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标题:
小企业老板应该掌握的财务知识
[打印本页]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26
标题:
小企业老板应该掌握的财务知识
我给私企当会计的时候,发现老板了解财务知识的不多,我凭借自己多年对财务会计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试着跟老板解答过一些会计上的问题。
今天我把这些内容整理一下,发在这里,也希望跟各位探讨。
有兴趣的朋友,先回答下面的问题,测试一下自己作为老板,对财务了解的程度:
回答“是”,得10分,回答“差不多”,得5分,回答“否”,得0分。
1. 你知道会计的工作范围吗?
2. 随便找个人当会计是对企业不负责任吗?
3. 你能看懂会计的账本吗?
4. 你能看懂会计报表吗?
5. 你懂财务管理吗?
6. 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越少越好吗?
7. 负债率40%合适吗?
8. 借款买的设备算自己的资产吗?
9. 现金为王这话对吧?
10.利润率越高越好吗?
分数出来了吧?如果你打60分以上,恭喜一下,说明你对财务知识还是有所了解的;打60分以下,别灰心,以后我会在帖子里陆续写一些老板应该掌握的财务知识,到最后保证你打90分,打100分也说不定哦。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26
第一步——了解会计知识
在会计学体系里,有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企业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在企业会计里,又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现在有出现了税务会计、法务会计,等等。
以前,在大学的会计专业,还有管理会计。有人把会计分为两类: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前者叫外部会计,后者叫内部会计。可实际上执行管理会计的很少,企业更注重财务管理。
作为老板,你没必要对会计业务很精通,但要知道资金是怎么来的,还要知道它是怎么没的,至少心里有本账。平时你交代会计工作的时候,使用一些专业俗语,让他知道你不是外行,他做起事来就不敢蒙你了。
不管怎么说吧,了解点财务会计,懂点财务管理,至少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27
一、会计要素
在会计上,把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分为六个部分,叫六大要素,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反映是经营成果。前三个要素组成的会计报表叫资产负债表,后三个要素组成的会计报表叫利润表。
《小企业会计制度》里的会计报表有三张,也就是常说的三大报表。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27
下面开始逐一介绍。
(一)资产
教科书里的概念是这样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说白了,有权支配的有形物和无形物,都是你的资产。以后不说概念了,以理解为主。
比如:库存里的现金、银行里的存款、销售应收的欠款、商品等流动资产,拥有产权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还有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不管是怎么来的,只要在你这里功能使用和耗费,就是你的资产。
(二)负债
买资产的时候,自己的钱不够,就要借外债、赊货,这就是负债。
比如银行贷款,是欠银行的;应付账款,是欠客户的;应付税款,是欠税务局的;应付工作,是欠员工的。凡是欠别人的就是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也叫股东权益,公司开始时投资者投入的钱,经营一段时间后,企业积累的钱,这些都属于所有者权益。
用公式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里能看到的东西,是资产,比如材料、库存商品、生产用的设备、厂房,还有看不到的无形资产;你的资金周转不灵时借的款项或者买货赊款等,就是负债;资产减去负债,就是所有者权益了,那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家底。如果负债大于资产,就叫资不抵债,企业就要破产了,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把上面三个要素联系起来举个例子:企业购进一批设备需要80万元,你只有30万元,怎么办?你从银行贷款50万元,这样就把设备买回来了。现在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80万元,负债50万元,所有者权益30万元。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27
(四)收入
日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获取的就是收入。
如果你是生产电饭锅的企业,那么卖电饭锅的收入叫“主营业务收入”,你把加工剩下的废旧材料卖掉了,叫 “其他业务收入”,这些都是收入。
(五)费用
会计要素里的费用是个大概念,包括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成本,工业是指生产成本,商业是指进货成本。
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和消费税,还有城市维护建设税。
期间费用一共有三个: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六)利润
利润,就是经营成果,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28
收入、费用、利润,这三个要素举例说明:
假如你是一般纳税人的工厂,本月销售电饭锅一个500元,单位成本300元,销售过程中会产生费用100元。
收入是500元,费用是300+100=400元,利润是500-400=100元。
顺便讲个故事:月底,会计报给老板一份会计报表,老板发现这个月的管理费用达18万元,以前每个月是12万元左右;上个月还盈利呢,这个月就接近亏损了。连忙找来会计问怎么回事。会计告诉他,上个月,你买来的小轿车,这个月开始折旧,多出3千多,还有参加展会,支出1万多,还有一笔欠款4万多的欠款,已经三年多了,算坏账,计入了“管理费用”。所以这个月的费用一下就增加了,费用增加了,利润就减少了。
会计知识掌握一点就够用了,主要是财务管理,对于老板老说还是很主要的。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28
再举个例子:有个商店这个月出售电脑30台,单价6 000元,收到货款180 000元;这批电脑的进价是每台5 000元,应交增值税5 100元,其他附加税510元;销售人员工资、发生的运输费等6 000元,经理、会计等工资、部门水电费、招待费、折旧等共计20 000元。算一下收入、费用和利润。
结果是这样的:
收入:180 000(元)
费用:6 000+20 000+(5 000×30)+510=176 510(元)
利润:180 000-176 510=3 490(元)
你算的跟我的结果不一样吧,差多少?差5 100元对不对?
