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6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此声只应天上有,感动】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朱晓玫演奏(附:朱晓玫生平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0 0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朱晓玫演奏


这是在复旦bbs上看到的转载文章,很令人感慨。从我的专业角度而言,目前一些学者在讨论的“文化软实力”往往都是相当肤浅的。什么是软实力?朱晓玫大概就是真正的软实力。朗朗是我相当不欣赏的大众明星琴匠,然而不少人却将他作为中国的国家形象之一,他的风行也正如当前我国的“软实力”投放一样,注重的是声势、热闹、表面功夫。真正的文化却是触及心灵、静水深流的,也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使中国真正获得尊重——如果一定要让文化承载“国家实力”的重负的话。

这篇文章是半年前写的,直到今天才得以登出。写好后,我马上请朱晓玫老师“审批”,但得到的答复却出乎意料。她说“为什么要写我……千万别写我。”就这样一等就是半年。直到最近在北京见到她,我反复请求,反复说明,最终才获得了她的许可。但她还是文章中具有崇拜心态的文字进行了修改。

寻找朱晓玫
(2011-01-01 17:56:57)


朱晓玫是谁?在中国,即使是最狂热的音乐爱好者都罕有人知晓。而我有时常从散落在

不同的地方的专业的,非专业的人提及对她的崇拜。在她生活的城市巴黎,她已经拥有

了一大批拥趸,场场音乐会必到。从七、八年前开始,她的独奏会就场场爆满,有时甚

至演出前三个月就告罄。这些描述都是朱晓玫效应的特征。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始终找

不到她的行踪,也几乎不在中国的音乐会舞台上现身。她到底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如此神秘?



记得去年,我无意间在欧洲的唱片网站上看到一张由钢琴家Zhu Xiao-mei录制的《哥德

堡变奏曲》。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还是满怀好奇心决定买来听听。

记得我那天很疲劳,点了播放键,然后躺在酒店的床上,。没想到她的演奏把我听精神

了,而且一听就是整整一张唱片。按照武林的话说,就是“惊为天人”——中国人里还

竟然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钢琴家,我怎么从来都不知道。我查了资料,才知道她的中文

名字叫朱晓玫,但也有很多混淆的写法。她到底是谁?



朱晓玫的演奏有着异常缜密的逻辑,节奏、音色和音响都有着非常精准的分寸把握,而

她的音乐也一点都不缺少趣味性,听来毫不枯燥。这是一种具有很高级品位的演奏,其

中的贵气蕴藏在淡定之中。她的演奏总是能给我能带来深入心灵的感动。这样的演奏绝

对是当今屈指可数的。



从此,我就搜索她的唱片和资料,希望能对她有更多的了解。今年年初,我从法国电台

网站上搜到的一张她弹斯卡拉蒂奏鸣曲的唱片,再次证明了她的惊人实力。我相信我肯

定有一天能见到她。见到钢琴家本人,是欣赏音乐最重要的补充。



不久之后,经过法国朋友辗转寻找,我终于和朱晓玫联系上了。她很多年来都不用电脑

,最近才刚刚会查邮件,但还是不会回复;至于说手机更是对她来讲太现代了,她还从

来不曾拥有过一部。联系她的方法只有打家里电话,但是她经常会放在留言状态。如果

她在练琴,再重要的电话,她也要在练琴后,听了留言再说。熟悉她的朋友,从来都有

耐心等她回电话。



我终于有幸和她通了电话,我希望4月底趁去巴黎公干的时机,能去登门拜访。她欣然接

受了。在一天晚上,我从巴黎的一个地铁站下来,一路上按照她说的路名和标志寻找。

向路人问路用英文说不通,标识又都是法文的。我疾步快走,一座座古老的建筑落在了

身后。我一路上找得很辛苦,但我的寻觅之旅早就从寻找她的资料开始,毕竟马上就要

到达目的地了。



朱晓玫的家住在美丽的塞纳河边,离卢浮宫、巴黎圣母院都很近,住在如此令人羡慕的

地方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对于绝对多数的古典音乐家来讲,弹一辈子琴恐怕也很难买得

