼓励先进、促进学风的目的。
最近,学院和基金管理委员会已研究制订了《杨勉奖学基金录》的汇编大纲。《杨勉奖学基金录》除汇编基金管理委员会确定的内容之外,拟请舟山市、原省商业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销售公司、中国石化销售华东公司、省石油总公司和浙江海洋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同志题词,以表达上级领导对校友的关爱和勉励。同时准备收编首届基金管理委员会《三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建议》、《2003—2007年校友个人、单位和同学会捐款汇总表》,摘编学院《石化教育培训》、《浙江海洋学院院报》的有关报导,选编几篇校友的体会文章,以反映校友对母校学习生活的回顾,对设立奖学金的理解支持。
几年来,在筹集奖学基金的过程中,收集了有关资料,记录了捐款校友的工作单位和通讯联系的有关情况,但至今有了较多的变动。原来由省石油总公司提供的校友情况也较简单,为使新编的《杨勉奖学基金录》能正确完整记载原有捐款校友和新近捐款校友的相关情况,便于今后联系和寄送《杨勉奖学基金录》,学院准备在近期寄送《致捐款单位和校友的信》,请在8月底以前核实调整有关资料。为进一步壮大基金,使更多的优秀学生受益,学院欢迎各地校友继续捐助。捐款不分先后,不论多少,学院均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也希望石化学院校友积极参加捐助活动,以利于奖学基金的长期运作。学院和基金管理委员会确定由杨勉、王毅康两位同志具体负责,拟在11月上旬形成初稿,11月底经第二届基金管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学院领导审查定稿,争取12月付印,明年第一季度印制完成寄送校友。
汇编《杨勉奖学基金录》是件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求高、涉及面广,又要保证质量,避免错漏。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捐款单位和校友的支持下,经过主编人员和学院同志共同努力,一定能搞好汇编印制工作,为浙江海洋学院校友总会的成立开展一项有益的活动,也为2008年举行浙江海洋学院建校五十周年庆典而作准备。
2005年12月,我回校参加评奖活动,适逢浙江海洋学院校友办公室要求学院提供各地校友的情况,我就帮助整理了杭州、宁波、台州、温州、绍兴、湖州、舟山市和岱山、嵊泗两县部分校友的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便于学校校友办公室联系。2006年5月9日我来宁波参加舟山商业学校石油储运7401班同学会后,回院同领导商谈增选第二届基金管理委员会校友代表问题,23日校友办公室陈章明同志约我一同去杭州联系校友筹建浙江海洋学院杭州市校友分会,后陪同陈章明、宋行鸿二位同志看望了省海洋渔业局、省石油总公司等单位校友,商谈筹建杭州市校友分会事宜,协商参加校友座谈会的30位校友代表问题。陈、宋二位同志离杭后,我又联系有关班级校友,安排了参加校友座谈会20位原商校的校友代表名单,协商确定三位联系人,书面报告校友办公室和学院领导。2006年6月接校部校友办公室的通知,于18日赶到杭州,与施田英、陈章寿、顾惠芳三位联系人研究联系校友代表参加19日的座谈会。有几位代表因故外出,不能参加会议,又补选代表。19日上午由吴常文副校长主持的座谈会召开,原舟山商校20位校友参加,会上协商确定了浙江海洋学院杭州校友分会的筹备组成员,张洋、楼永志两位校友参加筹备组,施田英等三位校友为联络员。19日下午,我又随同吴常文、陈章明等同志到宁波筹备第二天召开校友座谈会。原先陈章明同志曾同我电话联系,根据我的提名,他们联系财务会计7401班朱华锋(宁波市供销社党委书记、南苑集团公司董事长)为主,配合原已指定的宁波石油分公司周嘉农校友共同安排。当我与朱华锋校友联系时,才知道他们领会错了,仅安排自己班级的6位校友参加,不符合会议要求。只好又连夜联系10位校友参加座谈会。20日下午,朱华锋、陈国方、邱忠华、孙建德、戚仕理、谢忠诚和宁波石油分公司陈小河、周嘉农、王茂焕等4位校友代表参加,正好是预定10个名额,会上,吴常文副校长、陈章明同志讲话后,与会原水产学院、舟山卫校、舟山商校校友作了介绍性发言,气氛融洽。会上协商确定原水产学院校友、宁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何心展为筹备组长,朱华锋为副组长,並确定谢忠诚、周嘉农、戚仕理为舟山商校三个专业的校友联系人。夜餐时,我与商校校友同桌交谈,非常高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