因为增值税金是价外税,你向购买者收取的,要交给税务机关,所以不涉及在税金里。
这道题最后计算出来的是利润,是税前利润,而不是净利润,因为净利润要减去所得税,所得税是依据纳税所得计算出来的,这道题里没提供数据,计算到这里,理解这三个要素就行了。
都理解了吗?这部分就过去了,明天说下一部分——会计科目。
其实,会计知识掌握一点就够用了,对于老板来说会看会计报表、懂财务管理才是最主要的。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28
前边的会计要素都知道了吧,再把它们进行细分类,就是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里的会计科目有156个,包括各行各业的,而《小企业会计制度》里只有60个,简化很多。两者的科目名称略有差别。
小企业一般使用《小企业会计制度》,所以我以《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写。
我把常用的会计科目列出来:
(一)资产类科目——现金、银行存款、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二)负债类科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润等。
(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五)损益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所得税。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29
会计凭证
(一)原始凭证
会计接到第一手票据,比如收到的银行存款单据,收到报销的费用fa.piao,收到的借据或者欠据,工资单、入库单、出库单等等,这些都叫原始凭证。
(二)记账凭证
根据原始凭证处理业务使用的凭证,叫记账凭证。
借贷记账法
在账本里,也能看到“借”和“贷”的字样,它们是干什么的呢?
这里的“借”和“贷”,你别在字面上找解释,它们只是会计上的记账符号。
举个例子:老板招待客户花了800元,拿到出纳那儿报销,然后做分录:
借:管理费用——招待费 800
贷:现金 800
看见没有,不管借或者贷,金额都是一样的,而且每一笔业务,都要有借方和贷方。
会计都知道一句经典的话,那就是著名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再举个例子:卖一批价值2 000元的产品,收到支票一张。
遇到日常经营收入,使用“主营业务收入”,增加用“贷”表示;收到的支票,使用“银行存款”,增加用“借”表示,写出来就是这样的:
借:银行存款 2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现在明白了“借”和“贷”的用法了吧?你理解就行了,至于怎处理是会计的事,你不用学怎么做凭证。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29
上面说的是财务会计,下面简单地说说管理会计:
在会计学体系中,有两大子系统:一个是传统的财务会计,一个是新兴的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负责人往往重视财务会计,而忽视了管理会计,其实,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还是很重要的。
从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上看,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最早是西方研究出来的,改革开放后才引进我国,还不到30年。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把财务会计比作是士兵的话,那么管理会计就是参谋。
现在的财务会计,实际属于“报账型”的会计,它的工作重点是面向过去算“呆账”,单纯地提供历史数据和解释信息,多数是报给外边的人士看的,是“外部会计”。管理会计则属于“经营型”的事前会计,它不仅评价过去,还能决策现在,预测未来,可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叫“内部会计”。管理会计可以和财务会计一道,里应外合地共同为企业服务。
从管理会计的职能上看,它与企业管理是息息相关的。你看企业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再看看管理会计的职能——规划、决策、控制、评价,差不多吧。
管理会计的内容有: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等等。尤其是本量利的分析,对生产和销售都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就是成本;量, 就是销售量;利,就是利润。
这样拆开了说,你就能看出其中的奥秘了吧?对,就是成本、销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制定了目标利润,就能计算出需要销售多少产品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或者有了销量、有了成本,就可以计算出净利润。
通过这些关系,进行保本点——也就是盈亏平衡点的预测,这个在企业很实用的。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30
接着上面的内容,盈亏平衡点也叫保本点,公式是:
保本量=固定成本总额÷(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保本额=单价×保本量
其中,固定成本,是不管你是否生产,都要付出的费用,它不受业务量的影响。比如设备的折旧,每个月需要计提1 000元,就算这个月不生产,也要计提这么多,这就是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跟固定成本正相反,是随着产量变化的。比如材料费、人工费,产量越多,费用越多,但是单位变动成本变化不大。
通俗点说,比如我们租房子,每月900元,不管你住不住,每天都是30元,但是水电费你用一次,就耗费一次,这个费用是跟你使用的数量成正比的。
例如: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销售单价100元,一件产品的变动成本是60元,全部固定成本是20 000元,保本点是多少呢?
保本量:20 000÷(100-60)=500(件)
保本额: 100×500=50 000(元)
这样看,保本量是500件,保本额是50 000元。
其实计算出保本量就可以了,超过500件,企业就开始盈利了,销得越多,盈利越多。低于500件,就是亏损。
还有一个保本价格的问题,它是随着销量的增加而降低的,对企业定价有参考作用,尤其是跟商家签合同的时候。
保本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预计销量)
例如: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是60元,固定成本总额是20 000元,那么出售500件的时候,保本价的多少,800件的时候,1 000件的时候呢?
销售500件时的保本价格:60+(20 000÷500)=100(元)
这个结果跟上题计算出来的保本价格是一样的吧。
销售800件时的保本价格:60+(20 000÷800)=85(元)
你看,当销量达到800件的时候,单价85元就是保本价了,如果卖100元,那么每件就赚取15元的利润,你现在知道客商买得越多越便宜的道理的了吧。
销售1 000件的留给你算吧,单价会更便宜。
这是说的保本价,还有一个保利价,什么意思呢?就是企业要设定目标利润,看什么单价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保本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预计销量]
例如:还以上面的题为例,老板说,这次签合同,要赚5万元,如果销售500件,应该定价多少?如果销售700件,定价是多少呢?会计开始计算了。
保本价格:60+[(20 000+50 000)÷500]=200(元)
你看,前边我们计算出来的保本价是100元,如果赚取5万元的利润,定价就要200元。这是销售500件的情况,那么销售700件的时候,定价多少能保证赚取5万元的利润呢?