起这里的房子。



我终于到了她家楼下了。进了单元大门,要上四层楼,楼道里完全没有灯,我只能摸着

黑,往楼上走。到了四楼,朱晓玫已经把楼道灯打开,在那迎接我了。我长出了一口气

……



这是一位看起来很普通的女士,她好像还活在她离开中国时的1979年,完全没有新时代

的印记。她穿着普通的蓝色衣裤,发型也是在她几张唱片封面上都能见到的最普通的中

国式短发。她的眼睛很亮,没有年纪的痕迹,她急于看清这个来访者到底是什么样子,

她的深情充满好奇,但又是谦逊的,这让我完全打消了对一个孤独而怪癖的钢琴家的猜

想。



朱晓玫出生在上海,她小时候就显示出极高的天赋,八岁就已经在电台和电视上演奏了

。文革完全击破了她的梦想。1969年,她被下放到农场,一干就是四年半。但她从来没

有停止弹琴,她总是找各种机会找钢琴偷偷练习。文革结束后,她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

研究生,1979年,在周广仁的帮助下,前往美国进行深造。在那个年代,中国钢琴家还

完全不被西方承认。她记得第一次给老师弹琴的时候,弹的是舒曼。老师听过后说,你

有很好的技术,但音乐完全不对。这样的评价给了这个热情投奔自由音乐世界的年轻人

迎头一棒,但也看到了中国和世界在音乐教育上的差距。从此她刻苦学习和练琴,用打

工来养活自己。知道现在她都不愿意教学生,她认为一旦教学,自己弹琴的状态就不好

把握了。因此,她生活之艰辛是今天的留洋学子无法想象的。到了1985年,她已经有了

很多音乐上的积累,但在演出机会上毫无进展。她在签证到期前两天,毅然决定放弃美

国,到法国去闯闯。选择法国,也有些盲目,只有因为那里有一个朋友可以投靠。



在巴黎的几个月后,她的朋友设法安排她弹给巴黎音乐学院的一位名师听。教授听过后

,说,我教不了你,你已经很好了。这无疑对她是莫大的鼓励。那位教授被她的音乐所

感动,给她提供了一处很便宜的女仆的房子安身,并给她找了七个可以练琴的地方,每

天都要轮换一个地方。居住和钢琴解决了,几乎解决了朱晓玫需要的一切,生活就可以

开始了。她每天打工、练琴、睡觉,生活没有更多色彩了。过了几年,她逐渐在欧洲、

南美有了一些音乐会。一次在巴黎的家庭音乐会上,她演奏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听众中的一个老太太被深深感动,把自己在塞纳河边的公寓以极低的租金租给她。朱

晓玫说,她第一次去看房子,进了屋,就不想再走了,房子和窗外的风景简直是太好了

。她说的公寓就是我正身处的地方,这是她用一次《哥德堡》换来的,她还花了巨大的

代价买了一架施坦威钢琴。



就这样,她每天等邻居们都上班去了,一个人关在家里就练琴。后来,有的邻居碰到她

,问她昨天弹得是斯卡拉蒂的哪个奏鸣曲,她才知道大家已经“偷听”了很久,不但没

有反感,反而很享受她的演奏。1994年,在塞纳河对岸的巴黎城市剧院邀请她开独奏音

乐会,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巴黎公开演奏。她的邻居们私下里买了60多张票去听她的音乐

会。从第一场音乐会开始,场场都是爆满。后来,她每年都在那里开音乐会,每年都如

此。在巴黎,这对一个演奏巴赫的中国人来讲,是超乎想象的。她说,真是不知道为什

么会有那么多人来听她。她想了想又说,要是知道了为什么,她也不会弹得这么好了。

演奏是为自己的,如果想着迎合听众的口味,想着能卖更多的票,她的演奏也会受到影

响,所以不知道最好。朱晓玫说,这么多年来,这是因为我能静下来学习、练琴,才能

把巴赫弹好。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弹巴赫,真的能沉下来的寥寥无几,多数都比较浮躁

