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标题:
专题六:大学校园“郁闷”流行 学生心理亟待关注
[打印本页]
作者:
心委工作委员会
时间:
2009-3-12 20:43
标题:
专题六:大学校园“郁闷”流行 学生心理亟待关注
“
郁闷
”
一词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流行很久了。日前,吉林省某高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他走访本校12
班级后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声称
“
郁闷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应用心理学教授樊富珉说,6年前,她在一个学生讨论小组上第一次听到
个词,当时还
“
挺当回事儿的
”
,后来,这个词渐渐成了很多学生的口头禅。
曾有媒体进行过
高校流行语调查,
“
郁闷
”
以55.2%的投票率高居榜首。
“
郁闷
“
已成大学生口头禅
大四学生小王,昨晚辗转反侧,一夜没睡。
“
还不是因为考研和找工作的事,搞得压力太大!上网去解闷,可从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回到现实中后,却发现自己
郁闷。
”
小王苦恼地对记者说。
“
郁闷啊!
”
这3个字简直就成了他的口头禅。
大三学生小李,虽然还没有面临就业与考研的压力,也经常把
“
郁闷
”
挂在嘴边。对学校里的一些
“
怪现象
”
看不惯,是小李郁闷的主要原因。
“
系里风气很不好,谁优秀大家就
‘
灭
’
谁
”
。每年评奖学金的时候,也总会出现这样的怪事,一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往往会遭到部分同学的不公正评价,最终只能与奖学金擦肩而过。
大学校园内的
“
郁闷之风
”
毫无停歇之势,和学生们聊起
“
郁闷
”
这个话题,大家总有很多话说。记者发现,大一学生多为
“
现实中的大学与想像中的象牙塔不一样
”
、
“
丧失了学习动力和人生目标
”
而郁闷,大二学生多为
“
敏感的校园人际关系
”
、
“
院系部分不正之风
”
,以及
“
校园内部贫富差距显露的社会不公
”
而郁闷,大三和大四学生则开始因为
“
考研、就业与恋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
而郁闷。
大学生有心理问题者占46.7%
“
郁闷是
笼统的心理亚健康情绪的反映
”
,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沈健教授说。去年,吉林省教育厅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在省内15所高校发放了3000余份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
“
有心理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
”
人数占到了总体的46.7%。作为该课题组担纲者之一,沈健告诉记者,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倾向、抑郁、敌意、人际敏感、偏执、焦虑等方面,
“
而这些都会导致郁闷情绪的产生
”
。
吉林大学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于天罡老师称,校园郁闷流行,是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动荡在高校中的反映。他表示,社会转型期,利益重新分配,竞争加剧,给人带来更多压力,并造成心理认同上的偏差,郁闷情绪比较普遍。一方面,社会问题复杂化了,而另一方面,新一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有所下降,有些是在以前的大学生中就长期存在的问题,现在变得突出了。
心理专家:大学生心理问题亟待关注
樊富珉教授把郁闷的大学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调侃式的,对他们而言,
“
郁闷
”
不过是挂在嘴上的时髦语言,只要不舒心,都呼
“
郁闷
”
;第二种是适应不良型的,他们会经常感觉到郁闷;第三种是真有心理困扰的,这类学生反倒不说
“
郁闷
”
,却最危险。总体来讲,对于后两种大学生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沈健教授指出,大学生郁闷情绪如果长期积累,肯定会给自身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他建议大学生们加强自我调节,积极主动去适应环境,乐观面对现实,提高自我。樊富珉教授也指出,高校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帮助大学生排解郁闷情绪,引导大家提高挫折承受力,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加自主负责地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欢迎光临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http://www.zjo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