保本价格: 60+[(20 000+50 000)÷700]=160(元)
价格降低不少吧。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30
在本量利分析中,还有一个实用的——边际贡献,也叫贡献边际或叫贡献毛益,也是搞预测的。
计算公式: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例如: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销售单价100元,一件产品的变动成本是60元,全部固定成本是20 000元,如果销售3 000件,会有多少利润呢?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00-60=40(元)
边际贡献总额=40×3 000=120 000(元)
利润=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120 000-20 000=100 000(元)
你看,这管理会计有用吧。
此外,管理会计决策的职能也不可小视。
在工作中,我们常有这种情况:车间要进行技术改造,需要更新设备,老板凭感觉就派采购员到生产厂家去订货,讨价还价之后交钱把设备运回企业。这时如果找个管理会计,用内含报酬率法算一下,就能判断出是买设备划算还是租设备划算了,这样就减少了决策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投资之前,除了要做市场调查外,还要做前景预测,至少要做一下产品成本分析,计算一下利润和资金的回报率,然后再决定是否投资,这样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胜算率,可惜的是企业没有几家能做到这一点。
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经验的重点在决策,正确的决策能保证企业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的收益。企业经营和居家过日子一样,也要精打细算。
管理会计的决策范围还不止这些,比如生产哪些品种利润最大?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产品如何定价?设备何时更新?面对这些困惑,管理会计自有一套决策方法,比如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法、净现值法等等,就能轻松做出判断,给你一个正确的da-an。因此把管理会计叫做“决策会计”也不为过。
关于管理会计就说这么多了,想必你已经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以后再招聘会计的时候,这个也可以作为一个条件。
作者:
海院人中心
时间:
2010-1-28 10:31
有用 顶上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31
作者:森林里面木头多 回复日期:2010-01-08 07:24:44
“在工作中,我们常有这种情况:车间要进行技术改造,需要更新设备,老板凭感觉就派采购员到生产厂家去订货,讨价还价之后交钱把设备运回企业。这时如果找个管理会计,用内含报酬率法算一下,就能判断出是买设备划算还是租设备划算了,这样就减少了决策的盲目性和冲动性。”--------------这块没看懂,初感觉应该和上面讲的无关吧,这个好像应该反映在现金流这块,最终在损益表、年终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内含报酬率法------------楼主说的比较含糊了 希望用租赁机器和购买机器的比较案例具体展开一下。
很高兴看到有人提问题。
我在前边介绍了财务会计,后边简单地介绍了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在我国基本还停留在学术研究上,掌握这种方法并能实际应用到工作中的不多。是在上个月吧,我国才进行了首批设奖,也只有7家大企业获得了“中国管理会计实践奖”,说明管理会计并没普及。
你问得很专业,买设备划算还是租设备划算,用年金现值计算比较好;看这项投资是否可行,用内含报酬率分析最好。类似的决策方法有五种,最好是配合着使用。
我把书上的两个例子拿出来,做个比较。
企业拟购置一台自动化设备,需款120000元。该设备可用6年,使用期满有残值6000元。使用该项自动化设备可使企业每年增加净利13000元,同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若该企业的资金成本为14%。
要求:采用回收期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评价购置方案是否可行。
(1)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原投资额/平均每年现金净流量=120 000/33 000=3.64(年)
结论:该企业投资方案的预期回收期3.64年大于允许的最大回收期3(6/2)年,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2)净现值法
未来报酬的总现值=现金净流量折现现值+残值折现现值
=[13 000+(120 000-6 000)/6 000]×3.889+6 000×0.458=127 184(元)
净现值=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投资额的现值
=127 184-120 000=7 184(元)
结论: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正数,说明投资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则方案可行。
(3)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投资额的现值
=127 184/120 000=1.0599
结论:该投资方案的现值指数大于1,则方案可行。
(4)内含报酬率
年金现值系数=原投资额的现值/各年现金净流量
=120 000/33 000=3.636
设:内含报酬率为X%,采用插值法得:
16% X% 18%
3.685 3.636 3.498
所以:(X%-16%)/(18%-16%)=(3.636-3.685)/(3.498-3.685)
X%=16.52%
结论:该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16.52%大于资金成本(14%),则方案可行。
再来一题:
企业需要一套设备,购买价10000元,可使用12年。如果租用,则每年年初需付租金1500元(不包括修理费)。假定货币的时间价值为5%。
计算12年期的即付年金现值,比较购买和租用两个方案谁最优。
解:12年租金的现值:1500×(8.306+1)=13 959(元)
结论:12年租金的现值13 959元高于买价10 000元,还是买车划算。
谢谢各位顶贴,让我有信心写下去。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还应该会看会计报表、掌握财务分析、懂得财务管理,等等。顺便问问大家,老板了解上述的会计知识就可以了吧?在会计上你还需要什么内容呢?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42
作者:381685696 回复日期:2010-01-11 16:39:11
楼主你好,我想知道做为一名销售经理需要懂得哪些财务知识?
——
楼主你好,我想知道做为一名销售经理需要懂得哪些财务知识?
——销售部门跟财务的联系比较密切,一个是销售价格的问题,一个是往来账款的问题。
1.在对外签订货合同的时候,要考虑增值税的问题。增值税是价外税,订合同时要明确定的价款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折扣的时候也有同样的问题。
2.你的销售额,就是企业的收入额,会计上叫“主营业务收入”。当时能收回来货款的,老板高兴;暂时收不回来,叫挂账,就是挂往来账,会计上叫“应收账款”。
有的企业催款是销售部门的事情,有的企业是财务的事情。
销售部门为了多收款,它不管是否赊账,卖出去再说,反正有业绩了;而财务上把应收账款看得很紧,负责人的会计更是三番五次的催款,当账面上资金紧张的时候,他更需要及时回款。还有,在会计上好存在坏账问题,坏账就是损失嘛。
还有一个就是差旅费,在会计上也叫挂账,你借款的时候,也要挂账:借“其他应收款”,回来报账后,贷“其他应收款”。因为不是货款,所以叫“其他应收款”。
3.建议:跟财务部门多联系、勤沟通,别跟财务部门较劲儿。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45
作者:甲辛 回复日期:2010-01-11 18:07:32
想请问楼主,出纳和会计应该如何对帐,作为老板应该如何检查他们的工作是否合格。
——所说的对账,就是出纳的两本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跟会计的总账余额核对。出纳还有两个任务,一个是现金账跟库存里的现金核对,一个是银行账跟银行的对账单核对,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如何检查他们的账是否合格?
