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标题:
舟山的海水能变清吗?海院人正在做这样的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西门
时间:
2011-5-6 15:31
标题:
舟山的海水能变清吗?海院人正在做这样的研究
舟山近海海水浑浊得像咖啡。对于成千上万来舟山旅游的客人来说,没有看到蔚蓝的海水,是一件一遗憾的事情。蓝天、碧海,给人神清气爽的观感,对发展海洋旅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舟山群岛地处长江口,许多接近陆地的小岛周围由于洋流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一年难得见到几天清澈的海水,泥沙含量高,导致海水浑浊,这一直是一个局限。
而普陀区设想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将在桃花、蚂蚁、登步等岛屿之间围一个“海上西湖”。
西湖是什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尽管,普陀区的“海上西湖”目前正在做前期勘探和环评论证等基础工作。但是,在大胆畅想背后,却有着现实的支撑,让群岛新区的“海上西湖”荡起一波清水涟漪。
在浙江海洋学院新址临城新区长峙岛的建筑工地,东南部一个名叫馋头咀海堤外,正在如火如荼地围起一道沿海的堤坝,这道70米宽的海塘将围起580多亩水域,两年后,这里的海水将告别浑浊,实现碧水映蓝天的梦想,清澈见底的海水中,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这个实践,能改变被浑浊海水包围的舟山群岛近海景观吗?
近海浑浊的海水其实可以变清
堤坝内水域面积580多亩,塘内平均水深2米左右,蓄水量76万立方米。该水塘暂名为清水湖,顾名思义就是让周边引入的海水变清的效果。
清水湖是浙江海洋学院长峙校区建设的一个亮点,整个规划为科研养殖基地,包括清水湖景观,新建排涝、纳潮水闸1座,总工期约2.5年,也就意味着两年多以后,可以看到碧蓝碧蓝的海水。
目前已经通过工程环境影响、通航安全评估等论证,论证结果,浙江海洋学院清水湖建设对环境影响不大,工程已经开始围堰。
而在同时,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的9名博士教授组成了清水湖实施方案项目攻关组,正在对浑浊海水变清进行攻关。
作为项目的领头人海洋科学院副院长邓一兵教授说:“清水湖内的最大亮点是要将引入的海水淀清,通过综合利用,营造出碧水蓝天的效果。 ”
海水浑浊泥沙是主因
清水湖引的是大海的水。那么,舟山近海的海水泥沙含量是多少?
邓一兵教授说:“根据地理位置和潮流影响也略有差异,像在长峙岛清水湖附近的海水中,每立方米水中有泥沙300克。 ”
在相对静止的状态,水清的速度和泥沙颗粒的大小有关,舟山沿海水域中泥沙颗粒的大小在7.5微米左右,极小,所以淀清的速度要相对慢一些,颗粒越大速度越快。
舟山海域内的海水主要是泥沙导致浑浊,采用自然沉淀法可以达到清澈。浙江海洋学院清水湖的设计就是运用这个原理。
运用自然沉淀法将海水引入清水湖内的小池内,水静止一段时间,海水就变得清澈,然后再定期将水引入到大池内,大池内的海水也定期排放到大海。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用静止法将海水变清,再用流动法将海水更新。
这样,不仅可以取到清水,而且可以让湖内的水清澈起来。
引水入湖难在如何常清
邓一兵教授的团队承担的项目主要节点是两个,一个是变清,另一个是如何常清。“关键是如何去掌控、去引导生物、洋流、环评等问题。排除这些因素,在相对静止的环境中,舟山海水的水质以及泥沙含量,只需要8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够让浑浊的海水达到清澈见底的程度。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桂福坤博士说,“舟山近海海水淀清所需要的时间是8小时左右,可见度是60到70厘米,但是这只是前期的工作,关键还在后面。 ”
惯用的方法就是让水动起来。流水不腐,水从海中引入,然后再将湖泊内的水放到大海中去,始终是处于一个相对运动的状态中,可以保证景观湖的清澈。
让水动起来,也就意味着这个环境与周边的环境形成了一体,相对于区域环境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
桂福坤博士认为,水在引入池内之后,一般每更换一次水的量是30%左右。一个月更换一次。
如果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浮游生物、特别是藻类生长会很迅速。那么如何去控制藻类,如何去利用这些藻类,需要动一番脑筋。
桂福坤博士说:“我们考虑的是大型藻类的养殖,用于消耗海水中的营养物质,控制藻类的生长,在选择藻类上选用经济价值高,可以产出,又不影响湖内生态的种类。 ”
这个资源如何去优化?现在要论证的就是如何让湖内贝类、藻类、鱼类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
海水变清自然条件也可以达到
这样的例子在舟山还有很多。
在舟山东南部的许多岛屿,都存在着让海水变清的自然条件,桃花岛塔湾金沙就是个例子。
记者在舟山论坛上看到,有网友拍摄到了塔湾金沙近海的海水清澈异常,而在几百米开外的海域海水相对浑浊,网友甚为奇怪。舟山港航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近海海水变清的情况在日常工作当中也经常会遇到,有经验的渔民也有类似的经验,遇到台风或者恶劣天气来临之前,近海海水会变得清澈。他们会通过洋流来判断作业。 ”
邓一兵说:“在海湾中,水流相对静止,如果海湾外的洋流出现横向流动的话,内部的水流流动慢,足够有时间让海水变清。”但是这种环境中的水流不能够长期保持清澈,遇到涨潮或者落潮的时候,水流纵向地流动,就会带着泥沙运动,这样水流又会恢复到浑浊的状态。 ”
潮位差是自然条件下和人工清水湖的差别之一。
但是自然条件下,港湾环境大,远海海水较清的话,其实达到的效果往往也是理想的。
湖是小的,水是动的建一个湖,做的是区域的生态
“让海水变清不难,我们舟山群岛的许多岛屿附近都可以做到。”邓一兵教授说。“从设计角度出发,清水湖设计成月牙型,其围塘的成本相对比较高,但是也是出于生态的角度出发,根据洋流情况,设计成月牙状,这样对周边的洋流影响最小。”桂福坤博士说,“海洋生物栖息地,活动地,围湖后泥沙运输等因素必须是建前充分考虑的。通过模拟计算,反复论证才能够确定。 ”
如果要让舟山群岛的诸多附近岛屿边上海水变得也是清澈的,也同样要考虑以上几点因素。邓教授例举了几个点,他说,海域海洋生物栖息地、海洋动物活动区域、围湖后特殊地域,包括泥沙、洋流、航运等方面,人可以改造自然,但是在改造的同时,需充分考虑大的生态环境,这样或许可以达到和谐自然。
由小及大,这种清水湖泊的设计,或许能够给“海上西湖”的建设乃至舟山近海海水变清带来借鉴性的意义。
【作者】 记者 洪伟 【编辑】 乐天涯 【来源】 舟山晚
作者:
小女孩……思
时间:
2011-5-6 16:12
舟山海水浑浊是地质决定的,要想改变,只能把岛搬到长江、黄河以北,我师父说海水越浑浊,长里头的鱼越好吃
作者:
hahaka010
时间:
2011-5-6 16:58
这么好 还要几年啊
作者:
西门
时间:
2011-5-6 17:08
回复
2#
小女孩……思
你师父说的对。
欢迎光临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http://www.zjo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