,音乐浮于表面。



5月10日,朱晓玫应邀在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音乐厅演奏,她感觉面临太大的压力了,因

为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弹得足够好。结果,就像每场音乐会一样,取得了巨大成功。

她全场只弹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一个曲子,门^票早早就卖光了。音乐会后的签售持续

了两个小时,卖出了200多张CD。香榭丽舍音乐厅希望每年都请她去演奏,她说,最好不

要再去吧。她是完美主义者,常常担心自己年龄大了,弹得不够完美。



她的舒曼、贝多芬、舒伯特的唱片都已经绝版了,在网上被炒到了近百美元一张。刚刚

面市的巴赫《平均律》CD,一下子上到了巴黎排行榜第三位,而排在前面两张是爵士乐

和著名假声男高音的专辑。她对这些看得很淡,她说:“千万不要宣传我,我爸爸最不

愿意看到我的宣传,还是多说说音乐吧。”她更是担心,如果大家知道了她的奋斗经历

,听音乐会的目的就不纯粹了。她只希望人们是为了音乐而来。



为朱晓玫出版CD的是著名的“疯狂音乐节”的创始人,这个热爱音乐的法国音乐狂人被

业内称为音乐奇迹。他每年都邀请朱晓玫参加他的音乐节,每次音乐会后唱片都大卖。

今年秋天,唱片公司还要为朱晓玫录制一张DVD,分别在巴黎、上海和不宜诺斯爱丽丝(

科隆剧院)录制《哥德堡变奏曲》。她与许多钢琴家不同,她出唱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

宣传自己,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她希望点到为止,只为那些爱音乐的人演奏





仓促聊了一个小时,好像只过了五分钟。还有太多的话没有说,但时间已经太晚了。她

把我送到楼下,从一座曾经引发她演奏斯卡拉蒂灵感的木桥上过了塞纳河,她一直把我

送到地铁入口。第二天 ,她还要去叙利亚演出。



这位六十多岁的钢琴家,还在继续追求她的梦想。我记得谈?郊彝ナ保担骸罢饷炊?

年来,也没有人要娶我,我就一个人走过来了。但要是真的结了婚,也许我就弹不了琴

了”。人生是不能回头的,我回答她说:“即使你结了婚,我肯定你也不会停止演奏,

因为你太爱钢琴了!”离开朱晓玫,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敬重爱音乐的音乐家,

敬重执着追求的音乐家,敬重保持简单纯粹的音乐家,敬重能坚持不懈演奏一生,而不

左顾右盼的音乐家。她是我的精神偶像。



我们很多钢琴家急功近利,忙于致富;还有一部分人愿意于把音乐会安排得满满的,更

让我们深思的是有多少中国人能把演奏这条路走到长久。我一直坚信,古典音乐是一辈

子的追求和热爱,用心感受,能花上一辈子时间传播音乐,传递上帝的声音,才是钢琴

家的使命。以出人头地为目的,以挣钱为目标,手下的音乐怎么保持纯洁和心诚。即使

上升到这个高度,朱晓玫也是中国钢琴家的榜样和旗帜。







朱晓玫唱片目录: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巴赫:平均律全集

    这是她2010年最新出版的。MIRARE出版



巴赫:六首组曲

    这是倒闭的那家公司出版的MANDALA MAN4958/59,1999年录音



海顿:三首钢琴奏鸣曲、变奏曲   MIRARE MIR076



舒曼:大卫同盟舞曲、童年情景  MANDALA 5033



“最后的奏鸣曲” 贝多芬:奏鸣曲OP.111和舒伯特奏鸣曲OP.960  MANDALA5085



舒伯特:双钢琴嬉游曲、变奏曲、幻想曲(与法国钢琴家ALEXANDER THARAUD合作)

        HARMONIA MUNDI HMC901773

评分

参与人数 1 威望 +1 收起 理由
来了来了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11-7-10 09:30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