1.出纳按着上述说的,账实相符,就没问题了,其他的工作呢,比如收到支票或者现金要及时存到账户,因为支票有十天的期限,如果钱多,完存几天就少收利息,这要看出纳的责任心了。现金日记账要求日清月结,现金流量大的,每天要有现金日报表。你可以抽查,或者直接要出纳报上来。
2.会计要及时处理每天的业务,及时记账,要什么数据都能准确的给出来。
从账上看,至少总账是平衡的,也就是借贷要相等,这是最起码的;其次,每个月的账都不能积压,房地产企业和是施工业的会计,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容易两三个月都不处理账务。餐饮业和商业比较及时。
你可以每个月向会计要会计报表,根据总账看他的报表对不对。
你要知道他是否合格,首先你要懂得账的来龙去脉。说起来就多了,我前边写的那些哪里看不懂或者缺乏的你告诉我。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47
作者:dancingwolf88888 回复日期:2010-01-11 18:20:58
楼主,请问负债做为资产的一部分,怎么会大于资产呢?你对资不抵债的理解好象有问题
——当负债大于资产的时候,就叫资不抵债了,在上市公司里就有这种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公式,当负债大于资产的时候,所有者权益一定是出现负数的时候。
比如我有100元的资产,外欠了110元债务,归我所有的权益是负数。这时候我就资不抵债了。这么说你明白没?
作者:雁舒云 回复日期:2010-01-11 19:35:23
来天涯这么久竟然没发现这个版块,托楼主的福。
——过奖了,也托大家的福,前来捧场,在天涯这块宝地上,让我有信心写下去。
作者:ct0418 回复日期:2010-01-11 20:06:56
我刚在公司校验税票,同事说当月校验的税票当月要抵扣,不知道为什么?如果我1月末校验税票SAP增加了应付贷方2月抵扣会影响不好吗?
——你是说进项税吧?当月认证的当月必须抵扣,这是税法规定的。你想2月抵扣到2月份再拿去认证,抵扣联有90天的期限呢。不过因为本月没有抵扣,应交增值税额会大。你懂得账务的处理就知道为什么要当月抵扣了。如果本月进货量大,销售少,也可以拿到下月去认证、抵扣。
作者:机械猫与电子狗 回复日期:2010-01-11 20:25:34
谢谢楼主,希望楼主能够坚持不懈的将你的知识以通俗化、实例化的方式讲述出来,毕竟看这贴的人基本上都对财务原来一窍不通,碰到有些太专业的名词希望楼主也能解释下。
——谢谢你的提醒,也希望你帮我挑出没看懂的专业名词,我尽量把他们口语化。
比如“负债”,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所谓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公司、企业的现有债务,这种债务需要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从而引起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我是这样解释的:买资产的时候,自己的钱不够,就要借外债、赊货,这就是负债。
严格来说,我没有书上的说法严密,反正我们也不是为了考试,理解才是硬道理哈。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49
作者:烧钱烤火 回复日期:2010-01-11 22:56:15
lz虽然我对你写的这些不感冒,因为我是注会,但是还是支持你扫盲的精神!
——我是高会,向注会敬礼!:)
谢谢你的支持,我知道路过这个帖子的一定有高人,希望你常来关照。
你说对了,这真是一个扫盲贴,针对的目标群体——老板。
前边我讲的那些会计知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很浅很简单。因为我考虑到具体的工作有会计做,老板只要知道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就行了,至少要知道利润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知道从哪里入手,更好地增收节支,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比如,设备折旧,税法规定最低不能低于十年,会计一般是听税法的,他说十年就十年,因为折旧可以在税前扣除,当然越早提完越好。但是有的老板为了贷款什么的,想让企业的利润多一些,那么折旧年限就增加几年。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高,折旧分摊下去的费用会不少,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利润。
记住:老板懂财务,谁也挡不住。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52
作者:qiujieying123 回复日期:2010-01-12 10:03:06
楼主 您好!请教一个问题。我们是软件开发类型的小公司,现在请的是代理会计公司做帐。
我想请问如果判断一个代理会计公司好坏?另外请兼职会计好还是代理会计公司好呢?
——如果你对会计的要求只是记账的话,可以请代理公司,工商、税务上的事情全由他们打理,很省心。如果你要会计参与管理,就要谨慎选择了,应该选全职会计。
至于怎么判断代理公司的好坏,只要税务局检查的时候不出现问题,就是对你负责的公司了。关键是签合同的时候,要把这个责任分清楚。
因为开办代理公司的门槛不高——3名以上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从业人员,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所以代理公司也良莠不齐,有的是靠实力,有的是靠关系。
兼职会计和代理公司的问题:从工作角度看都一样,两者都是记账的;从人工成本上看,付给兼职会计的工资比代理公司高一些;从工作质量看,如果遇到好的会计,什么都好,遇到不好的会计,还不如代理公司的呢。因为代理公司跟关系单位处理得应该不错,而兼职会计就稍逊一些。
其实企业找会计,很大程度是对着税务机关的,所以,税务上处理得好,就是合格会计。
以上观点供参考。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0:56
作者:守宫的砂子 回复日期:2010-01-12 13:12:49
我也是学财会的,这些随便买本书就有。楼主还是教我们怎么做假帐吧!相信筒子们都有兴趣哦!
——的确,会计书很多,给老板看的也不少,就像我原来那个老板,他身后就有类似的书,他说术语太多看不进去,反而愿意听我口语化的讲解。因此,我开了这个贴,讲点通俗的财务知识给大伙听。这只是财务中的一部分——会计类,老板应该会看财务报表,而不是会记账。
假账?你竟然敢公开教唆我讲假账,汗一个先……那我就说几句。
假账,是老板最关心、国家最担心、会计最伤心的。
现在,企业两套账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会计为了自己不弄混,不约而同地称其为内账和外账,很形象吧。内账,就是给内部人看的,外账,就是给外部人看的,内外肯定有别。
有的企业更厉害,为了少缴税,记一套隐瞒收入的账;为了多贷款,记一套利润高的账;为了自己看,记一套最真实的账。
不是我吓唬你啊,如果有部门负责任地查账,没有查不出来的假账。
做两套账不是不可以,看你怎么做,前提是不造假。
现实情况是:因为企业的白条子是难免的,尤其是建筑行业。你的白条子多了,税务机关不让,你就得找个地方放起来。但是,太多的支出不能入账,收入难免增高,多缴税老板肯定不情愿,于是会计好像有责任帮老板把收入藏起来。这样就犯法了,查出来就会认定你偷税,税务机关才不管你白条子的问题,他只看你偷税的事实。
你可能辩解:要fa.piao价格就高,不要fa.piao价格就低,采购员为了占便宜就不要fa.piao了。
结果一步错百步歪,把你带到偷税的边缘,跳还是不跳?你选择吧。
因此说,企业一定要杜绝白条子,落到账上的收入一定要入账,这样你被没必要做两套账了。
或者你做了,那套账最好装在你心里,别麻烦也别难为会计了。
对于两套账,你知道会计怎么看吗?
他们打心里不想做也不愿意做又不得不做,他们私下里咬牙切齿地说:真想把给银行的报表送给税务局,让我和老板同归于尽。
看把会计给逼得,死的心都有了。
这时候你一定想问我——你是会计出身,你没做过假账吗?
如果说会计没做过假账你信吗?
我承认我做过,后来因为胆子太小就不干会计当老师了,当然不是去教做假账,而是教怎样把账做真实了。
说真是,教你做假账——还没等我讲完,这个帖子可能就被和谐了。就算我讲完了,老板都拿去以账试法,东窗事发,找谁说理去?还是让老板安安稳稳地在这里学点财务知识,平平安安地赚大钱吧。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02
又到回答老板、准老板、未来老板问题的时间了。
作者:怀念o小时候 提交日期:2010-1-12 17:01:00
给楼主提问
1,增值税进项税,销项税,怎么回事,怎么抵扣?
2,已经开fa.piao的收入,必须走公司账户吗
逐一回答啊:
1.增值税进项税,销项税,怎么回事,怎么抵扣?
增值税是价外税,也就是说你销售货物全部价款是含税的,但是会计核算的时候指把不含税的作为收入,税金交纳给国家。一般纳税人购货的时候获取的fa.piao上有进项税,这部分税额是可以从销项税中抵扣的。
比如你是卖服装的,从厂家购进10 000元的服装,取得增值税专用fa.piao,fa.piao上显示在10 000元的进价中:服装金额8 547元,税额1 453元,这个税额叫进项税额。当我们销售服装的时候,开出增值税专用fa.piao15 000元,fa.piao上同样有两个金额:一个是服装金额12 820.50元,一个是税额2 179.50元,这个税额叫销项税额。
到了月末,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就是我们应该缴纳的增值税额。
根据上个例子,我们应该缴纳的增值税额是:
2 179.50-1 453=726.50元。
你可能觉得不对,进货10 000元,卖出15 000元,增值5 000元,按17%计算,应该是850元啊。
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说明你还是没理解什么叫价外税。
服装采购进来的金额是含税的,也就是说10 000元里已经有17%的税金了,卖出去的服装也是含税的,真正增值的部分,是不含税的价款, 12 820.50-8 547=4 273.50元,用这个金额,再乘以17%,你看是不是726.50元?
你拿来收到的增值税专用fa.piao和开出去的增值税专用fa.piao,两个对比着看,上面有税金,开出去的税金减去进来的税金,就是你应该交的税金。
或者你用fa.piao上销售金额减去进货金额,这是毛利,再乘以17%,就是你要交纳的税金。
为什么我这么费劲解释呢?因为我当会计的时候,跟老板就是这么仔细讲完他才听明白,我相信你早就明白了。
2.已经开fa.piao的收入,必须走公司账户吗?
必须的。
不管你是工业还是商业,不管你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只要开fa.piao,就说明你有收入了,有收入就要交税,你不走公司账,你想干嘛?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05
作者:甲辛 回复日期:2010-01-12 14:18:07
我就是不知道帐目的来龙去脉,确切的来说,我不是很明白,会计应该记些什么帐。公司是新成立的,我不知他应该建些什么样的帐,然帐与帐之间如何相对应。我又不好一一去问,那样显得我什么都搞不清,呵呵
另外:我是旅游服务行业
——的确,当老板的应该自己掌握点财务知识,偶尔跟会计说几句专业术语,让你觉得你很内行,他就不敢蒙你了。
新建的企业,如果你找的是有经验的会计,他应该知道建什么账。
不管什么行业,建的账都差不多,因为会计制度是统一的,只是不同的行业,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不同而已。
你可以根据我列出的账目去检查一下:
(一)日记账
企业必须有这两本账,一本是现金日记账——记载现金科目的,一本是银行存款日记账——记载银行存款科目的。
(二)多栏式费用明细账
费用账都是横开的账本,账页里有很多的空栏,你可以按着费用项目自行设置。比如: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工业要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三)数字金额式商品账
这个账不仅有借贷余,还有数量和单价,适合“库存商品”、“材料”等需要记载数量的账户。
(四)固定资产账
这个有点特殊,与“固定资产”形影不离的“累计折旧”也要放在这里。
(五)应交税金账
主要记载“应交增值税”的,也是专门为一般纳税人预备的,明细科目都是现成的,直接记账就行了。
旅行社交纳营业税,用不着这本账应交税金可以记在三栏式明细账上。
(六)三栏式明细账
除了上述专门的账以外,其余的没有着落的账户都在这里安家。比如往来账、所有者权益里的账户,还有不用明细核算的收支账。
(七)总账
与三栏式明细账的格式是一样的,只是账本的名称不同。
这样账簿就全了。
企业刚开始,不用建那么多,随着业务的发生,看需要什么再建。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06
还有,下面说说各个账簿是怎样对应的。
1.现金账跟库存核对,银行账跟开户行的对账单核对,都有牵制。
2.总账跟所有的明细账核对,包括日记账。
这件事账账核对,开业后,还要定期做账实核对。
说完账说谁,财务税务不分家嘛。
旅游服务业,主要交纳营业税,如果你是查账征收的话,是差额纳税,也就是用全部的营业收入减去支付给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门票等代付费用,按差额计算营业税,税率是5%。
其他的还有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有房屋的还要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有车的缴纳车船使用税,还有所得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代缴)。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09
作者:怀念o小时候 回复日期:2010-01-13 22:25:55
我说的有点不清楚,我意思是说,开了fa.piao了的收入,可不可以打入私人账户,一定要走公司的账户吗?主要是为了方便。
在账目上不可以算现金收入来表现吗?再另作一笔银行存款的账,这样可行不?
PS:lz的财务功底真扎实,现在lz是老师?
再提个问题,企业最后给股东分红,这部分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吗,如果需要,应该是企业来代缴,还是由个人去申报?
——你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我一个一个地回答啊。
1.你说的意思是在账上空走一笔吧,先入现金账和收入账,然后做一笔银行账假设把钱转出去了,实际上收入是存到你个人存折上了。
这样也可以,前提是没人查账的时候。因为会计做凭证的时候,入账没有存款单,转走的时候没有支票根,也就是没有原始凭证。还因为钱是在空中走的,所以银行对账单上没有这笔钱。税务来查张的时候,会怀疑你虚开fa.piao。不过你有出库单跟着,问题不是很大。我感觉不太稳妥,就为了省事,有点冒险。
相反的,已经落到账户上的钱,你就不能不走账。有些企业钱进来了马上转走,然后不入账。这样,税管员来查税的时候,在银行对账单上看到这笔,会追问下去,如果你说不清,就视为偷税。
我原来在的那家企业,老板就理直气壮地给别人提过现金,那人有一笔款,他没有账户,先落到我们的账上,然后又转出去。
当时我不知道,月底对银行账的时候发现的,我问老板娘,她告诉我是串现金了。我就觉得不太妙,跟她解释说,如果税务机关来查账,说我们转移收入,咱们一点辙都没有。如果银行来查,说我们洗钱,那问题更大了。
侥幸的是他们来查账的时候没看银行对账单,让我虚惊一场。
按理说,有了收入,应该存到本企业的账户里,收现金的记在现金账上,是转账就记在银行账上,然后用的时候再往外转。
不过据我了解,现在很多的企业都使用个人账户,这样花起来的确方便。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12
有位网友问总账和明细账的关系,我先从账说起吧。
会计账簿
会计做完凭证,就要记账了。每一个科目,都有一个相应的账户,这个账户要落在账页上。
不管什么行业,建的账都差不多,因为会计制度是统一的,只是不同的行业,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不同而已。
一般企业使用三类账——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
以下是企业常用的账簿。
(一)日记账
企业必须有这两本账,一本是现金日记账——记载现金科目的,一本是银行存款日记账——记载银行存款科目的。刚才那笔凭证及在账上是这样的。
(二)多栏式费用明细账
费用账都是横开的账本,账页里有很多的空栏,你可以按着费用项目自行设置。比如: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都使用费用账。
(三)数字金额式商品账
这个账不仅有借贷余,还有数量和单价,适合“库存商品”、“材料”等需要记载数量的账户。
(四)固定资产账
这个有点特殊,与“固定资产”形影不离的“累计折旧”也要放在这里。
(五)应交税金账
主要记载“应交增值税”的,也是专门为一般纳税人预备的,明细科目都是现成的,直接记账就行了。
(六)三栏式明细账
除了上述专门的账以外,其余的没有着落的账户都在这里安家。比如往来账、所有者权益里的账户,还有不用明细核算的收支账。
(七)总账
与三栏式明细账的格式是一样的,只是账本的名称不同,是全体账簿的统帅。
记账的时候,按着凭证上的借贷方向,记在账本上的“借方”或者“贷方”。
记账,其实就是抄账。在财务软件里,就是点几下鼠标的事。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13
账务处理顺序
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的处理方法差不多,都是按下面的顺序做:
(一)根据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
(二)根据记账凭证上科目记相应的账——日记账、明细账;
(三)把记账凭证汇总;
(四)依据记账凭证记总账;
(五)试算平衡后编制会计报表。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14
明细账和总账是什么关系?
刚才你不是知道了什么是总账,什么是明细账了吗?明细账,是记载每个科目的账,总账,是把科目汇总后记的账。总账有点像花名册——企业有多少部门,没个部门有多少人,至于这些人的具体情况,你要到明细账上看。
比如,总账里的固定资产,翻到那个账页,只看到借方1 588 000元,余额也是这个金额,你看不到都有什么设备。这时候,你去翻看固定资产明细账,这里有十几项固定资产,你想看哪项固定资产多少钱,用来几年,折旧了多少,就翻到对应的账页,便一目了然。
想知道会计记的账对不对,一是看总账自身平不平,也就是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是否相等;二是看各个明细账的余额是否跟总账上的余额是否相等。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16
作者:我是helen77 提交日期:2010-1-15 11:58:00
LZ 关于前面你说的增殖税是买者付的,那个利润算法,搞不懂,能不能说的详细一点啊!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件事,税金我会集中说,别急啊,我正在写那部分的内容。
作者:我是helen77 回复日期:2010-01-15 14:06:26
固定资产折旧怎么算啊!
比如买了一笔固定资产20万,分10年折旧,那每年折旧费多少?
我可是财务忙,弱弱的问一下!
——固定资产是有预计残值的,就是固定资产不能使用后还能换回来多少钱。以前税务有规定要按固定资产的5%预计,现在没有硬性指标了,企业可以自己定。还是低一点好,每年就能多提一点折旧费。
例如:固定资产是20万元,预计残值5千元,设备使用最低年线是10年。
每年的折旧额:(200 000-5 000)/10=19 500元(元)
因为会计是按月计提折旧的,所以每个月要计提19 500/12=1 625(元)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18
好,下面继续回答网友的提问。
作者:河洛经纬 回复日期:2010-01-16 17:54:18
折旧有很多种,楼主应该详细给人家说清楚,呵呵
——那我就详细地说说。
企业通过购入或者自建等方式取得固定资产后,会计记到账上的就叫“固定资产”,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成本价,也就是原价。
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时候,它会随着年限的增加而磨损,这就是折旧。
折旧是每个月都要计提的,会计处理账务的时候使用“累计折旧”这个科目。
“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固定资产消耗的价值都转移到这里。
计提折旧前,要用原价减去把预计净残值。
残值,是指固定资产不能使用后的废物处理收入,处理的时候还会有支出,因此就有了“预计净残值”,既:
预计净残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因为你不能确定将来能有多少收支,所以叫“预计”,计算折旧的时候要把这个金额先扣除。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20
残值依据什么抵扣呢?
以前税法规定了扣除比例5%,现在这个权力他们不要了,企业说了算。但是当年掌握不准的情况下,也可以参考那个比例,不过我告诉你,这个比例越低折旧费就越多,税前可以抵扣的也越多。
比如,设备25万元,企业根据情况确定净残值率为2%,按10年计提折旧。
用数学的做法计算:
净残值=2 500 000*2%=50 000(元)
2 500 000-50 000=2 450 000(元)
2 450 000/10/12=20 416(元)
每个月折旧20 416元。
书里有个公式,是这样的:
年折旧率=(1-预计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如果有出入,就是因为四舍五入引起的,可以忽略。
这里的预计使用寿命,就是折旧年限。税法对于折旧年限有明文规定,它不允许企业为所欲为,你想折几年就折几年完?没门,企业让会计怎么折旧都行,但是年底汇算清缴的时候,必须按税法的规定调整过来,那还不如平时就乖乖地按规矩办事呢。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21
所得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最低嘛,就是低于这个年限不行,高于的话它不管,因为税法大于会计法。
会计一般都执行最低年限,因为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影响企业的所得税,折的年限越短,所得税每年相应的可以少交。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23
折旧方法
其实固定资产的损耗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你看得见的,比如东西越用越旧,坏了还要休;一种的无形的,比如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来没用坏的东西可能淘汰就不能用了。
关于折旧方法,书上具体介绍了四种,其实也就两种,一种是直线法,一种是加速法。
一般的企业用直线法就行,税法也规定用这个;加速折旧一般是高科技企业才可以使用,还需税务机关批准才行。会计考试的时候要掌握四种,还要会算。老板就不用了。
直线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加速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税法上对使用加速折旧法的固定资产这样规定的: 一是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二手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前边那个例子就是使用的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月
工作量简单,有三个公式:
1.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
单位里程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2.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工作小时
3.按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台班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工作总台班数
加速折旧法的计算有点复杂,就是前几年这折旧得多,逐年减少。作为老板,知道就行了。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24
作者:whatime2008 回复日期:2010-01-18 15:51:38
楼主讲的很好,言简意赅,让人一听就明白。
——这是本帖子的特色,我会保持这个优良传统的。
1. 网上报税,报的是什么税,仅仅是增值税么? 还是包括所得税?营业税也可以在网上报么?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是否都可以网上报税?
——目前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必须在网上报,其他的要看当地的税务机关对企业都开通了哪些税种,这些会计都掌握。
2. 抄税和报税有何区别?
——这是指一般纳税人说的。一般在月末,会计要把收到的增值税fa.piao抵扣联,拿到税务机关让他们辨别一下真伪,同时把进项税额存储到我们的用户信息里。这个过程叫认证。到了下月初,会计把上个月企业开票系统里的销项税信息,用税务机关发的专用IC卡,传输给税务机关,这个过程叫抄税抄的是销项税额。
这时候企业开出去的fa.piao信息和收到的fa.piao信息都在税务机关的用户档案里。15日之前,会计去报税,也就是“抄税”的销项税,扣除“认证”的进项税,就是本月应该上报的税金,这个税金应该在15日前缴纳。整个的纳税过程就是这样。
小规模纳税人简单多了,按销售额,倒扣出税金,就是应该缴纳的增值税。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27
“请问帐上的借、贷到底是怎样理解呢?是不是根据资金的流向?刚楼主讲了,还是没明白~”
我再把前边的借贷记账法,详细说说。
你想知道这个月收入增加了没有,一般都会这么问:“这个月的销售额是多少?”
会计回答:“180万元。比上个月增加了16万元。”
你一听高兴了。
如果会计看完账告诉你:“这月的销售额是贷方180万。”你肯定有挥舞拳头的冲动。因为什么,因为你不懂什么是贷方,对吧?
如果你翻开会计的账本,你也看不到增加和减少的字样,体现在账上真的是“借方”和“贷方”,余额写标注着“借或贷”。为会计是用“借”和“贷”来表示账务的增减变化的。
这些借和贷,会计一打眼就知道是增加还是减少了,他根据什么判断的呢?
现在问就给你说说啊。
这里的“借”和“贷”,你别在字面上找解释,它们只是会计上的记账符号。就像在简谱里,看到“1、2、3、4”,就要发“都、来、米、发”一样。在会计上, 你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增减,不同的是,这些增减的含义还要看会计要素。
那六要素还记得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有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类、费用类,增加了就是“借”,减少了就是“贷”。
比如刚才说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到了现金,现金是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而银行存款也是资产类的科目。贷方表示减少。
刚才是把现金存到银行,现金减少了,银行存款增加了。就是借“银行存款”,贷“现金”。
收入、利润、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正相反,“贷”表示增加,“借”表示减少。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33
举个例子:老板宴请客户花了800元的招待费,拿到出纳那儿报销,然后做分录:
借:管理费用——招待费 800
贷:现金 800
这是会计考试时列出的业务形式,叫分录。把分录记在账上就叫记账凭证。
看这笔业务,现金花出去了,也就是减少了800元,现金是资产类的科目,减少用“贷”表示;同时费用增加了800,就用“借”表示。
而另外四个会计要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这里边的科目增加了用“贷”,减少了用“借”,跟上述两类要素正好相反。
再举个例子:出售一批价值2 000元的产品,收到支票一张。(税金忽略)
遇到日常经营收入,使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增加用“贷”表示;收到的支票,使用“银行存款”科目,增加用“借”表示,写出来的分录就是这样的:
借:银行存款 2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这么一看,就知道了收入增加了,银行存款也增加了。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34
再来一题:用支票还给A客户一笔前期欠款50 000元。
付款,是“银行存款”减少了,这笔钱原来挂在“应付账款”里,“应付账款”是负债类科目,换款,也是减少了,用“借方”。
借:应付账款——A客户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如果原来应付账款——A客户的余额是贷方50 000元,那么记完账后余额就是零了,说明不欠款了。
你发现没有,在每一笔业务里,都有一个借一个贷,不管借还是贷,双方的金额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关于“借”和“贷”你理解就行了,至于怎么处理账务是会计的事了。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37
作者:aptx4869cn 回复日期:2010-01-18 23:07:12
lz好帖啊,实例讲解比较清晰实用。
我现在开了个仓储公司。
客户存储货物要收抵押金。这个要不要走公司账?走我的私人账户行不行?
如果走我的私人账户,那私人账户的对账单该不该给会计?
——不知道你的公司是核定征收还是查账征收,如果你是核定的,税务机关基本不查账,那么你入谁的账都行。但是你要把握个度,fa.piao大于定额收入的时候,严格讲应该补税。
我发现有些企业老板的私人账户已经公用,为的就是方便。你的账户跟银行账户可以分别记在一本账上,就是一本账上分出两个账页。这样整套账就完整了,不然会计不好处理,因为你的账户涉及到往来款。
如果你的账户余额跟账上的余额能对起来,就不需要对账单;如果你觉得对会计没什么隐瞒的,可以把对账单给她,方便对账。
作者:aptx4869cn 回复日期:2010-01-18 23:09:10
我们开始合作时向卖家帐号打入200人民币——违约风险抵押金。这笔抵押金应该怎么算?
——你们支付押金时:
借:其他应收款——某店铺
贷:现金
押金收回做相反处理。
这是我们现在的主要业务,刚刚开展。
还有支付宝打款的。应该怎么走呢?
——收到现款时:
借: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你们的主业是邮递,这部分收入是“主营业务收入”,这之外的都算“其他业务收入”。也可以都算“主营业务收入”,然后分出是什么收入也行。
这些会计都应该会处理。
作者:
D___C
时间:
2010-1-28 11:40
作者:喝普洱茶 回复日期:2010-01-20 09:15:25
楼主,你好,想请教你下
我跟人合伙开的装修公司,
想问下装修公司的账是怎么做的,
因为财务这块不是我在管,
现在年底了,我要对09年一年的账,
请问,对账是怎么个对法,是对fa.piao,收据,手写收据,
那个记账凭证我要不要对,
还有,怎么才能看出来有没有做假账,
(对于这方面,我还是真菜鸟呀,)
——如果规模不大,就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结合《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你说的这个查账工程有点大,如果你不懂财务,有点困难,这里我三句五句的也讲不清楚啊。
简单说说吧:会计是根据票据做凭证的,然后根据凭证记账。你可以根据凭证后面附的单据,跟凭证上金额核对,然后看每笔凭证是否都记到了账上,最后再看每本明细账的余额跟总账上相对应的那个账户余额是否相等。最后看总账的借方余额合计是否等于贷方余额合计,等了,账务今本没问题了。
至于凭证后面的单据,会计处理的科目对不对,这个你可能看不出来,你可以这么看:管理部门花销的放在“管理费用”里,给客户装修的花销计入“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收到工程款计入“工程结算”,最后结转到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最后转到“本年利润”。
我估计你看不明白,如果你想学学施工会计知识,推荐你一本《在建筑公司当会计》,很口语,通俗易懂。
至于假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投资人不告诉会计作假账他是不会主动做的,除非他不精通会计,做错了倒有可能。
6末
作者:
风中的诺言
时间:
2010-2-3 09:10
只想来看看,结果有点头晕,呵呵
作者:
迈克.阿强
时间:
2010-2-23 23:43
谢谢啦
作者:
tengda1978
时间:
2010-7-16 20:24
不错小学了一下呵呵
作者:
孤独666
时间:
2010-9-5 22:54
学习一下!
欢迎光临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http://www.zjo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